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简单机械(共7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简单机械(共76张PPT)

资源简介

(共76张PPT)
e7d195523061f1c0f0ec610a92cff745ee13794c7b8d98f8E73673273C9E8BE17CC3D63B9B1D6426C348A354AD505654C28F453CD7C8F90EADD06C08281DAED7140E5AAAED5880ECE414DFB6A93B82BE019406867034C3A8500A4827DCF3FBF74A471B736410707E336A01C9ADC9BE02ACCB8DF2121D81636A067B8AE80C6AB6F014154F4E7B7247
广东省佛山市人教版2024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模拟训练
简单机械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杆[1]
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O
动力[2] :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2]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从支点到① 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② 的距离
动力作用线
阻力作用线
要点提示
[1]杠杆原理发现者:阿基米德。
[2]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一定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杠杆[1]
杠杆的平衡条件
文字表述:③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用字母表示: =
五要素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杠杆[1]
分类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示意图
力臂关系 ⑤ ⑥
力的关系 ⑦ ⑧ ⑨
特点 省力,⑩ 距离 费力, 距离 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应用举例 羊角锤、瓶盖起子 镊子、筷子、食品夹 托盘天平、定滑轮
分类 及应用
>
<
=
<
>
=


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分类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示意图
定义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轴可以随被吊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 简单机械
特点 可以 的方 ,但不能 可以 ,但不能 既可以 ,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
改变力
的方向
省力
省力
变力的方向

省力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分类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绳子末端移动距离 s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 s= s= (动滑轮被2段绳子吊起) s= (动滑轮被2段绳子吊起) s= (动滑轮被3段绳子吊起)
F与G的关系 (不计绳重和摩擦) F= F= (不计滑轮重) F= (不计滑轮重) F= (不计滑轮重)
滑轮
h
2h
2h
3h
G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轮轴和斜面
轮轴:轮轴是否省力取决于动力作用在轮上还是轴
上。当动力作用在轮上时省力、费距离,如
球形门把手、方向盘等
斜面:省力、费距离,如盘山公路等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机械
效率[3]
三种机械功的比较
物理量 含义 示例
有用功 利用机械时,对人有用、必须要做的功,用表示 h表示物体上升的高度,s表示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不计绳重和摩擦时:=h=h
=Fs
额外功 利用机械时,并非我们需要、但不得不做的功,用表示
总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用表示。 =+
定义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机械
效率[3]
定义: 跟 的比值
公式:
特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是 1
有用功
总功
η =
小于
要点提示
[3]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性能好坏的物理量,其高低与机械是否省力无关, 与机械做功的功率大小也无关。
第一模块 基础知识巩固
机械效率[3]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减少额外功
增加有用功:使用同一机械提升物体时,增大
物体的重力
减小机械自重:改进结构,使机械更合理,更轻巧
减小机械间的摩擦:使用时经常保养,定时加润滑油
特点
杠杆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1. 下面的器具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B )
A. 托盘天平   B. 缝纫机踏脚板
C. 开瓶盖的起子 D. 铡刀
B
2. 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撬
动地球。”阿基米德描述的杠杆(如图所示)是  省力  杠杆,这
种杠杆  费  (选填“省”或“费”)距离。
省力 
费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3. 如图所示是自行车刹车把手示意图。刹车时,手在车把上施加力,
车把拉动刹车线,自行车刹车。刹车时,将刹车把手看作杠杆,则
支点是  A  (选填“A”“B”或“C”)点。当手  远离  (选
填“靠近”或“远离”)支点时,刹车时会更省力。
A 
远离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4. 如图所示是一种拉杆式旅行箱。拉箱子时,拉杆箱受到的重力
