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4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练习一、单选题1.染色质(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有较大区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可以是DNA片段,但DNA片段不一定是基因B.染色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DNA和基因还可存在于细胞质内C.在杂交过程中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D.摩尔根通过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下列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测定24条染色体上脱氧核苷酸顺序B.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1.6亿个碱基对组成C.由于X、Y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两者都进行了测定D.人类第21条染色体的密码是指第21号染色体的DNA所有碱基对序列3.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D.一条染色体上由多个基因4.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只能有一个或两个基因B.艾滋病病毒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等位基因D和d的根本区别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5.下图是荧光标记的染色体上基因的照片(不考虑可遗传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每条染色体上对称的两个点表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可推测细胞处于分裂状态B.这两条染色体的荧光点在减数分裂时可发生易位,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C.该细胞形成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一条染色体同一位置同种荧光点有1个或2个D.该图可以证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6.下图是果蝇染色体上的白眼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糖核苷酸B.S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白眼基因与其它基因的区别是碱基的种类不同D.白眼基因与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其区别是部分碱基对的不同,使得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7.从分子水平鉴定物种不能依据A.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B.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D.mRNA分子中含氮碱基的排列顺序8.微卫星DNA(STR)是真核细胞基因组中含有高度重复序列的DNA.富含A—T碱基对,不同个体的STR具有明显的差异。下列有关STR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生物STR序列不同体现了DNA具有多样性B.STR序列彻底水解产物是磷酸、核糖和四种碱基C.相对于其他DNA序列,STR序列结构的稳定性可能较差D.STR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基因用于个体鉴定9.下列有关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的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存在于拟核中B.遗传信息是指DNA中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可导致DNA分子具有多样性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10.下列关于DNA和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DNA分子具有特异性B.DNA分子具有多样性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基因中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的序列蕴含着遗传信息11.下列关于基因、DNA、染色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基因的遗传信息蕴含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D.生物体的基因都以染色体为载体向后代遗传12.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D.一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13.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只含1 个DNA分子B.DNA 都位于染色体上C.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D.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排序决定了DNA 分子的多样性14.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B.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15.科学家用离心技术分离得到了有核糖体结合的微粒体,即膜结合核糖体,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研究发现,SRP与SP结合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的前提,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均不含SP,此时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A.微粒体中的膜是高尔基体膜结构的一部分B.内质网腔中含有能够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酶C.SP合成缺陷的浆细胞中,抗体会在内质网腔中聚集D.细胞中每个基因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16.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B.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许多个基因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二、非选择题17.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会发生DNA复制,请完成下列与减数分裂、DNA复制等有关的问题:(1)次级精母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有 条脱氧核苷酸链;每条链的骨架由 交替排列构成,同一条链上相邻碱基间有 个脱氧核糖;遗传信息就蕴藏在每条链的 之中。(2)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子的基因型一般相同,原因是 。(3)减数分裂 期,DNA(基因)复制的过程中消耗的嘌呤类碱基与嘧啶类碱基的数量 。(4)简述基因与DNA的关系: 。18.如下图表示脱氧核苷酸、基因、DNA和染色体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基因均位于染色体上②DNA和基因是同一概念③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④基因中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⑤每条染色体上总是只含一个DNA分子⑥DNA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DNA⑦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⑧DNA 指纹技术的原理是DNA的多样性⑨d是脱氧核苷酸,其种类取决于c的种类⑩e含有的碱基总数等于f 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f片段 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大肠杆菌拟核基因成对存在,遵循分离定律 任何生物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等位基因往往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的位置,非等位基因一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不是基因的唯一载体 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19.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的基础是对 DNA 分子和基因结构和功能 的认识。下图表示细胞内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阅读并回答问题:(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 ,基因和 g 的关系是 。(2)e 和 g 的关系是 ,g 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可用字母 表示。(3)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 ] ,基因和 i 的关系是 。20.小番茄品种“红樱”的红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A、a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母本植株结出果皮和种子颜色的遗传规律,相关实验如下:甲组:红果雌×黄果雄杂交,F1种子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1:1,果皮的表型为红果。乙组:红果雌×红果雄杂交,F1种子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2:1,果皮的表型为红果。(1)红果属于 性状,黄果属于 性状,判断依据是 组,理由是 。(2)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 。(3)该“红樱”中雌性植株上的果皮均为红色,原因是 。(4)用遗传图解描述乙组杂交实验中F种子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2:1的原因 。21.如图表示细胞内与基因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 ] ,基因和g的关系是 。(2)e和g的关系是 ,g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可用字母 表示。(3)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 ] ,基因和i的关系是 。(4)g的成分与RNA的成分相比,主要差异在于 。(5)g的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 。参考答案:1.D【分析】一般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于RNA病毒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片段不一定是基因,A正确;B、染色质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DNA和基因还可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质的线粒体、叶绿体中,B正确;C、在杂交过程中基因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D、摩尔根通过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D。