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迷娘》歌德《迷娘》英文版Knowest thou where the lemon blossom grows, In foliage dark the orange golden glows,A gentle breeze blows from the azure skyStill stands the myrtle,and the laurel,high Dost know it well Tis there!Tis there Would I with thee,oh my beloved,fare Knowest the house,its roof on columns fine Its hall glows brightly and its chambers shine, And marble figures stand and gaze at me:What have they done,oh wretched child,to thee Dost know it well Tis there!'Tis there Would I with thee,oh my protector,fareKnowest the mountain with the misty shrouds The mule is seeking passage through the clouds; In caverns dwells the dragons'ancient brood; The cliff rocks plunge under the rushing flood! Dost know it well "Tis there!'Tis there leads our path!Oh father,let us fare活动一:品读《迷娘(之一)》的不同版本,我们会发现歌德作品中出现了诸多意象理解的差异。以诗歌第一节为例,探究哪个版本的意象翻译更合理,并说明理由。译本 马君武版 杨武能版第一节 君识此,是何乡 园亭暗黑橙橘黄。碧天无翳风微凉,没药沉静丛桂香。君其识此乡 归欤归欤, 愿与君,归此乡。 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展,你可知道那地方 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译本 马君武版 杨武能版第二节 君识此,是何家 下撑匾柱上檐牙。 石像识人如欲语,楼阁交错光影斜, 君其识此家 归欤归欤, 愿与君,归此家。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 你可知道那所房子 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译本 马君武版 杨武能版第三节 君识此,是何山 归马识途雾迷漫。 空穴中有毒龙蟠,岩石奔摧水飞还。 君其识此山 归欤归欤, 愿与君,归此山。 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冈 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进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危崖欲坠,瀑布奔忙,你可知道那座山冈 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不和女神厄里斯在英雄佩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婚宴上留下一个金苹果,金苹果上写着“献给最美的女神”几个字。金苹果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之神阿佛洛狄忒的争执。三位女神请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裁定。帕里斯把金苹果给了阿佛洛狄忒,阿佛洛狄忒帮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持续了十年的特洛伊战争从此拉开序幕,最终以特洛伊王国灭亡,帕里斯身死, 海伦回到斯巴达而结束。阿佛洛狄忒赢得金苹果的时候,戴着桃金娘花冠,从此桃金娘成为爱情的象征。从希腊神话原型中可以看出桃金娘这一意象的复杂性,它不仅象征爱情的单纯与甜美,同时也隐含着不和与嫉妒、拐带与战争等负面的因素。古希腊神话太阳神阿波罗对小爱神丘比特出言不逊,丘比特为了报复阿波罗,先将爱情之箭射中了阿波罗,再将拒绝爱情的箭射中了河神的女儿达芙妮。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达芙妮却竭力躲避阿波罗。她为了逃避阿波罗的追逐,跑得筋疲力尽,祈求天上的众神帮她解脱。在阿波罗追上她的那一瞬间,众神把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无望的阿波罗只能把月桂的枝叶采摘下来编成月桂花冠,戴在头上以示纪念。因此,月桂的意象同样代表爱情,但也隐含了追求者与被追求者之间情感的背离,以及爱情的无望。古希腊神话明确:1.马君武的翻译更符合歌德诗歌重视规整和节奏的特点。歌德原诗韵律考究,诗歌重视韵律和节奏,读起来抑扬顿挫,十分 具有音韵美。马君武和杨武能,前者以旧体诗为格式,言简意赅,十分规整;后者以现代诗为体,更加通俗易懂。2.杨武能版更好地保留了诗歌的异国风情。 第一、译作做到了细节翻译的准确,诗歌全部意象都是精确还原的;第二、译作格式同样具有结构美, 句式结构保持高度一致;第三、译作富含时代气息,语言表达符合当代高中生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 也非常具有流传度。