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 我与社会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 我与社会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感受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2、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核心素养目标
责任担当:感受社会生活,学会承担社会责任;
法制观念 政治意识: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知道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有不同的身份。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2、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什么是相互依存的。
突破措施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人与社会》教材分析
鲁滨逊能在孤岛上生存了 28年,除了他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更重要的是他的知识技能、丰富的生活经验、手中的火枪等工具帮了他很大的忙。但这些都是他在以前的人类社会中获得的和学到的,没有这些他是活不下去的。因此,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那么个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和参与社会,我们感受社会能有什么意义,个人在社会关系中身份都是不变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共同来学习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
(一)丰富的社会生活
(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了解、参与了社会生活?
(2)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走进农村,我们看到村村通道路越来越平坦,生态环境越来越美了,美好乡村就在我们身边;来到工厂,我们感受到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伟大;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观看阅兵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厉害了,我的国!暑假里,哪些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课堂上与同学
们交流分享。教师归纳小结:感受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感受到我们的国家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厉害了,我的国;感受到自己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自己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等。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0世纪 70年代,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护林员发现了一个吃狼奶长大的女孩劳拉。这个 8岁的女孩用四肢爬行,用狼的语言在狼群里尽情“交谈”。小劳拉后来被送到美国心理改造中心。经过 18个年头的艰苦训练和学习,劳拉才逐步恢复人性,最终还上了大学。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参与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关系,根据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不同,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会不会变化呢?同学们辨一辩,图中人物分别扮演的是什么身份。这些身份由什么决定?引导学生看课本第四页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你现在的身份有哪些?请至少写出你的四种身份。
学生课堂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在家里,我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学生,我是同学的同学;在社会上,我是普通公民,我还是环保志愿者等等。学习完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说出来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吧!
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同学们可以进一步认识社会,掌握更多的了解、参与社会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养成关注社会的行为。在感受社会变化的过程中,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有不同的身份。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在感受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自觉融入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投身于社会的过程,就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鲁滨逊漂流记》 师: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 28年,他依靠的是什么 教师归纳:鲁滨逊能在孤岛上生存了 28年,除了他有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更重要的是他的知识技能、丰富的生活经验、手中的火枪等工具帮了他很大的忙。但这些都是他在以前的人类社会中获得的和学到的,没有这些他是活不下去的。因此,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那么个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和参与社会,我们感受社会能有什么意义,个人在社会关系中身份都是不变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共同来学习第一课第一框《我与社会》。 生 1:他有坚强的意志 生 2: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生 3:丰富的生活经验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来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 (一)丰富的社会生活PPT 展示四个情景(课本P2):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一:(PPT展示讨论问题) (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了解、参与了社会生活? (2)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教师归纳总结(PPT展示):走进农村,我们看到村村通道路越来越平坦,生态环境越来越美了,美好乡村就在我们身边;来到工厂,我们感受到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伟大; 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观看阅兵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厉害了,我的国!PPT展示材料“中学生小华的日记节选”。 小组合作 探究活动二:暑假里,哪些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教师归纳小结:感受到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感受到我们的国家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厉害了,我的国;感受到自己能够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自己需要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等等。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 (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PT展示事例:20世纪 70年代,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护林员发现了一个吃狼奶长大的女孩劳拉。这个 8岁的女孩用四肢爬行,用狼的语言在狼群里尽情“交谈”。 小劳拉后来被送到美国心理改造中心。经过 18个年头的艰苦训练和学习,劳拉才逐步恢复人性,最终还上了大学。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鼓励引导。 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把暑假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记录下来,重点写出自己感受。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鼓励。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在知、情、行方面得到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补充③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参与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关系,根据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不同,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PPT展示三种关系) 教师进一步设问: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的身份会不会变化呢?PPT出示一组图片:同学们辨一辩,图中人物分别扮演的是什么身份。 教师进一步提问:这些身份由什么决定?引导学生看课本第四页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三:你现在的身份有哪些?请至少写出你的四种身份。 学生课堂分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在家里,我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学生,我是同学的同学;在社会上,我是普通公民,我还是环保志愿者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个人离不开社会,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社会就是由每个人组成的大网。因此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的一员,社会就是有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回答的答案要予以鼓励肯定
三、课堂小结 学习完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说出来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吧!通过学习本课,希望同学们可以进一步认识社会,掌握更多的了解、参与社会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养成关注社会的行为。在感受社会变化的过程中,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社会关系中有不同的身份。
四、教师寄语 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在感受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自觉融入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投身于社会的过程,就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绘制一张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结合这张图说一说你是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