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6.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导学案)
【课程标准】
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体系导学】
【新知导学】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含义
①价值判断是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作出的判断。
②价值选择是人们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作出的。
(2)产生:是__________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形成的。
(3)要求: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______,遵循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1)依据:随着______的推移、______的变化和______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__________也会发生变化。
(2)内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3)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__________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_______和片面化倾向。
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__________,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__________。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______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_______。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______而异。
①表现:不同的人对__________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
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______,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______。
②要求:我们要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______,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2.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1)根本的衡量尺度: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__________、人民答应不答应。
(2)要求:我们要自觉站在__________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__________。
3.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1)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______利益构成的。我们的各项工作应当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2)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__________的利益要求。
(3)要把个人、______、______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
【阅读导思】
【阅读与思考1】
2023年7月1日,人民用最朴素的情感表达方式迎接建党纪念日的到来。“振衰微于亡国灭种之际,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建共和于革故鼎新之时,兴百业于一穷二白之上,倡改革于曲折前行之途,成小康于砥砺奋进之中,惶惶然成复兴之大气象 ”仰望党旗,抚今追昔,铁一般的事实,让外界当年“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质疑,变成了今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探寻。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伟大的党有坚定的自信,披荆斩棘,继往开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阅读与思考2】
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
【阅读与思考3】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依靠人民,“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描绘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斑斓画卷。李强总理谈到调研时说:“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一定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运用价值观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人民至上。
【习题导练】
1.表达赞美用“YYDS”,好看的舞台一律叫“炸”,高水平竞争称为“神仙打架”,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有人担心:网络语言的滥用会导致语言失范,文字“失语症”;也有人认为,网络语言鲜活生动,凸显个性。这表明( )
①人的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派生的
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会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网购到心仪物品是开心的,可不少人的快递自从发货后就开启了“全国包游”模式:广州发往南京的快递,不直接去南京,非去东北转一圈;无锡发往重庆的快递,非去新疆转一圈……买家吐槽“快递像坐过的黑车”,快递公司却说绕路是为了用更短的路程送出更多的快递。对此,以下评论合理的是( )
①快递公司规划派送路线主动顺应了当前变化,把内部联系转化为外部联系
②快递公司应坚持从每一个买家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规划快递派送路线
③快递绕路问题上买家和快递公司之间的分歧是主体利益差异导致的
④“全国包游”看似绕路,实则着眼整体,是在用综合思维方式处理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2023年五一假期,以快节奏“打卡”为特征的“特种兵式旅游”正在中国受到热捧。有人认为,“特种兵”式旅行能在短时间内游玩更多城市,性价比很高。也有人觉得,这样的旅行方式有些浮于表面、走马观花。这反映了( )
①事物的复杂多变会导致对其真理性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没有客观标准
③意识有能动性,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选择的
④对事物的评价受自身经历、情感、立场等因素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