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小二黑结婚(节选)》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小二黑结婚(节选)》课件(共33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乡土小说的无限魅力
——《小二黑结婚》
课堂导入

“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
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将对人物情景的描写融于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
语言朴素、凝练,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他首先是个政治工作者,之后才是作家;他是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产物,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等,大多反映四五十年代中国农村难得变革的题材。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
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
十年浩劫中,赵树理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而死,终年64岁。
赵树理名人评价:
赵树理,他是一个新人,但是一个在创作、生活、思想各方面都有准备的作者,一位在成名之前就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评论家周扬评)
才子赵树理——汪曾祺
赵树理的小说有其独特的抒情诗意。他善于写农村的爱情,农村的女性,她们都很美。——汪曾祺
初读文本

一、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太行山根据地。当时,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建立不久,人民刚开始做生活的主人。
由于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统治的时期极其漫长,封建思想和道德观念已渗透到人民生活和民族心理之中,成为巨大的历史惰性。因此,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势力的斗争就显得尤为重大而迫切。
《小二黑结婚》正是在根据地民主改革的背景上,描绘了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进行的斗争,以及他们在这场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二、内容概括
抗日战争时期,刘家峧村的青年队长、杀敌英雄小二黑,与本村俊美聪慧的姑娘小芹相爱。但因违背了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父母亲的意志,遭到了各自家长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强烈反对。其时,担任村干部的流氓恶棍金旺,亦凭借手中职权,对小二黑和小芹进行残酷迫害,几乎使这对恋人的爱情夭折。后由抗日民主区政府出面支持,经过一番斗争,惩办了金旺,教育了封建愚昧的落后群众,此时的二诸葛和三仙姑也追求婚姻自主、表示支持儿女的婚事。至此,这对情侣终于如愿以偿。
课文所选的是小说《小二黑结婚》的后四节,讲述小二黑和小芹两人依靠新政权的力量,通过坚决斗争,终于结成眷属。
二诸葛的神课
恩典恩典
看看仙姑
怎么到底
二诸葛占卦,俩女人滚成一团
二诸葛失灵,区公所碰一鼻子灰
三仙姑梳妆,区公所接受教育
恶霸受惩罚,俩青年终成眷属
①二诸葛相信“命相不对”→干涉儿子自由→二诸葛收起八卦
②三仙姑强调“前世姻缘”→包办女儿婚姻→三仙姑不再装神
三、细读文本,梳理情节
四个章节
情节内容
借 鉴 古 典 小说
章 回 体 结 构
两条线索
四、角色扮演
1.小组合作,分角色演读二诸葛和三仙姑。
2.扮演角色后说明:在节选部分的情节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分析人物角色示例:
1、最喜欢二诸葛:
1)“抬手动脚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思想落后、迷信
2)包办儿子婚姻——专制落后的封建家长观
3)“恩典恩典”——胆小怕事、奴性心理
4)为儿子“求官”,救难民为童养媳——关爱儿子,善良质朴
分析人物角色示例:
2、最喜欢三仙姑:
1)不合时宜的打扮——好逸恶劳,作风不正
2)“米烂了”,跳大神——装神弄鬼,诈人财物
3)妒忌女儿的美貌,极力反对其婚姻——自私冷漠,心理扭曲
分析人物角色示例:
3、最喜欢小二黑和小芹:
他们是解放区新一代农民的典型。
1)他们敢于斗争,主要表现敢于掌握自己的命运。例如,坚决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大胆地自由恋爱。
2)反对封建迷信。小二黑原先也跟他爹二诸葛学些算卦之类的事,后来在事实面前逐渐清醒,开始厌恶、反对父亲的迷信行为。小芹也对她母亲的扎神弄鬼行为不予理睬,反对恶势力。
小结:《小二黑结婚(节选)》中的人物大致可以分成几类?
落后农民的典型:
二诸葛和三仙姑
新型农民的典型:
小二黑和小芹。
封建恶势力的代表:
金旺、兴旺。
小结:《小二黑结婚(节选)》在刻画人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1)把人物放在斗争环境中刻画。
如小二黑的光明正大、勇敢坚定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斗争场面表现的。
(2)通过行动写人。
作者不是静止地写人,而是在人物的一系列活动中写人。如作者用“不宜栽种”的故事表现二诸葛的性格;用“米烂了”的故事来表现三仙姑的弄虚作假。
(3)把人物放在一定的关系中。
例如写三仙姑的“老来俏”就是通过一群妇女的围观议论来写的。
深究文本

