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提优训练】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测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姓名 得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3分)琼浆(qiónɡ qónɡ) 妩媚(wū wǔ) 中轴线(zhóu zóu)腥(xīn xīnɡ)味 威胁(xié xéi) 焖(mēn mèn)米饭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chán lián lián zhuì lǐn rǎn huánɡ yīnɡ jīnɡ yínɡhé ǎi zī fèi chú fánɡ qín xián huà zhóu三、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填序号)(16分)1.下列近义词不对应的一项是( )。A. 分辨—辨别 确实—的确B. 浑浊—污浊 笨拙—愚笨C. 眼帘—眼眶 单薄—瘦弱D. 文思—文学 赠予—赠送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目睹(看见) 九曲黄河(弯)B.净无苔(青苔) 参天大树(高耸在天空中)C.殷勤(热情周到) 天涯海角(边际)D.谱曲(用符号记录下) 水漫金山(流水漫溢)3.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说法错误的是( )。A.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比喻)B.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反问)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拟人)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顿觉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夸张)4.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把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写文章时,必须先确立中心。B. 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C. 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D. 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表达中心时都要写详细。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B.《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故事的主人公是马宝玉和葛振林。C.《穷人》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D.《夏天里的成长》的中心句是“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6.围绕“好斗的公鸡”这个题目,可以选择( )来表达中心意思。①半夜打鸣,吵醒全村的公鸡和狗。②冲镜子里自己的像狂啄,嘴啄出血来还不肯停下。③把邻居家的公鸡啄得奄奄一息,害得奶奶赔了50元钱。④对待母鸡和鸡宝宝很温柔。⑤饭量大,一顿能吃一大把米。⑥无缘无故去啄猫的尾巴,反被猫抓伤翅膀。⑦被过路的摩托车轧伤,成了“秃尾鸡”。⑧获得全村“斗鸡”比赛冠军。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⑥⑧ D.①②③⑦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B. 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C.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D. 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8.对下列文段所要表达的观点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水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水千变万化,雕塑出美丽的湖泊,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据有关资料介绍,如果一个人不吃饭,依靠自己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或消耗自体组织,可以活上一个月。但是如果不喝水,连一周的时间也很难度过。A. 水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 B. 水是自然界的产物。C. 水是生命之源。 D. 水千变万化。四、按要求完成练习。(21分)1.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的地形 ( )的战友 ( )的山路 ( )的喜悦( )的丛林 ( )的湖水 ( )的怀抱 ( )的味道2.用“——”选出下列句子中恰当的词语。(2分)(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来回 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2)月光下白的(潇洒 洒脱),紫的朦胧。(3)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 安静)的脸上。(4)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奔驰 驰骋)的。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说” 的词语。(5分)(1)“今天是谁值日?好像忘了打扫卫生吧。”同桌小声( )我。(2)校长对着话筒大声( ):“小朋友,欢迎你们!”(3)晚饭后,我漫步在广场的花坛边,忽然背后传来一声( ):“多美呀!”(4)早上,奶奶不停地( ):“快点,快点,不然会迟到的。”(5)我的同桌在小声地( )着:“今天的班级活动还开展吗?”4.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1)《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 写的。诗中描写旷野无边无际,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的诗句是:“ , 。”另一首诗《过故人庄》中,描写诗人与好友畅饮的诗句是:“ , 。”(3分)(2)《桥》写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 让给别人,把 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桥梁的事,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 的崇高精神。(3分)(3)《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 、 、 的闰土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 、 、 、 这四件新鲜事。(4分) 五、阅读理解。(20分)(一)课内阅读。(6分)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léi lěi)。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huānɡ huǎnɡ)然,果然是丁香结。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2.作者把丁香比作丁香的原因是什么?(2分)..3.把短文中“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这一句改为陈述句。(2分).4.写一句与丁香有关的诗句。(1分).(二)课外阅读。(14分)夏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夏”有哪些特点?(2分).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成其他词语?说说理由。(2分)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第③段从“你看”以下部分,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B. 第③段作者明写绘画用色的道理,暗寓了对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赞美。C. 第④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来抒写夏感,表明人是夏天勃勃生机的真正力量源泉。D. 第⑤段结束用对比手法表明自己的赞美夏的态度,既再次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相照应,结构完整。4.“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表现在( )。(多选)(2分)A. 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B. 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C.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D.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5.文中最后一句中的“黄金”改为“金黄”可以吗?请说明理由。(2分)...6.分析下面的两句话主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耍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2)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习作展示。(30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在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重别人,懂得了珍惜友情,懂得了……请以《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你明白的某个道理。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提优训练】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测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姓名 得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打“√”。