是  阻 (选填“阻力”或“动力”),竖直向上的拉力是
 动力  (选填“阻力”或“动力”)。若拉杆箱重100 N,动
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则拉箱子时,竖直向上的拉力F=  5 N。
阻力 
动力
25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5. 小晋假期在家做俯卧撑,如图所示,点A为重心,小晋的体重约为
510 N,则水平地面对他双手的支持力约为  300  N。
300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6. 如图所示为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箱和砖头的总重力G=1 000 N。
工人搬运砖头抬起独轮车时,人手向上的力F为300 N。独轮车的
相关尺寸如图所示,则图中“?”为  1  m。
1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滑轮
7. 小媛利用如图所示的工具探究滑轮的作用,图甲中的滑轮为  定 
(选填“定”或“动”)滑轮,当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沿着A、B、C
三个方向拉动细绳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不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使用该滑轮的优点是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使用图乙中的滑轮可以  省力  ,但不能
改变  力的方向  。
定 
不变 
可以
改变力的方向 
省力 

的方向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8. 小雯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50 N的重物匀速提升了5 cm,
用时2 s。若动滑轮的重力为10 N,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
A. 使用该滑轮组不能省力
B. 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为10 cm
C. 绳子末端移动的速度为2.5 cm/s
D. 绳子末端所受拉力F为20 N
D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机械效率
9. 现代社会是节约型社会,讲究提高效率,力求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
得尽可能多的效益。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简单机械的效率越高,
说明( D )
A. 机械越省力 B. 机械越省功
C. 额外功越少 D. 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
D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10. 小晋把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成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当用
甲、乙滑轮组将相同的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时,若忽略绳重和摩
擦,则( C )
A.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小
B.图乙滑轮组做的有用功多
C.只增加钩码的数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增大
D.只增加钩码的数量,滑轮组做的额外功减小
C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11. 用一个动滑轮在5 s内将一个重为200 N的物体匀速向上提起3 m,
拉力为150 N,这个过程中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180  W,动滑轮
的机械效率为  66.7%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该动滑轮的重力
为  100  N。
12. 如图所示,小晋用沿斜面方向大小为100 N的推力,将重为180 N
的箱子从斜面底端匀速推到顶端,已知斜面的长度为4 m,高度为
2 m,则小晋对箱子做的有用功为  360  J,小晋对箱子做的总功
为  400  J,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90%  。
180 
66.7% 
100 
360 
400 
90% 
基础巩固练 人教版和沪粤版教材经典素材巩固
目 录
1
考点一 杠杆类型的辨析
2
考点二 杠杆作图
3
考点三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4
考点四 滑轮、机械效率
5
素养强化
使用下列工具时,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CDGJ  ,属于费力杠杆
的是  BEFHI  。
A. 钢丝钳   B. 镊子   C. 扳手   D. 核桃夹  E. 钓鱼竿
F. 笤帚   G. 羊角锤  H. 船桨   I. 筷子   J. 撬棒
ACDGJ 
BEFHI 
考点一 杠杆类型的辨析
考点一 杠杆类型的辨析
解析:省力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钢丝钳、扳手、核桃夹、羊角锤和撬棒在使用时属于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的特点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故镊子、钓鱼竿、笤帚、船桨和筷子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
2. 指甲剪是常用的生活用具,如图所示是小晋使用指甲剪时的场景。
小晋用拇指按压手柄时,ABC可以看作  省力  (选填“省力”或
“费力”)杠杆,支点是  B  (选填“A”“B”或“C”)点;
同时,DBE可以看作  费力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
省力 
B 
费力 
考点一 杠杆类型的辨析
考点一 杠杆类型的辨析