思考探究一:探究二诸葛、三仙姑性格形成的原因
两个落后农民,他们的思想都与新的时代格格不入,但他们毕竟是受封建毒害的普通农民,他们的思想也是可以改造的。在作品的结尾,三仙姑改变了打扮,二诸葛也撤去了香案。
两个人都是长期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既不明白自己受苦的根源,又无力改变自己生活地位,导致了他们落后、愚昧、迷信又自私的性格特点。
典型意义
是旧中国农村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的、落后、愚昧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
作者通过他们,形象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落后、愚昧等陋习。
他们的转变,形象地说明了新时代、新思想、新风气在农村的巨大影响及胜利。
思考探究二: 小二黑和小芹最终喜结良缘,自由婚恋,这样的结局难道是在讴歌自由恋爱的胜利吗
这其实是在讴歌农民的胜利!讴歌反对愚昧、落后、迷信的胜利!讴歌新社会的胜利!
文章主旨
《小二黑结婚》讲述了根据地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求婚姻自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节选部分主要围绕二诸葛和三仙姑展开,他们是旧中国农村深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的落后愚昧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形象。作者通过他们形象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落后、愚昧等种种陋习。他们的转变形象地说明了新思想、新风气在农村的巨大影响及胜利。
思考探究三:分析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的用语特点
赵树理说:“说话各人有各人的习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习惯,外国人有外国人的习惯。”“从群众的话海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再经过我们充分的加工,把我们的语言锻炼得要说什么就能恰如其分地把什么说清楚……”
用语特点
叙述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例如:二诸葛连连摇头说:“唉! ……反正是时运,躲也躲不过。”
人物对话有鲜明的个性。例如:“刘修德,还我闺女!你的孩子把我女儿勾引到哪里了?”“还请区长大人恩典恩典……”
思考探究三:分析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的用语特点
赵树理说:“说话各人有各人的习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习惯,外国人有外国人的习惯。”“从群众的话海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再经过我们充分的加工,把我们的语言锻炼得要说什么就能恰如其分地把什么说清楚……”
用语特点
语言风趣幽默。例如:“看什么 人家也是个人吧,没有见过 闪开路!”
语言形象化,具有地方特色。例如:邻近的女人们都跑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看看!四十五了!’‘看那裤腿!’‘看那鞋!’三仙姑半辈子没有脸红过。
链接高考:
乡土小说的发展
高考题中的乡土小说:
高考题中的乡土小说:
最早创作乡土小说并证实其艺术魅力的,是鲁迅。将这批作家回忆故乡、抒写乡愁的小说称为“乡土小说”的,是鲁迅1928年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二集·序》中指出:“……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的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又说,他们的作品大都是“回忆故乡的”,“因此也只见隐现着乡愁”。
高考题中的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的出现,有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它扩大了小说的题材领域,使小说从主要描写知识分子的狭窄生活,变为较广泛的反映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使作家们的目光从自身转到了下层劳动者,主要是农群众身上。
第一阶段:五四乡土小说——批判蒙昧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鲁迅《故乡》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意思是在揭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
第二阶段:三十年代乡土小说——返归自然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沈从文——湘西地域小说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
第三阶段:“四十年代”乡土小说——改良人生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赵树理及“山药蛋派”
我写的东西,大部分想写给农村中的识字人读,而且想通过他们介绍给不识字的人听的,所以在写法上对传统那一套照顾得多一些 。
——赵树理
第四阶段:当代乡土小说的发展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路遥《平凡的世界》、贾平凹“商州情结”、莫言《红高粱》《高粱酒》、高晓声、汪曾祺、刘绍棠、陈忠实、苏童等。
幸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勇敢地去战胜困难。
——路遥《平凡的世界》
乡土小说基本特色:
第一,首先是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第二,乡土小说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乡土小说基本特色:
第三,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第四,致力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是“乡土小说”作家们的共同追求。其地方色彩主要是通过各地风俗习惯的描绘而表现出来,同时也感到某些风俗习惯的愚昧和野蛮,不得不对它们进行剖析和批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