【核心素养目标】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共40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共40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法律

生活
民法
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二单元
家庭与婚姻
第三单元
就业与创业
第四单元
社会争议解决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
第三课 订约履约诚信为本
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
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
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
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
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 诚信经营
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
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
劳动法
诉讼法
教材知识脉络
《法律与生活》
《民法典》
第一编 总则
第二编 物权
第三编 合同
第四编 人格权
第五编 婚姻家庭
第六编 继承
第七编 侵权责任
第一课 第一框、 第二框
第三课 第一框、第二框
第六课
第二课 第一框
第五课 第一框、第二框
第四课 第一框、第二框
第一课20221227第一框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经典案例:公序良俗第一案
——遗产赠予小三,程序合法,可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简介】
漫漫人生路,总有人同行
但却没有人陪伴你一生。
父母陪你成长,爱人陪你变老
那么,你知道什么能够陪伴你一生
有人说社会保障,从摇篮到坟墓
从摇篮到坟墓,其实还有《民法典》……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法典》
看看民法典是如何写给我们情书
学科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民法的作用,认真学习民法知识。
科学精神:科学分析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法治意识: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和指南,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公共参与: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民法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2.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和构成要素有哪些?
3.依法治国为什么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4.遵循民法基本原则的必要性是什么?其具体内容有哪些?
第一幕
一条一款总关情
看看《民法典》如果给我们写“情书”
观看视频思考:
《民法典》涵盖了我们生活方方面面,归根到底是在两个方面总关情,试概括哪两个方面?
由此可以看出民法主要是干啥的?
民法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1.民法调整的对象(民法是干什么的,总关何情?)
即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即无相互隶属、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服从的关系。平等地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判断是否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新十条后,某地工商管理局对哄抬连花清瘟物价的个体户进行处罚。
某地工商管理局修筑办公大楼与A公司签订合同
甲去某地工商管理局办理营业执照
F
F
T
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P3“名词点击”)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律师事务所等。
营利法人
非营利法人
特别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等
公立学校、
公立医院等
政府机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
自然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 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公民、无国籍、外国人)
法人不是人,而是组织!
法人应具备以下条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022年3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发布消息称,根据税收监管中的线索,发现邓伦涉嫌偷逃税款。
经查,其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进行虚假申报,偷逃个人所得税4765.82万元,其他少缴个人所得税1399.32万元。税务机关决定对邓伦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共计1.06亿元。日前,上海市税务局第四稽查局已依法向邓伦送达税务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
近年来税务部门坚持对各类税收违法行为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此前已对范冰冰、郑爽等明星及平荣、朱宸慧(雪梨)、林珊珊、黄薇(薇娅)等多名网络主播的偷逃税款行为进行处罚并公示。
思考:该案例中税务部门与邓伦之间的关系适用民法调整吗?
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发生在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税务部门与邓伦之间的关系是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不是平等主体间的民事法律关系,不适用民法调整。
【案例1】
(2)民法典的作用(意义):
①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合法权益。(P3一段)
②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③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补充)④民法典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民事法律制度支撑,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2、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
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
2、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法人和非人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强调资格)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能不能,强调能力)
2、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依据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
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
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思考:17岁的小王初中毕业后,自己外出打工,购买了价值8000元的苹果手机,其父母以孩子未满18周岁为由要求退回,法律是否支持其父母的这一行为?
不支持,小王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从出生起到死亡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享有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
2、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依据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
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思考:10岁的小明偷偷用妈妈的手机支付了共计6万元的游戏点卡、装备等,父母可要求游戏公司退回吗?如果用压岁钱买了一个钟薛高呢?小明的远房舅舅留下遗嘱赠予他一笔巨额遗产,法律会认可这一行为吗?