解析:拇指按压手柄时,杠杆ABC绕B点转动,所以B点是支点,A点是动力作用点,C点是阻力作用点;按压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ABC属于省力杠杆。按压手柄时,杠杆DBE绕E点转动,B点为动力作用点,D点为阻力作用点,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DBE属于费力杠杆。
考点二 杠杆作图
1. (2023河南新乡模拟)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使用的舂米机
的工作示意图。舂米时,脚踩横杆一端,横杆绕O点转动,带动
碓头升起。请在图中画出脚踩横杆的力F1的力臂l和横杆A端受到
的阻力F2。
  
(2023河南新乡模拟)
答图
考点二 杠杆作图
解析:以O为支点,过支点作力F1的垂线段,即为力臂l。碓头对横杆的力为阻力,方向竖直向下。画图时注意分析动力与阻力的大小,舂米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横杆是费力杠杆,故力F2的长度小于力F1的长度。
2. (2018山西改编)如图所示,铁杆OB固定在天花板上,杠杆ABC
可绕B点自由转动,C处挂一重物G,在杆上施加最小动力F,使
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请你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2018山西改编)
答图
考点二 杠杆作图
考点二 杠杆作图
解析:由图可知,要在杠杆上施加最小动力F,需找到最大动力臂,杠杆ABC上离支点B最远的点为C,点C即为动力的作用点,过点C作BC的垂线,为了使杠杆平衡,动力的方向应斜向上。
加练 (2023安徽模拟改编)如图甲所示是环卫工人用的一种垃圾夹,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手把上,另一端穿过空心管杆与两夹爪相连。当用力捏手把时,夹爪在拉绳的作用下可夹住物体。图乙为手把的放大图,用垃圾夹夹物体时,手把可看作以O为支点的杠杆,请你在图乙中画出作用在手把A点上的最小动力F。
  
甲 乙 答图
(2023安徽模拟改编)
答图
考点二 杠杆作图
解析:支点O与A点的连线为最大动力臂,过A点作最大动力臂的垂线,即为动力作用线。为使杠杆平衡,动力的方向应沿动力作用线向下。
考点二 杠杆作图
3. (2022山西)清明假期,亮亮同学回到老家,看到工程队正施工
埋电线杆,进行电网改造,如图甲所示。亮亮发现他们挖的坑形
状很特别,如图乙所示。工程师告诉亮亮这种坑不仅省力,还能
缩短电线杆移动的距离。要把图乙中的电线杆竖立到坑内,请你
画出作用在杆上A点最小力的示意图。
(2022山西)
考点二 杠杆作图
答图
考点二 杠杆作图
解析:在A点施力使电线杆竖立到坑内,电线杆绕O点转动,则O为支点,连接OA即为最大动力臂,过A点作OA的垂线,要使杠杆左端下落至坑中,动力的方向应向上。
方法指导 画杠杆最小动力的方法
①确定支点 ;
②定作用点:在杠杆上找到距离支点最远的点;
③画最大力臂:连接支点与作用点;
④定方向:过作用点画最大力臂的垂线,根据杠杆平衡状态确定力的方向;
⑤查规范:检查是否标出垂足,标出表示力臂和力的符号,检查力臂画法是否规范。
方法指导
考点二 杠杆作图
考点三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1. (2023山东济宁模拟改编)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杆秤。手拉提
纽称量,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被测物体和秤砣到提纽的距离
分别为0.05 m和0.2 m,秤砣的质量为0.1 kg,秤杆的质量忽略不
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0.4  kg。若增大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使杆秤水平平衡,应将秤砣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2023山东济宁模拟改编)
0.4 
右 
考点三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析: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下图中m1g×OA=m2g×OB,m1===0.4 kg。若增大被测物体的质量,依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可以通过增大OB的方式使杆秤水平平衡,所以秤砣应向右移。
2. 【模型建构】(2019山西)汽车超载是发生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为此,全国各地设置了许多超载监测站加强监管。如图所示,一
辆两轴货车正在水平地面上设置的某种电子地磅秤上称重。先让
货车前轮单独开上电子地磅秤,其读数为8 t;前轮驶离电子地磅
秤,再让后轮单独开上电子地磅秤,其读数为9 t。国家规定两轴
货车限载车货总重18 t,请你通过计算分析该货车是否超载。
(2019山西)
考点三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解:货车前轮开上地磅秤时,以后轮为支点,建立杠杆模型,如图甲所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前l=G车l1 ……①
货车后轮开上地磅秤时,以前轮为支点,建立杠杆模型,如图乙所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后l=G车l1′ …… ②
①+②,得(F前+F后)l=G车(l1+l1′) …… ③
分析甲、乙两图可知l1+l1′=l …… ④
将④带入③,得G车=F前+F后,依题意G车=G前+G后
由G=mg得,则m车=m前+m后=8 t+9 t=17 t<18 t,所以该货车没有超载。
考点四 滑轮、机械效率
1. (2023四川遂宁改编)用如图所示的四种简单机械,将同一重物从
低处匀速提升到高处,在不计机械自重及摩擦的情况下,最省力
的是( A )
A   B   C   D
(2023四川遂宁改编)
A
解析:不计机械自重及摩擦,A中承重绳子的段数n=3,则拉力F1=;B中承重绳子的段数n=2,则拉力F2=;C中定滑轮不省力,则拉力F3=G物;D中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则拉力F4=。利用四种装置分别匀速提升同一重物,最省力的是A中的装置。故选A。
考点四 滑轮、机械效率
2. (2020山西)如图所示,快递小哥为了把较重的货物装入运输车,用
同样的器材设计了甲、乙两种方式提升货物。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
升到同一高度,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甲方式可以省力
