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汇聚微光,终成暖阳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记叙文。破晓微光划破黑暗,让我们看到希望;萤火微光汇成星河,让我们看到力量。伟大出自平凡,世间每一点微小的努力和付出都值得被铭记。主持人大赛康辉评价选手说:“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再平凡的人也有他们人生当中的高光时刻。”读完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启示?你的生命是否也曾被一束微光照亮?请以“耀眼的微光”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作文在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总会有一些极为普通却又独具风采的劳动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虽是凡人,但他们身上的美好品质就如微光般闪烁在我们的生命中,这些微光聚集在一起也会将整个世界照亮。请选择身边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写一篇题为“凡人微光”的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合乎情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网事·感动2022”评选出十大年度网络人物,他们有:用30年守护秦岭的“夫妻哨”张彦明、苟冬云,不负青山、不负人生;把小洋葱发展成大产业的李廷胜,善谋善干,带民致富;以汗水和坚韧勇创佳绩的沈飞“冠军班”青年工匠,精益求精,匠心筑梦;因视力障碍“借眼”授课28年的乡村教师卢文建,坚守自我,献身教育……他们用个人的微光点亮时代的大幕,用温暖的故事诠释“感动”的意义;他们让我们感受到平凡人的光彩和炽热,感受到社会的良善与正义,激发起我们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心中炽热的火将未来斑斓的生活百炼成诗?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作文。鲁迅先生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请以“青年微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参考答案:1.例文:微光明媚阳光下,一盏灯的光芒如此微弱,但相较于深寂的夜空,这就是闪耀的微光。——题记幼时寒假,我通常宿在乡下的奶奶家。奶奶是个地道的农民,虽说生活条件好了不少,仍放心不下她那地里的瓜果蔬菜。她睡眠浅,又是个停不下来的性子,莫约清晨五点半就去陪那些宝贝疙瘩,有时也会带上我。天色一片漆黑,冬的寒气裹了冷风直往脖子里钻。夜幕中稀疏地散着几点星子,灰暗朦胧,从暖和明亮的屋子里望出去,简直就是一片死寂。奶奶对所经的那条乡间土路熟悉的不能再熟,但为了怕黑的我,还是翻箱倒柜,终是翻出一盏暗黄的小灯。“来,往奶奶这儿走。”奶奶提着小灯走出两步,半转过微驼的脊背,用枯瘦的手背轻轻推了一把,暗黄的光影在坑洼的地面上婆娑不定。我伫在门槛上,缩了缩脖子,向边上的深黑处怯怯地左顾右看,盯了半晌,在确定没有吃人的怪物后才猛地跳下来,一头扎进奶奶怀里,满脸警觉地探望着四周,紧紧攥着她的衣角不肯松手。“乖,走吧。”凉风冻进骨头,寂静的夜色中像是蛰伏着诸多神秘莫测的东西。道边繁茂的枝叶狂曳着,摩擦撞出窸窣声响,恐惧于心底生根,手脚发寒,望不到尽头的黑蔓延至天际,而奶奶提着的这盏小灯,那幽幽的光亮是我唯一的精神支柱。湿冷的寒雾拂过面颊,深重的夜色里,这盏小灯发散出的微光是如此脆弱而不堪一击,却被奶奶一双经岁月打磨过的手有力地擎着。伴着轻声柔缓的乡间小调,如丝如缕的温暖自手心传来,像是汩汩清泉水,烈烈草堆火,无边无际的虚空中,好像就看到了终点,望到了尽头。朦胧光亮映着奶奶脸上的褶皱,我能看到她半垂着眸子,瞳孔里也映着一簇跳动着的光。小小的,却又那么热烈而盛大,冥冥中似乎就有一种力量,挟着奶奶身上的温度,一路向前。后来我常常想,我漫漫的人生长路与那让我惊怖过的乡间土路并无两样,所需的仅是一盏小灯,茫茫微光和温情相伴。奶奶不善言辞,那牵着我的粗糙大手却伴着记忆中的点点微光,传递了一生的温度。深入骨髓的温暖,也许不需要多得惊天动地,沿着时间慢慢走,一点一点足以汇聚成河。就像那天半小时的路途后,手里的小灯点燃了天空,于是天光大亮,黑暗变得浅淡而依稀,如同风语的轻喃。只要一束微光在,就不是纯粹的黑暗。【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话题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破晓的微光”和“萤火虫的微光”虽然渺小微茫,却依然能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足可见微光虽小,却也是值得我们肯定、感恩的事物。而此后关于伟大与平凡的论述,以及主持人康辉的评价,都说明微光即使渺小,也总有光辉闪耀、值得被人铭记的高光时刻。