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正方体模型试题中的热点问题 高晓丹正方体模型是最常见、最简单的空间图形,近年来,各地考卷中出现了许多正方体模型的有关试题,现分类举例如下.一、内接几何体问题例1、两个相同的正四棱锥组成如图1所示的几何体,可放入棱长为1的正方体内,使正四棱锥的底面ABCD与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平行,且各顶点均在正方体的面上,则这样的几何体体积的可能值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无穷多个解析:沿正四棱锥的底面所在的平面将正方体切开截面如图2所示,可见正方形内接的正方形面积S有无穷多个,不可能唯一,故多面体的体积也不唯一,选D.评析:本题渗透了新课标中三视图的解法,考查了正方体内接几何体的空间模型的构建和空间想象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截面图形的化归分析.二、空间角及线面关系问题例2、如图3,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是侧棱CC1上的一点,CP=m。(1)试确定m,使得直线AP与平面BDD1B1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在线段A1C1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Q,使得对任意的m,D1Q在平面APD1上的射影垂直于AP?请证明你的结论.解析:(1)连AC,设AC∩BD=O,AP与面BDD1B1交于点G,连OG.由PC∥面BDD1B1,面BDD1B1∩面APC=OG,得OG∥PC,所以OG=.又AO⊥DB,AO⊥BB1,所以AO⊥面BDD1B1,即∠AGO为AP与平面BDD1B1所成的角.在Rt△AOG中,tan∠AGO,即故当m=时,直线AP与平面BDD1B1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依题意,在A1C1上找一点Q,使D1Q⊥AP,可推测A1C1的中点O1即为所求的Q点.因为D1O1⊥A1C1,D1O1⊥AA1,所以D1O1⊥面ACC1A1.又AP面ACC1A1,知D1O1⊥AP,从而D1Ol在平面AD1P上的射影与AP垂直,所以存在定点Q满足题意.评析:利用正方体模型来考查线面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有关知识,属于立体几何中的常规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悉正方体模型中的线面关系.三、探索性问题例3、多面体上,位于同一条棱两端的顶点称为相邻点,如图4,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在平面内,其余顶点在的同侧,正方体上与顶点A相邻的三个顶点到的距离分别为1、2和4,P是正方体的其余四个顶点中的一个,则P到平面的距离可能是:①3;②4;③5;④6;⑤7.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解析:如图4,B、D、A1到平面的距离分别为1、2、4,则DA1的中点到平面的距离为3,所以D1到平面的距离为6;BA1的中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B1到平面的距离为5;DB的中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C到平面的距离为3;CA1的中点到平面的距离为,所以C1到平面的距离为7.而P为C、C1、B1、D1中的任意一点,所以选①③④⑤.评析:本题是一个探索型问题,以正方体为载体考查新情景下的立体几何知识,这类试题是高考考查同学们创新能力的重要题型.本题也可通过空间向量的思想来解释,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试一试.四、体积问题例4、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3,P为DD1上任意一点,Q是平面ABCD内的点,PQ=2,M为PQ的中点,则点M的轨迹与正方体的面所围成的图形的体积(较小者)为 .解析:如图5,连接DM、PQ、DQ.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DM,点M到点D的距离为定值,所以点M的轨迹是以点D为球心的球面,它与正方体的面所围成图形的体积··评析:将立体几何与轨迹问题交汇起来探索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型试题,体现了加强能力考查的倾向.解答问题的关键是在空间寻找点的轨迹(如球、圆柱),然后求其体积.五、平面展开图问题例5、在单位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M、N分别为棱DD1、AB、BC的中点。(1)证明:PB⊥平面MNB1.(2)画出一个正方体表面展开图,使其满足“有4个正方形面相连成一个长方形”的条件,并求出展开图中P、B两点间的最短距离.解析:(1)在图6中过点P作PE⊥AA1于E,则PE∥DA.连BE,又DA⊥面ABB1A1,所以PE⊥平面ABB1A1,PE⊥MB1.又BE⊥B1M,得PB⊥MB1.又MN∥AC,BD⊥AC,所以BD⊥MN.又PD⊥面ABCD,知PB⊥MN.所以PB⊥平面MNB1.(2)图7为其展开图的一种形式,由图7可知,当P位于DD1′的中点时,BP最短,即BP=.评析:对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考查由来已久,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熟悉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