B. 乙方式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 甲、乙两种方式做的有用功相等
D. 甲、乙两种方式的机械效率相等
(2020山西)
C
考点四 滑轮、机械效率
考点四 滑轮、机械效率
解析:甲方式使用的是两个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故A错误;乙方式使用的是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故B错误;使用甲、乙两种不同方式将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高度,由W有=Gh可知,通过甲、乙两种方式做的有用功相等,故C正确;通过甲、乙两种方式做的总功不相等,由η=可知,两种方式的机械效率不相等,故D错误。
方法指导 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重力、动滑轮重力的关系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利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①提升物体重力一定,动滑轮重力一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②提升物体重力一定,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③动滑轮重力一定,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方法指导
考点四 滑轮、机械效率
3. (2023云南)如图甲所示,用拉力F竖直向上提升重为720 N的货
物,货物移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动滑轮重为80 N,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D )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5 m/s
B.拉力F为800 N
C.拉力F的功率为360 W
D.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
(2023云南)
D
考点四 滑轮、机械效率
考点四 滑轮、机械效率
解析:由图乙可知,提升货物的速度v===0.5 m/s,因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承重,故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v′=2v=2×0.5 m/s=
1 m/s,故A错误;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G物+G动)=×(720 N+80 N)=400 N,故B错误;拉力F的功率P===Fv′=400 N×1 m/s=400 W,故C错误;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90%,故D正确。
4. (2014山西)如图所示,用F=10 N的水平拉力,使重为100 N的物
体A沿水平方向在1 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0.5 m,若滑轮和绳子的质
量及其摩擦均不计,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  20  N,拉力
F的功率为  10  W。
(2014山西)
20 
10 
考点四 滑轮、机械效率
考点四 滑轮、机械效率
解析: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它受到的拉力。因为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2F=20 N;当物体运动的距离为s,则绳子自由端运动的距离为2s,拉力F所做的功W=F×2s=10 N×2
×0.5 m=10 J,拉力F的功率P===10 W。
1. 【模型建构】如图所示,用固定在竖直墙上的直角三角形支架ABC
放置空调室外机,已知AB长40 cm,BC长50 cm,室外机的质量
为30 kg,室外机的重力作用线正好通过AB的中点,则A处螺钉受
到的水平拉力F为  200  N。为了安全,从力学角度分析,室外
机的位置应尽量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墙壁。
(支架重力不计,g取10 N/kg)
200 
靠近 
 科学思维
素养强化
2. 【质疑创新】(原创)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小兔想:“我分
得的萝卜长,一定比小猴的重。”小兔的想法是  错误  (选填
“正确”或“错误”)的,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萝卜平衡时,粗
的那端力臂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粗的那端萝卜更重(合理即 。
错误 
萝卜平衡时,粗的
那端力臂短,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粗的那端萝卜更重(合理即可)  
 科学思维
素养强化
·沿用至今的农业生产汲水装置——辘轳
素养强化
跨学科实践
3. 【物理学与工程实践】(2023广东改编)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
中记载的农业生产汲水装置——辘轳,沿用至今。如图甲是一种辘
轳,由具有共同转动轴的大轮和小轮组成。提水时,用力使大轮转
动,小轮随之转动并缠绕井绳,提起水桶。
(2023广东改编)
(1)如图甲所示,辘轳可视为不等臂杠杆,为方便提水,它是按照  省力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来设计的。用辘轳提水的某时刻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它的支点是  B  (选填“A”“B”或“C”)点。
省力 
B 
素养强化
跨学科实践
(2)设图乙中的水桶受到的总重力为90 N,AC=4AB。若要使辘轳静止在图乙所示位置,作用在C点的最小力应为  30  N。(不计井绳的粗细和自重)
30 
素养强化
跨学科实践
(3)图丙所示水龙头开关的设计也应用了同样的原理,为了更省力,开关应选用  ①  (选填“①”或“②”)。
① 
素养强化
跨学科实践
·测量类:利用杠杆原理测出木棒质量
4. 现有一根长1 m左右、粗细均匀的细木棒,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
设计一个实验,依据杠杆原理测出这根细木棒的质量。
(1)选用的物品:  已知质量为m的钩码、一把刻度尺、细绳、一支铅笔、待测细木棒  。