正因如此,试题要求以“耀眼的微光”为话题展开写作,就是想要让我们认识到,平凡中亦会有伟大。而材料引导语中的“你的生命是否也曾被一束微光照亮”则说明,我们是“微光”的旁观者和接受者,而发出这“微光”的,另有他人。由此,考生可以思考,微光喻指人的精神魅力,或者困境中的希望,人生的信念追求等,抓住正面力量,从积极方面去选择主题。如“星星之火”,也是可以燎原的,抓住每一丝微小的光芒,才有巨大的进步;微微晨光点亮这喧闹和繁华世界;微微温暖融化那心中冰雪;即便是一抹微光,也让生活更加美好。微光也可以象征亲情、友情,或者联系现实写疫情下中国人怀有必胜的信念,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终于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等。而对于这“微光”的发出者,则应选择平凡的人和事。需注意避免选择著名人物,如钟南山、袁隆平等,他们本身是太阳,所以发出的光剧烈而耀眼,不是微光。所以,对于话题中“耀眼”的理解,要结合其给人带来的影响去分析,而不能错误地将其理解为像太阳一般的人物。因此,选择的人、事越是平凡,我们越是需要用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让其不平凡;我们越是要用抒情议论让表达出的精神、感情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试题要求写成一篇记叙文,“微光”比较较为抽象,不好直接展开描写,因此构思时先要找到“耀眼的微光”的载体,即给人希望和力量的微小的光明,那么“一个鼓励”“一份帮助”“一点点促使进步的力量”或是“灵光的乍现”都可成为“微光”的载体。行文构思时,可以写父母那让你震撼、促你进步的眼神、期待、关爱、付出,甚至是某个细节,都可以作为传递给你力量的“微光”;可以写同学的理解、信任、宽容、无私给你启示、让你顿悟,也可作为素材;可以写自己的自信、坚持、不放弃的精神,让你获得力量。总的来说,从正面立意为主,用“小”的力量去反映“大”的改变、变化,这就是“微光”的积极意义。立意:1.微光,指路明灯。(叙述自己茫然无助时老师给自己的帮助)2.记忆中永恒的那束光。(叙述自己一直难以忘怀的故友)3.令人感动的微光。(叙述突然明白父母为自己无私付出的瞬间)2.例文:凡人微光街道,车水马龙;人潮,川流不息。繁华与勿忙之下,一个拉面馆便静静地坐落在那里。拉面馆的店面并不是很大,粗糙的玻璃门背后,几套桌椅拥挤而有序地被摆放在小店这狭小的方形空间内。也许是为了美观,店内的墙壁都被涂有花纹的壁纸所覆盖着,即使如此,岁月仍在其上勒出了一道道皱纹般的裂纹。墙角的柜台上,一只招财猫目视着前方的盆栽,高举着爪子,不停地摇着,而那盆栽——塑料制成的叶子所发出的绿色光亮与四周沧桑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十分不相称。如这面馆一样,它的主人是一对朴实无华的中年夫妇。老板身材高大,饱经沧桑的脸上稀疏地点缀着几簇灰白的胡子,一双粗壮而健硕的大手常常沾满了面粉,操起一根结实的擀面杖,抓起一团白净的面团,拉扯与碾压之下,面团在案板上化为薄薄的面饼,又于空中扭作一段粗长的面筋,一把细长的拉面便在如此几次循环后被制作出来,随后是劲道与口感在沸水与高温中被发酵。煮熟的拉面被倾倒在碗中,洒上汤汁,拌上调料,再点缀上一把葱花,便伴着一声浑厚的“面好了”被端到窗台之上。接过面的是老板娘,一个矮矮胖胖的中年妇女,她胖乎乎的脸上总是堆满了笑容,即使身材略显臃肿,却仍能在人群中穿梭自如,侧身、扭腰、跨步,一连串的动作之下,拉面便被迅速而平稳地端到了顾客的面前。夫妻俩在协作中经营着这家面馆,也在忙碌里维系着自己的生活,他们是小店的一部分,小店也是他们的一部分。拉面馆很小,仅仅几十平方;拉面馆很大,装下了世间百态:白头偕老的夫妇互相扶着走进大门;急着上班的青年低着头,看着手机焦急地等待;正值热恋的情侣面对面坐着,迷恋地望着对方……大大小小,老老少少,无论贫穷或富有,无论高低或贵贱,走进大门,人们总能获得一杯热气腾腾的豆浆与老板娘那热情洋溢的笑容,柔滑的面条伴随着热情的招待被吸进嘴中、流进心里,化为身体的动力与能量,开启崭新的一天。来来往往的人流穿行着,升升降降的日月交替着,拉面馆与夫妇俩忙碌着,如浩瀚星海中的一颗星星一般,平凡,却始终散发着属于它自己的微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材料第一句话“极为普通却又独具风采的劳动者”,限定了写作对象,我们身边的普通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却又非常普通平凡不起眼,他们可能是环卫工人、快递小哥、保洁阿姨、建筑工人、医护人员、警察、老师、农民等普通的劳动者。材料第二句话,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身上的美好品质”,限定了写作对象的特点,他们立足岗位,默默无闻,平凡质朴,却又品质美好,让人敬佩。他们“如微光般闪烁在我们的生命中”“将整个世界照亮”,升华了写作对象的品质,他们像一盏灯,光亮微弱却予人光明,他们像一束光,微不足道却给人温暖。综上可知,题目中“凡人”,指生活中平凡普通的劳动者。