可要求退回6万;不可要求退雪糕钱;认可赠予遗产行为
可以实施纯获益;或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2、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依据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
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人
思考:5岁熊孩子在父母不注意的情况下,用一把玩具刀刮花了邻居的豪车,后定损修复需要4万余元。这笔钱应该由谁来出?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应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欺诈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十九条 限制民事行为人未经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的无效
知识拓展——无效的民事行为
2、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如:所有权关系客体是物,债权关系客体是行为,人身关系客体是人身利益,知识产权关系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
在商场购买的鞋子因质量问题需退货退款。
朋友聚会时有人饮酒过度后死亡。
拒还房贷被银行起诉。
某网店销售侵权盗版“冰墩墩”钥匙扣。
鞋子
生命健康权
贷款行为
“冰墩墩”商标权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2、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要素:主体、客体和内容。
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如:你与某银行签定住房贷款合同,贷款30万元。
你的权利--获得银行提供的30万元贷款;义务--承担按期向银行还款的义务;银行的权利--要求你按期还款的权利;义务--提供30万元贷款。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本案涉及的民事主体包括哪些?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本案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什么?
本案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涉案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与义务分别是什么?
四川泸州黄某和蒋某婚后一直未生育,只好抱养了一个孩子。1994年,黄某认识了张某,并于次年“夫妻”名义同居,依靠黄的工资生活,并曾经有过共同经营行为。蒋某劝阻无效。
2001年2月,黄确诊肝癌晚期。张某面对嘲讽,仍坚持以妻子身份照料黄某。黄立下遗嘱:“我决定,将依法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卖泸州市江阳区一套住房售价的我的一半(即4万元),以及手机一部遗留给我的朋友张某一人所有。我去世后骨灰盒由张负责安葬。”4月20日,黄的这份将个人财产赠与张某的遗嘱在泸州市公证处得到公证。4月22日,黄去世,张根据遗嘱向蒋索要遗嘱中涉及的财产和骨灰盒,但遭到拒绝。张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判令被告人蒋伦芳按遗嘱履行交付义务。
蒋某
交付义务
个人财产赠与张某
一套住房售价的我的一半
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
黄某
张某
蒋索要遗嘱中涉及的财产和骨灰盒
20221227
经典案例分析:
四川泸州黄某和蒋某婚后一直未生育,只好抱养了一个孩子。1994年,黄某认识了张某,并于次年“夫妻”名义同居,依靠黄的工资生活,并曾经有过共同经营行为。蒋某劝阻无效。
2001年2月,黄确诊肝癌晚期。张某面对嘲讽,仍坚持以妻子身份照料黄某。黄立下遗嘱:“我决定,将依法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卖泸州市江阳区一套住房售价的我的一半(即4万元),以及手机一部遗留给我的朋友张某一人所有。我去世后骨灰盒由张负责安葬。”4月20日,黄的这份将个人财产赠与张某的遗嘱在泸州市公证处得到公证。4月22日,黄去世,张根据遗嘱向蒋索要遗嘱中涉及的财产和骨灰盒,但遭到拒绝。张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判令被告人蒋伦芳按遗嘱履行交付义务。
蒋某
黄某
张某
主体
客体
内容
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
黄某遗赠的
一套住房售价的我的一半
张尽照料黄某之义务,按遗产有索要遗赠财产之权利;蒋获得遗产之权利,履行向张交付遗赠财产之义务
主体 张某、黄某、蒋某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客体 债权关系
(遗赠行为)
内容 张某、黄某、蒋某依法享有相应的民事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此案当年引发全国舆论,本案最大的争议在于,于情于理,张某都应该获得一份遗产SO,你觉得要怎么判?
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
请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
【案例4】 教材P5探究与分享:
《民法典》规定
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的返还】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第三百一十五条 【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的处理】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
第三百一十六条 【拾得人及有关部门妥善保管遗失物义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百一十七条规定 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
评析:
⑴“拾金不昧”是指拾得他人物品不占为己有。它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当事人小林接受或放弃酬谢报酬都是行使权利的方式,若据为己有则构成“不当得利”。材料中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的行为弘扬了传统美德,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符合道德层面的拾金不昧。依法行使权利与拾金不昧的道德要求并不矛盾。
⑵ 《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材料中的失主有特定金额作为报酬的寻物启事,在法律上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主动提出悬赏,领取遗失物时应按承诺支付给拾得者一定报酬。所以,小林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也是合法的。小林父母的观点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规定。
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3.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力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原因:
(2)体现:
20221227
第二幕
一事一案有原则
本案是一起遗赠纠纷,适用于《继承法》(现在的《民法典》)。公证已经证明了遗嘱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形式合法;法律同时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确认了遗赠的主体与内容的合法性。
是不是只要依法判决就可以?有没有觉得哪里不对?
