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课件(共24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课件(共24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温故知新
概念含义、表达
概念特征(内涵和外延)
概念外延关系
明确概念方法、构成、逻辑错误
明确外延方法及逻辑错误
角度 规则及方法
明确概念 明确概念的内涵
明确概念的外延
(1)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种差加属概念。
(2)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应该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这些逻辑规则包括:
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所指的范围必须等同;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
(1)明确概念的外延,可以运用划分的方法。
(2)如何作出正确的划分: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这些逻辑规则包括: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
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
热点导入 问题引领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抓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
“不折不扣抓落实”
“雷厉风行抓落实”
“求真务实抓落实”
“敢作善为抓落实”,
这为我们在抓落实上取得新成效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方法指引。
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选必修3《逻辑与思维》
抽象思维的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判断的
分类
性质判断(直言)
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简单判断演绎推理
性质判断的换质位推理
三段论推理
复合判断演绎推理
联言推理
选言推理
假言推理
概念
推理
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组成
组成
体系建构 整体把握
必要性、含义、构成、类型、真假、意义及要求
必要性、含义、构成、类型、真假、意义及要求
含义、构成、真假、意义及要求
正确运用判断
判断的概述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1.使用判断的原因
2.判断的含义
3.判断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4.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
5.判断的表达
6.判断的类型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社会实践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1.含义 2.构成
3.种类 4.要求
1.必要性 2.含义
3.构成 4.种类
5.意义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明确目标 把握方向
课标要求 考情概览
年份 试题类型 考查考点
1.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 2.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 3.学会正确运用判断。 4.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2022天津高考真题 选择题 考查联言判断
2022海南高考真题 选择题 考查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2023湖北高考真题 非选择题 考查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核心考点一:判断的概述
1.含义
2.基本 特征 断定方式
真假之分
3.表达 通过语句表达。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1)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一般来讲,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疑问句、部分祈使句、感叹句不表达判断。如:那是你的书吗 过来!上帝啊!(有些如:你真漂亮!主谓结构和偏正结构的感叹句表达判断) (2)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3)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如:我去上课 语句表达判断是应注意:①要有真假断定②要排除语句歧义
判断含义、特征、表达
……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一是肯定,二是否定。
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真判断,
不符合……是假判断。
(检验标准:社会实践)
注意: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2023·全国·模拟预测)下列属于判断的是
①小姑娘长得很漂亮。 ②难道西湖风景不美吗?
③人是谁创造的呢? ④请您多提宝贵意见!
⑤祖国山河多么壮丽啊! ⑥啊,我的天哪!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详解】①:陈述句,表达了判断,①观点符合题意。
②:反问句,表达了判断,②观点符合题意。
⑤:感叹句,表达了判断,⑤观点符合题意。
③:一般疑问句,不表达判断,③观点不符合题意。
④:祈使句,不表达判断,④观点不符合题意。
⑥:感叹句,不表达判断,⑥观点不符合题意。
D
核心考点一:判断的概述
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
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
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
对象之间的关系
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对象的可能情况
事物某种情况的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的条件
①性质判断(直言判断)
②关系判断
①联言判断
②选言判断
③假言判断
4.判断的类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
核心考点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类型 构成 要求
性质判断(直言判断) 根据判断的质 肯定/否定
根据判断的量 全称 特称 单称
“质”与“量”结合 全肯、全否 特肯、特否 单肯、单否
关系判断
对称性关系
①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
②主项:表示断定对象(处于语句主语位置);
③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
④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处于语句宾语位置)
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④避免误用多重否定(不是不可以用,而是要用准)
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传递性关系
表现形式: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表现形式: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简单判断的分类
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要求)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例如:是一名党员。(缺主项);所有的人都认同。(缺谓项)
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主谓配合不当)
例如:所有高中生都是团员。 (断定过量)
4.误用多重否定。