“微光”,就是渺小的光芒,微不足道的光芒,就是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即生活中那些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做的默默无闻的事。写作时,要选取身边的普通人,写他们的动人故事。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选材,比如每天陪伴我们的亲人,每天伴我们成长的老师,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位清洁工,自己每天坐的公交车上那个面容普通的司机……记叙文写作时要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美好品质。譬如像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课文中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淤泥,终于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张秉贵“以热对冷,变冷为热”,感动了不讲理的顾客;钟扬口袋里的纸条,写满了他准备做而没来得及做的内容……借助细节,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来描写突出人物形象特点。写作时,还要注意以小见大的手法,可以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以点带面,通过挖掘他们身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闪光点,凸显出“凡人微光”的主题。另外,写作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带着真诚、敬佩的感情去表现人物,就能写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还可以通过衬托,对比等手法,表达对人物的敬仰之情。立意:1.平凡人,平凡事。(借平凡小事展现美好品质)2.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写平凡人的奋进)3.凡人善举,平凡英雄。(写平凡人的善意)4.凡人善举,大爱动心。(写平凡人的大爱)3.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介绍了“中国网事·感动2022”年度人物的事迹。无论是守护秦岭的“夫妻哨”张彦明、苟冬云,还是沈飞“冠军班”青年工匠,亦或是“借眼”授课28年的乡村教师卢文建,他们都是平凡人,但在平凡的岗位上获得了不平凡的人生。他们用个人的行为诠释了平凡体现的伟大意义,用坚持和坚韧成就不平凡的人生,用个体感动社会。由此启示我们,作为时代青年,我们应以之为楷模,用“个体”的努力成就伟大的人生、成就未来的事业,为国家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汪勇,在武汉疫情肆虐之际,说服家人奔赴抗议前线,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的事例,论证青年人应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也可以引用曹植“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的诗句,论证青年一代应挺膺担当,奉献社会。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引用陶行知“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的名言,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誓言作为道理论据,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也可以立足于社会现实,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精致利己主义”“躺平”“摆烂”等社会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立意:1.凡人微光,汇聚伟大力量。2.用炽热的爱,成就诗和远方。3.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4.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最美的韶华。4.例文:青年微光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每一点火光发挥自己的功用,便可以燃起熊熊的烈火,点燃那无边的星河。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要等待“炬火”,我们要热切关注社会,力所能及地担负责任,奉献自己,哪怕自身如萤火一样微弱也要发光发热,我们要不断砥砺自我,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要担当青年的责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李大钊曾言:“青春之人,当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吾辈当将个人之梦想汇入伟大的中国梦中,为祖国的建设添一份光,发一份热。