2.C【分析】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中所包含的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并且辨识其载有的基因及其序列,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详解】A、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XY染色体上的脱氧核苷酸顺序,A正确;B、人类基因组共包括24条染色体,由大约31.6亿个碱基对组成,B正确;C、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但由于其中存在非同源序列,故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两者都进行了测定,C错误;D、人类第21条染色体的密码是指第21号染色体的DNA所有碱基对序列,D正确。故选C。【点睛】3.C【分析】基因(遗传因子)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详解】A、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另外线粒体、叶绿体、拟核区也存在基因,A正确;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如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等,B正确;C、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中基因是一段有功能的DNA,C错误;D、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C。4.D【分析】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一条染色体上通常只能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但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基因,A错误;B、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B错误;C、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生物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异性,C错误;D、等位基因D和d的产生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二者的根本区别是其中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故选D。5.B【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详解】A、染色体上的荧光小点表示基因,图中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对称的两个点,表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由此可见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细胞处于分裂状态,A正确;B、这两条染色体表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B错误;C、该细胞形成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一条染色体同一位置同种荧光点有2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一条染色体同一位置同种荧光点只有1个,C正确;D、该图可以说明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B。6.C【分析】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详解】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图示白眼基因片段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A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白眼基因与其它基因的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白眼基因与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之间的区别主要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D正确。7.C【分析】要在分子水平鉴定物种,所选依据应该具有特异性.DNA分子具有特异性,表现中其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上,而RNA和蛋白质是由DNA控制合成的,也具有特异性,但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无论在哪种生物体内都是一样的,不具有特异性.【详解】A、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具有特异性,可以作为鉴定物种的依据,A正确;B、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具有特异性,可以作为鉴定物种的依据,B正确;C、任何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都是固定不变的,不具有特异性,不能作为鉴定物种的依据,C错误;D、RNA分子中含氮碱基的排列顺序具有特异性,可以作为鉴定物种的依据,D正确。故选C。8.B【分析】DNA 分子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 DNA 分子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DNA 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 DNA 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 DNA 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详解】 A 、由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导致不同生物的 STR 不同,体现了 DNA 具有多样性,A 正确;B 、STR 是 DNA 分子,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6种小分子物质,即4种碱基、磷酸、脱氧核糖,B 错误;C 、 STR 的 A - T 碱基对所占的比例较多,而 A 与 T 之间形成两个氢键, G 与 C 之间形成三个氢键,相对于其他同长度 DNA 氢键的数目相对较少,所以 STR 的稳定性可能较差, C 正确;D 、由于不同个体的 STR 具有明显的差异, STR 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基因用于个体鉴定, D 正确。故选B。9.A【分析】基因一般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而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结构,A错误;B、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信息蕴含在DNA(基因)的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B正确;C、一个DNA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DNA的多样性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不同的DNA分子其碱基排列顺序一般不相同,C正确;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DNA复制后,着丝粒分裂前,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A。10.D【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构成DNA分子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每个DNA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序列;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详解】DNA分子中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A正确;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B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C正确;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序列蕴含着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D。11.D【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详解】A、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基因的多样性与碱基的排列顺序有关,基因的遗传信息蕴含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C正确;D、生物体的基因不都以染色体为载体向后代遗传,如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染色体,D错误。故选D。12.D【分析】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B、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C、真核生物的核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虽然有些DNA没有参与形成染色体,比如线粒体、叶绿体中的DNA,但核DNA占绝大部分,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说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C正确;D、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有1个DNA分子,但经过细胞分裂间期复制后就会出现一条染色体有2个DNA分子的情况,D错误。故选D。13.ABC【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DNA(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分子,在没有复制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在复制后着丝点没有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A错误;B、DNA并非都位于染色体上,如叶绿体和线粒体内的DNA是裸露的,并不是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组成染色体,B错误;C、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C错误;D、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很多,碱基的排列顺序是多种多样的。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正确。故选ABC。14.ACD【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每个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4、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A正确;B、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2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B错误;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特定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正确;D、经过分裂间期的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会有2个DNA分子,其它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D正确。