已知质量为m的钩码、一把刻度尺、细绳、一
支铅笔、待测细木棒 
素养强化
综合实践活动 
(3)木棒质量的表达式:m木=    。(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2)简述实验过程:  ①用刻度尺找出木棒重心,用铅笔做标记;②用细线系住木棒一处作为支点,并悬挂;③用细线系住钩码套在木棒上;④调节钩码或支点的位置使木棒在水平位置平衡;⑤用刻度尺分别量出支点到木棒重心及支点到系钩码细线的距离l1和l2  。
①用刻度尺找出木棒重心,用铅笔做标记;
②用细线系住木棒一处作为支点,并悬挂;③用细线系住钩码套在木
棒上;④调节钩码或支点的位置使木棒在水平位置平衡;⑤用刻度尺
分别量出支点到木棒重心及支点到系钩码细线的距离l1和l2 
素养强化
综合实践活动 
目 录
1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问题
图甲所示是中国古代汲水农具——桔槔,它是在竖立的支架上加一根长木杆,在长木杆的一端固定一个重物,另一端悬挂一个汲水器。桔槔汲水时,人需用力将汲水器放入水中;待汲水器加满水后,在重物作用下,将汲水器拉起。为了解桔槔的工作原理,实践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图中钩码均重0.5 N)
(1)实验开始前,杠杆处于图乙所示状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小晋应将平衡螺母向  左  (选填“左”或“右”)端
调节。
左 
基础设问
证据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实验时,可以通过改变悬挂钩码的  数量  改变杠杆的受力情
况,从而使杠杆平衡;也可以通过改变  钩码的位置  使杠杆
平衡。
(3)实验中,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力臂  。
实验过程中  不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调节平衡
螺母。
数量 
钩码的位置 
便于测量力
臂 
不可以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4)小组同学进行了多次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 10 2 5
2 2 5 1 10
3 2 3 3 2
4 3 6 6 3
①请你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F1l1=F2l2  。(写出公式)
F1l1=F2l2 
解释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②小媛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
臂=阻力+阻力臂”,你认为小媛的分析过程存在的问题是  将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直接相加(或仅分析部分实验数据就得到 。
将单位
不同的两个物理量直接相加(或仅分析部分实验数据就得到结论)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 10 2 5
2 2 5 1 10
3 2 3 3 2
4 3 6 6 3
③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多次改变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收集
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A  。
A.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便于得到普遍规律
B. 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A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5)如图丙所示,在A点挂有3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应在B点挂  2  个钩码。杠杆水平平衡后,若将它两侧所挂钩
码各取下一个,杠杆会  逆时针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
针”)转动。
2 
逆时针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6)如图丁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位置竖直向下拉,当杠杆在
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0.5  N。保持弹簧测
力计悬挂点不变,使其拉力方向斜向右下方,当杠杆再次水平
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原因是  拉力的力臂变小  。
0.5 
变大 
拉力的力臂变小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7)使用桔槔汲水时,发现装满水后的汲水器无法被拉起,请你对
桔槔进行改进,使它能吊起装满水的汲水器,你的改进方案是
 将支架支点向远离重物的方向移动(合理即 。
将支
架支点向远离重物的方向移动(合理即可)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8)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小媛用带杆的滑轮水平向左缓慢推
动右边挂钩码的悬线(保持上端悬点不动),如图所示。不计
摩擦,杠杆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
持平衡,原因是  右侧钩码对杠杆的拉力的力臂变小  。
不能 
右侧钩码对杠杆的拉力的力臂变小 
思维设问
交流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9)实验结束后,小雯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
点,杠杆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
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
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出的拉力大小不相等,其原因是  杠杆自重对平衡产生了影响   。
对平衡产生了影响 
杠杆自重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0)创新小组的同学也进行了实验,发现实验中得到的数据符合