正如每颗星星绽放自己的光芒,所以才有了这漫天星河。 正如北斗三号卫星独立运行,55 颗卫星中的每一颗都是功不可没。只有人人努力发挥好自己的功用,才得以共同造福人类,服务社会。每个向上的整体,都是团结的。而那团结又是由每一个个体的力量汇聚而成。个体的力量如果说是一朵的浪花,那么整体的力量便是滔天的巨浪;个体的力量如果说是一缕缕的丝线,那么整体的力量便是粗实的麻绳;个体的力量如果说是一点点的火舌,那么整体的力量便是冲天的火光。青年的形象,就是一个国家的形象,青年的尊严,就是一个国家的尊严。所以,我们与国同在,我们应将小我融入大我,我们要为祖国复兴,民族振兴发出自己的微光。将个体融入集体,团结协作,努力发挥好自己的能力,可以使团体走向成功。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团结协作,个体努力发挥好自己的作用的同时,有利于个人能力的完善,潜力的发挥。在与他人合作时,可以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既可以加强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使自己的品格和能力不断完善。我辈之青年,应以完善自我为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贡献为果,在团结合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时代的洪流中激流勇进,展现中华少年的磅礴之力和爱国之心。每一点荧光,汇聚起来,便是人间星河。每一点火光都是平凡的,但是当它们汇聚起来,发挥好自己的功用,便可以从自身的平凡中闪耀出伟大,成就燎原之势。【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材料引用鲁迅先生的名言,意在号召中国青年拒绝冷漠,不惧阻力,热切关注社会,哪怕自身如萤火一样微弱,也要力所能及地担负责任,奋斗奉献。题干要求以“青年微光”为题,考生首先可结合材料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来分析“光”的丰富内涵,生活中我们需要像“光”一样奉献自己的价值。如可思考把爱、财富、知识、贡献无私地、毫不保留地拿出来奉献人类、社会、国家,造福于民,用之于民;又如科学家、发明家、教师和各个行业人士奉献出他们的知识和力量,英雄们甚至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贡献了自己的可贵的生命等,这些都是一种奉献精神。考生可由五四青年联想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激发出作为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感;由“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可以联想新冠肺炎抗疫期间,无数青年逆行而上,为武汉、为中国、为世界带来一片光明。其次立足时代青年的身份,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向先辈、楷模、英雄们学习,需要有一颗奉献的心,有大局意识,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慷慨赴义,即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也要把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融会和渗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发出“微光”,温暖世界。行文思路上,可用总分的结构布局谋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强调个人力量虽然微小,但汇集起来就能形成一片光明。然后从个人与团体的角度分析,微光的巨大能量,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集腋成裘,聚沙成海,人人都努力奉献于社会,自然汇聚光明和温暖;再从个人价值实现的角度分析,强调生命的价值在于燃烧,个人要在时代的大潮发光放热,以小我融入大我,才能把握机遇,才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可运用引证法来论证,如联系经典诗文艾青《光的赞歌》的内容和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微光吸引微光,微光照亮微光,我们相互找到,然后一起发光,才能把周围的这片阴霾照亮”等。立意:1.汇聚微光,终成暖阳。2.萤火虫的微光,奉献的力量。3.青春之光,烛照世界。4.青年微光,照亮时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