(3分)琼浆(qiónɡ√ qónɡ) 妩媚(wū wǔ√) 中轴线(zhóu√ zóu)腥(xīn xīnɡ√)味 威胁(xié√ xéi) 焖(mēn mèn√)米饭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chán lián lián zhuì lǐn rǎn huánɡ yīnɡ jīnɡ yínɡ蝉联 连缀 凛然 黄莺 晶莹hé ǎi zī fèi chú fánɡ qín xián huà zhóu和蔼 资费 厨房 琴弦 画轴三、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填序号)(16分)1.下列近义词不对应的一项是(D)。A. 分辨—辨别 确实—的确B. 浑浊—污浊 笨拙—愚笨C. 眼帘—眼眶 单薄—瘦弱D. 文思—文学 赠予—赠送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A.目睹(看见) 九曲黄河(弯)B.净无苔(青苔) 参天大树(高耸在天空中)C.殷勤(热情周到) 天涯海角(边际)D.谱曲(用符号记录下) 水漫金山(流水漫溢)3.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说法错误的是(B)。A.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比喻)B.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反问)C.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拟人)D.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顿觉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夸张)4.如何围绕中心意思,把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D)。A. 写文章时,必须先确立中心。B. 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C. 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D. 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表达中心时都要写详细。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B.《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故事的主人公是马宝玉和葛振林。C.《穷人》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D.《夏天里的成长》的中心句是“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6.围绕“好斗的公鸡”这个题目,可以选择(C)来表达中心意思。①半夜打鸣,吵醒全村的公鸡和狗。②冲镜子里自己的像狂啄,嘴啄出血来还不肯停下。③把邻居家的公鸡啄得奄奄一息,害得奶奶赔了50元钱。④对待母鸡和鸡宝宝很温柔。⑤饭量大,一顿能吃一大把米。⑥无缘无故去啄猫的尾巴,反被猫抓伤翅膀。⑦被过路的摩托车轧伤,成了“秃尾鸡”。⑧获得全村“斗鸡”比赛冠军。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⑥⑧ D.①②③⑦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A.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B. 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C. 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D. 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8.对下列文段所要表达的观点概括恰当的一项是(C)。水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水千变万化,雕塑出美丽的湖泊,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据有关资料介绍,如果一个人不吃饭,依靠自己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或消耗自体组织,可以活上一个月。但是如果不喝水,连一周的时间也很难度过。A. 水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 B. 水是自然界的产物。C. 水是生命之源。 D. 水千变万化。四、按要求完成练习。(21分)1.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险要)的地形 (亲爱)的战友 (崎岖)的山路 (胜利)的喜悦(茂密)的丛林 (清澈)的湖水 (温暖)的怀抱 (清新)的味道2.用“——”选出下列句子中恰当的词语。(2分)(1)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来回 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2)月光下白的(潇洒 洒脱),紫的朦胧。(3)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 安静)的脸上。(4)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奔驰 驰骋)的。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说” 的词语。(5分)(1)“今天是谁值日?好像忘了打扫卫生吧。”同桌小声(问)我。(2)校长对着话筒大声(喊):“小朋友,欢迎你们!”(3)晚饭后,我漫步在广场的花坛边,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美呀!”(4)早上,奶奶不停地(唠叨):“快点,快点,不然会迟到的。”(5)我的同桌在小声地(唧咕)着:“今天的班级活动还开展吗?”4.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1)《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诗中描写旷野无边无际,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的诗句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另一首诗《过故人庄》中,描写诗人与好友畅饮的诗句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3分)(2)《桥》写了一位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桥梁的事,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3分)(3)《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闰土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四件新鲜事。(4分) 五、阅读理解。(20分)(一)课内阅读。(6分)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léi lěi√)。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huānɡ huǎnɡ√)然,果然是丁香结。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分)2.作者把丁香比作丁香的原因是什么?(2分)原因有二: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3.把短文中“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这一句改为陈述句。(2分)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 太平淡无味了。4.写一句与丁香有关的诗句。(1分)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二)课外阅读。(14分)夏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夏”有哪些特点?(2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成其他词语?说说理由。(2分)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不能,因为“扑打”写出麦浪翻滚的气势;“涌”描写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准确生动。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A.第③段从“你看”以下部分,作者用拟人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B.第③段作者明写绘画用色的道理,暗寓了对精力旺盛的中年人的赞美。C.第④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来抒写夏感,表明人是夏天勃勃生机的真正力量源泉。D.第⑤段结束用对比手法表明自己的赞美夏的态度,既再次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相照应,结构完整。4.“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表现在(ABCD )。(多选)(2分)A.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B.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C.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D.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5.文中最后一句中的“黄金”改为“金黄”可以吗?请说明理由。(2分)不可以。因为“黄金”一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写出了夏天金黄的色彩;另一层突出了夏天充满生机和活力,如黄金般的珍贵,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6.分析下面的两句话主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耍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秋两季的色彩特点。(2)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棉苗、高粱、玉米、瓜秧“旺盛的活力”,表现出夏天蓬勃的生机。习作展示。(30分)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在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重别人,懂得了珍惜友情,懂得了……请以《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你明白的某个道理。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