故选ACD。【点睛】15.ACD【分析】分析题意,分泌蛋白先在游离的核糖体合成,形成一段多肽链后,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再与内质网上信号识别受体DP结合,将核糖体-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SRP脱离,信号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形成折叠的蛋白质,随后,核糖体脱落。【详解】A、分析题意,微粒体上有核糖体结合,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且两者结合能引导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据此推测微粒体中的膜是内质网膜结构的一部分,A错误;B、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上均不含“信号肽”,说明在内质网腔内“信号肽”被切除,进而说明内质网腔内含有能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酶,B正确;C、SRP与SP结合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S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不会合成SP,因此不会进入内质网中,C错误;D、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信号肽(SP)是由控制“信号肽”(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合成的,所以分泌蛋白基因中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细胞中每个基因不一定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如配子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等,D错误。故选ACD。16.BD【分析】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2、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2个磷酸和一个碱基,A错误;B、对于遗传物质是DNA的生物而言,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许多个基因,B正确;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C错误;D、真核细胞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细胞中的DNA也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正确。故选BD。17. 2或4 磷酸与脱氧核糖 2 碱基(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分离并进入两个精子的染色体DNA是由同一个DNA分子经过复制形成的 Ⅰ前的间 相等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分析】DNA复制过程为:(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1)次级精母细胞位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体单体,所以每条染色体有2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两条链,所以共4条链,而后期着丝点分开,每条染色体只有1个DNA分子,因此只有2条链;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形成其基本骨架,两个含氮碱基之间是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所以相邻碱基间有2个脱氧核糖;遗传信息蕴藏在每条链的碱基(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之间。(2)由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分离并进入两个精子的染色体DNA是由同一个DNA分子经过复制形成的,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子的基因型一般相同。(3)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DNA发生复制,由于DNA分子两条链嘌呤和碱基互补,所以复制的过程中消耗的嘌呤类碱基与嘧啶类碱基的数量。(4)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点睛】本题结合减数分裂考查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需要考生识记其基本内容,掌握染色体、DNA、DNA链之间的关系。18.③④⑨ 【分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①细胞核基因位于核内的染色体上,而细胞质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其基因主要在拟核区,①错误;②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是DNA的一部分,DNA和基因不是同一概念,②错误;③染色体主要由DNA与蛋白质组成,因此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③正确;④每一个基因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基因中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④正确;⑤每条染色体含一个或两个DNA分子,⑤错误;⑥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而对于某些病毒来说,遗传物质是RNA,因此遗传物质是DNA或RNA,⑥错误;⑦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⑦错误;⑧DNA指纹技术的原理是DNA的特异性,⑧错误;⑨d是脱氧核苷酸,是由磷酸、五碳糖和碱基组成的,其种类取决于c碱基c的种类,⑨正确;⑩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f)片段,即基因是DNA中的某些片段,⑩错误; 基因(e)是有遗传效应的DNA(f)片段, 正确; 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并在其上呈线性排列, 正确; 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染色体,基因不成对存在,不遵循分离定律, 错误;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该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错误; 非等位基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一种是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错误; 真核细胞中基因可以位于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中,因此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不是基因的唯一载体, 正确。 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正确; 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是相同基因,也可能是等位基因, 错误;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才是基因, 错误; 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正确。故正确的是③④⑨ 。19. g DN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e是g的基本单位 b、c、d i 染色体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分析】分析图形:f是基因,e是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bcd是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元素a是C、H、O、N、P。g是DNA,h是蛋白质,i是染色体。【详解】(1)图中g(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e是脱氧核苷酸,是g(DNA)的基本组成单位;g(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b脱氧核糖、c磷酸、d含氮碱基。(3)i是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的分子组成,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题图入手,确定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名称。20.(1) 显性 隐性 乙 红果雌×红果雄杂交,F的种子中出现黄色,因此红果为显性(2)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3)果皮是由红色小番茄花的子房壁发育而来,它的颜色由母本的基因型决定(4)【分析】由乙组的实验可知亲代都是红果,,F1种子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2:1,说明红色为显性,黄色为隐性。【详解】(1)由乙组实验可知,红果雌与红果雄杂交,F1种子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色:黄色=2:1,说明红色为显性,黄色为隐性。(2)基因A和a为等位基因,其本质区别是碱基的序列不同。(3)果皮是由红色小番茄的花中的子房壁发育而来的,它的颜色由母本的基因型决定。(4) 21. g DNA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g(DNA)片段 e是g的基本单位 b、c、d i 染色体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碱基和五碳糖的种类不同 双螺旋【分析】分析图形:f是基因,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e是组成DNA的单位脱氧核苷酸,bcd是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元素a是C、H、O、N、P,g是DNA,h是蛋白质,i是染色体。【详解】(1)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DNA(g),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2)e是组成DNA的单位脱氧核苷酸,g是DNA,e和g的关系是e是g的基本单位,g被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为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可用字母b、c、d表示。(3)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i),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g为DNA,g的成分与RNA的成分相比,主要差异在于碱基和五碳糖的种类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中特有的碱基是U。(5)g为DNA,空间结构一般表现为双螺旋结构。【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RNA的分子组成,要求考生识记DNA和RNA分子的化学组成及特点,能列表对两者进行比较,再根据题干要求准确解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