活动二:杨武能的翻译版本,其中对威廉·迈斯特的称呼有爱人、恩人和父亲三种,而另一位翻译家马君武则都翻译成了“君”,试着从语言风格、情感表达、诗歌韵律等角度来感受可否把称呼置换为“君”。《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1.主人公威廉·迈斯特《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主人公威廉·迈斯特,从少年时代起就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禀赋塑 造自己,他出身富商家庭,却不喜欢孜孜为利;他从 小喜欢戏剧表演,希望通过戏剧过上自由的生活,同 时实现自己振兴德国的抱负;他离家出走,去剧院当 演员,结果经历了事业和感情上的双重失败。离开 舞台后,他进入塔社,结识了一批以改良社会为己任 的有志之士,在服务于公共事务的历程中,他终于彻底摆脱了庸俗的市民气息,也收获了真正的爱情。2. 迷娘与威廉·迈斯特的感情纠葛 迷娘来自意大利,出身于贵族家庭,孩童时就被拐卖到德国,在一个马戏班里备受摧残。威廉在剧院演出期间遇到了迷娘,并解救了她。迷娘由此对威廉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在威廉的照顾下,迷娘出落成窈窕少女,过上了安宁的幸福生活。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迷娘对威廉的感恩之情变为爱恋之情;而此时威廉已经开始与务实而又精明能干的特蕾萨交往。迷娘日渐憔悴,但她不善言辞,只能用歌声表达自己的爱恋与痛苦,行为逐渐变得狂热与偏执,“威廉在迷娘身上也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艺术的灵魂、本质、历史和注定悲剧的未来”。最后,迷娘怀着对爱情的绝望和对家乡意大利的思念,在病中悲惨地死去。3. 小说中迷娘唱完《迷娘》后的文字 第二天清晨……威廉拉开房门,姑娘走了进来,同时唱着我们上边抄录的那首歌……每一节的起头她都唱得庄严、激昂,好似要让人注意什么特别的东西,好似要表现什么重大的事物。唱到第三行,歌声却变得低婉、沉郁起来。“你知道吗?”几个字,她表现得充满了神秘和思索;“前往!前往!”表现出不可抗拒的向往渴求;“随你前往!”则在反复轮唱中变化有致,时而恳求,时而催促,时而充满渴望,时而满怀憧憬。迷娘第二次唱完了这首歌,便停下来,目不转睛地望着威廉问道:“你知道这个地方吗?”“想必是指意大利吧,”威廉回答,“你从哪儿学会的这支歌子?”“意大利!”迷娘郑重其事地说,“你要去意大利,请一定带上我,这儿我觉得很冷啊。”(节选自《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杨武能译)活动三:伴乐诵读《迷娘》,想象诗歌画面,探讨诗人是如何运用意象的组合来造成情感起伏流动的。你知道吗,那柠檬花开的地方,茂密的绿叶中,橙子金黄,蓝天上送来宜人的和风,桃金娘静立,月桂梢头高昂,你可知道那地方?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圆柱成行,厅堂辉煌,居室宽敞明亮,大理石立像凝望着我:人们把你怎么了,可怜的姑娘?你可知道那所房子?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恩人啊,随你前往!你知道吗?那云径和山岗?驴儿在雾中觅路前行,岩洞里有古老龙种的行藏,危崖欲坠,瀑布奔忙,你可知道那座山岗?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父亲啊,随你前往!13歌德与迷娘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恩格斯称歌德为“最伟大的德国人”。1749年出生于法兰克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也曾短时期当过律师。他年轻时梦想成为著名画家,在绘画的同时他也开始了文学创作。1775后的十年为改良现实社会,应聘到魏玛公国做官,却一事无成。1786年6月前往意大利,专心研究自然科学,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1788年回到魏玛后任剧院监督。1832年病逝,临终遗言是:“给我更多的灯吧。”体现了他的乐观精神。歌德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颇有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长篇小说《亲和力》、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等。身份生平作品歌德(1749—1832)《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1776年,歌德作为枢密公使馆参赞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并获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务。179年他被提升为枢密顾问,在魏玛进行政治改革。歌德厌倦了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一心想要逃避这种烦闷的生活。在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在作此诗后的1786年6月,歌德前往意大利,居住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古老文化中汲取了创作养分。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