“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
的距离”。请你利用实验器材证明这个结论是片面的,操作步
骤是  在调好的杠杆左侧挂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斜拉杠杆右侧,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出支点到动力和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合理即可)  。
在调
好的杠杆左侧挂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斜拉杠杆右侧,
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测出支点到
动力和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合理即可)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小晋和小组同学在暑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时,看到工人师傅用同一组滑轮提升不同的货物。小晋认为:同一滑轮组,将货物提升得越高,机械效率越高。小雯认为:同一滑轮组,提升货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为了验证他们的观点,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
问题
(1)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和  刻度尺  。
(2)实验时,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  缓慢
(选填“快速”或“缓慢”)上升。
刻度尺 
缓慢 
基础设问
证据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小晋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
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提升高度h/m 拉力F/N 绳移动的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1 0.1 0.5 0.3 66.7
2 2 0.1 0.9 0.3 74.1
3 4 0.1 1.6 0.3
4 4 0.2 1.6 0.6 83.3
解释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①第3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是  0.4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是  83.3  %。
②分析比较第3、4次实验数据,可验证  小晋  (选填“小晋”或“小雯”)的猜想。
③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钩码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越  高  (选填“高”或“低”),请你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同一滑轮组中,随着钩码重力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增大,机械效率变高  。
0.4 
83.3 
小晋 
高 
同一滑轮组中,随着钩码重力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
比例增大,机械效率变高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同组的小雯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弹簧测力计边读数时,弹簧测
力计示数不稳定,她认为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她的想法
是  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没有考虑到摩擦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 影响  。
(5)实验结束后,若用图中的滑轮组提升重为2 N的物体,在滑轮的
轴处加润滑油,则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会  大于  (选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74.1%。
错误 
没有考虑到
摩擦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大于 
思维设问
交流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若将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和绳重,提升相同的物
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7)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B )
A. 增加重物上升高度 B. 减轻动滑轮的重力
C. 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 D. 减轻所提物体的重力
不变 
B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①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结果是违背物理规律的,其表现
为  有用功比总功大(或机械效率大于1)(合理即可)  。
②结合弹簧测力计的放大图,可知实验结果违背物理规律的原因
是  弹簧测力计读数错误,应为0.4 N  。
有用功比总功大(或机械效率大于1)(合理即可) 
弹簧测力计读数错误,应为0.4 N 
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8)另一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记录的数据
如下表所示: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绳端拉力 F/N 绳端移动距离 s/m 机械效率
η/%
1 0.1 0.2 0.3 16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