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下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九 年级 历史 学科教学设计
课 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课 型 新授课 时 间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教学目标 1.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 2.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 3.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 4.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流程 具体内容 教学随笔
情境导入 目标展示 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自主学习 初探新知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 空前繁荣。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 2、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以及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1929年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贸易额减少2/3。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3、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主要内容: (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3)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保护农产品价格 (4)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5)发展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合作探究 教师点拨 合作探究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1)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 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2、阅读材料,分析1929-1933经济大危机特点 材料1: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到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 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2: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 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5年之久,有的其至更长。 材料3: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 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总结:波及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破坏性大 合作探究二:罗斯福新政 1.通过图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特点。
(总结“新政”的特点: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积极影响: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消极影响: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限时记忆 练习巩固 1、下列属于1929年--1939年的常用语是( A) A.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 B.经济危机、苏维埃政府、联合国 C.国家干预经济、法西斯、国民公约 D.苏维埃政府、法西斯、原子弹 2、1933年罗斯福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其主要目的是(A ) A.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B. 恢复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C.兴建公共工程,解决失业问题 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3、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B) A、调整工业生产 B、实行以工代赈 C、调节农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 4、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红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 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新应用”是指(A)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法西斯主义 D.继续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5、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罗斯福总统推行的新政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共同的价值观。”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正确的是(D) ①使美国逐步摆脱了经济危机 ②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③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了调整 ④使联邦政府的权利得到了加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归纳总结 拓展新知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了美国,罗斯福放弃了美国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消除危机。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和加强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 它说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不同体制和政策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体制创新和发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此教学设计,A4纸正反双面打印,表内文字五号宋体,行距20磅)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