很多法学家们解释说,立法者的原意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当事人(立遗嘱人)的意思自洽,在符合其他形式要件的前提下,遗嘱的内容即使是违反道德,只要不涉及某些必须排除的情况,就应认定其为合法有效。
此案当年引发十数家媒体相互攻讦,几十篇论文竞相分析
法学专家、民众纷纷发表看法:
随后又有法学家认为,法律存在的目的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现在法律条文出了纰漏不能维护社会正义了,你明明知道这个情况你难道还要坚持按条文处理?何其迂腐!要是照搬条文把遗产判给小三,这口子开了以后有多少小三会去跟原配抢遗产?这对社会风气是个多大的打击?
一边是依据法律条文,要按照遗嘱合法判给张某
一边认为此例与公序良俗背道而驰,不能判给张
法官应该听谁的?
2001年5月17日起,纳溪区人民法院经4次开庭审理后,于10月11日作出判决:尽管《继承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且本案中的遗赠也是黄的真实意思反映,但黄将遗产赠送给“第三者”违反了《民法通则》第7条“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规定(现《民法典》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故法院驳回了原告张某的诉讼请求。 张某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2001年12月28日,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认为:黄某未经蒋某同意,独自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处分,侵害了蒋的合法权益,违反自愿与公平原则。故法院依法驳回张某的上诉,维持原判。
此案就是检察官必读的中国公序良俗第一案:
泸州遗赠纠纷案。其判决依据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仙桃市检察院评论:本案判决是法官在法律出现明显的漏洞时,运用其自由裁量权,适用民法基本原则,依据公序良俗和法律的整体精神,解释法律、适用法律的结果。通过这一判决,合理地协调了社会公德、法律原则与具体法律规则的关系。
判决并未超越法官的权限,符合法律推理和解释的基本原则和逻辑;在解决纠纷的同时维护了法律的统一性和合理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今天看来,此案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司法公正。
民法基本原则
20221227
1
自愿
2
平等
4
绿色
6
守法公良
5
诚信
3
公平
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启示)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公序良俗第一案判决依据)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总20221227结: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二三六)
民法调整两个对象 人身关系、财产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 主体 自然人(完全、限制、无)、法人、非法人组织
客体 即民事权利与义务指向的对象
所有权关系客体是物,债权关系客体是行为,人身关系客体是人身利益,知识产权关系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
内容 即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民事权利与义务即对立又统一
民法的六大基本原则 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公序良俗、绿色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和义务
民法基本原则
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民法典的意义
民法含义
民法的作用
民事法律关系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原因
含义
原则(6个)
课堂小结
1、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调整范畴的是( )
A.甲公司的生产部门与公司签订了生产责任状
B.某市场监管局与自然人乙之间进行办公用品买卖
C.丙请求税务机关退还其多缴的个人所得税
D.丁许诺其女友如果求职成功就陪其出国旅游
【详解】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某市场监管局与自然人乙之间进行办公用品买卖,系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财产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B 正确。A反映的是公司与其隶属的内部生产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C反映的是税务管理机关与自然人的行政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属于男女之间的恋爱关系,属于道德调整的范畴,不适合法律强制调整,这三个选项反映的关系都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
B
易错提醒:国家机关作为平等主体参与民事活动时也属于民法调整范畴
2.A县人民政府为建宾馆,向该县B银行贷款500万元,届期未能偿还。B银行以A县人民政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
A: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B:应属政府行政行为,不应由民法调整
C: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
D: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D
3、 甲、乙双方连续几年订有买卖交流电机的合同。有一次签订合同时,在标的物一栏只写了“电机”两字。当时正值交流电机热销,而甲方供不应求,故甲方就以直流电机交货。就民法的基本原则而言,甲方违反了
A.自愿原则 B.诚信原则
C.绿色原则 D.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