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
可以缺量项和联项
例:人都会死。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对称性关系 公式 举例 常见对称性关系
对称关系 (反过来也具有) 甲与乙是同学 1小时=60分 “同学、同事、朋友”关系、两者的距离关系、“相同关系”“相等关系”“交叉关系”等
反对称关系 (反过来一定不具有) 甲比乙大三岁 地球大于月球 “大于、小于、重于、少于关系”、“侵略”、“剥削”、“在…之上”、“在…之下”、“在…之前”
非对称关系 (反过来可能具有也可能不具有) 甲认识雷锋 张三佩服李四 “佩服”“认识”“尊重”“喜欢”“赞美”“信任”“志愿”“帮助”等关系,
有某关系
a
b
有某关系
a
b
x
有某关系
a
b
可能
相同点:都是两个对象的关系。
不同点:顺序颠倒结果不同;适应的关系不同。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传递性关系 公式 举例 常见传递关系
传递关系 (a和c也具有) 长江比黄河长,而黄河比黑龙江长,因而,长江比黑龙江长。 “比…长(大、小、多、少、重、轻)”、“小于”、“大于”、“在…之前”、“在…之后”、“早于”“晚于”、“相等”、“平行”、“包含”“全同关系”
反传递关系 (a和c一定不具有) 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 “父亲”、“母亲”、“祖父”、“祖母”、“儿子”、“孙子”“矛盾关系”
非传递关系 (a和c可能具有,可能不具有) 甲认识乙,乙认识丙 红队战胜了黄队,黄队又战胜了蓝队 “喜欢”、“赞同”、“信任”“朋友”“同事”“同学”“交叉关系”“反对关系”
相同点:都涉及三个对象;都存在传递顺序;前两者与后两者有相同关系。
不同点:推出结论不一样;分别适用不同的关系。
情境探究:
十五岁的小王,喜欢玩电子游戏,但一直没有游戏工具十分苦恼,2023年春节之后,小王用家长和亲朋给的2000元压岁钱,偷偷去手机店自愿购买了明码标价、货真价实的正品手机,之后小王便经常乃至于沉溺于手机电子游戏中,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后来,家长终于了解了小王成绩下滑的原因,一次小王上学,家长帮助打扫、整理房间时,发现了小王藏在被窝里的手机,小王放学回家后家长询问了有关情况,家长去手机店交涉,要求手机店返还手机款2000元并赔礼道歉,而手机店认为小王购买手机完全自愿且手机是明码标价正品手机,合同成立,拒绝家长要求,后因双方对赔偿事宜协商未果,家长诉至法院,请求手机店退还手机款2000元,并赔礼道歉。法院经审理后,认定该手机店存在侵权行为,判令其返还小王手机款2000元,并赔礼道歉。
(1)请运用《法律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该法院判决的合理性。
(2)请运用《逻辑与思维》相关知识,说明该案件中的合同为何不成立?
【探究提示】
(1)①小王年仅15周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其年龄、智力、健康状况及社会经验等原因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须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事后追认后才能有效。②手机店在未准确核实小王年龄身份的情况下,与小王进行了大金额的手机买卖交易,存在一定的过失,同时手机店也违反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法院审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合理准确。
(2)订立一份有效的合同,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这构成联言判断,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为真,这个联言判断才为真。在本案中,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即使货真价实与自愿交易,也不能说明合同有效,所以该联言判断为假,合同无效。
核心考点三: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种类 联结词 方法(口诀)
联言判断 “并且”“既……又……“虽然……但是……”“不但……而且……”“也” (有时省略)
选言 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或者”“是…还是……”“也许…也许……”
不相容选言判断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全真则真,
一假则假
一真即真
全假则假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
全假全真皆假
“只要我受到伤害,就该有人对我负责”,在法院审理的民事侵权案件中,有这种想法的原告并不少见,甚至因此催生了一种“碰瓷式”维权现象。曾被处罚过的“号贩子”韩某进到医院即被监控发现,保安杨某得到医院中控室的指令前去查看,谁知韩某见到保安后掉头就跑,逃跑过程中跌跌撞撞,自行摔倒两次,导致受伤。经鉴定,伤情构成十级伤残。事后,韩某将保安杨某、医院和保安公司告上法庭,认为自己受伤是杨某追击导致,受伤即能获赔,要求被告赔偿其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合计38万余元。法院审理后认为,虽然韩某受伤严重,但导致其受伤的根本原因是抗拒保安人员依职权对其盘查;保安杨某对可疑人员韩某进行查证和控制,处置得当;如果保安因采取合理措施仍需承担赔偿责任,则会让执勤人员在工作时无所适从,对妨害医疗环境的行为不敢管、不愿管。韩某要求被告承担赔偿责任的诉讼请求,于法无据,不予支持。
结合本案,运用《法律与生活》和《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谈谈对“碰瓷式”维权的认识。
合作探究
【答案】侵权责任构成要件包括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主观存在过错、行为与损害存在因果关系三个方面。
本案中保安人员合理的执勤措施不存在过错,与韩某受伤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因此不构成侵权,无需承担责任。“
碰瓷式”维权认为“只要受到伤害,就该有人对我负责”,误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犯了逻辑错误。
法院不支持韩某的诉求,坚持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了社会公共秩序,强化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培育和弘扬了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考点三: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种类 联结词 方法(口诀)
假言 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那么/只要,就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只有,才
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当且仅当,才
有前必有后
无前未必无后
无前必无后
有前未必有后
有前必有后
无前必无后
【链接】常用的假言判断的推理规则
推理依据 有效形式
充分 条件 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肯定前件,肯定后件 否定后件,否定前件
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天下雨了。所以,运动会延后。 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运动会没有延后。所以,天没有下雨了。
必要条件 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 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否定前件,否定后件 肯定后件,肯定前件
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不遵循规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 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取得了成功。
所以,遵循了规律。
充要条件 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 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 肯定前件,肯定后件 肯定后件,肯定前件
否定前件,否定后件 否定后件,否定前件
否命题(负判断)【补充】
1.含义:否命题也叫负判断,由否定联结词(如“并非”)联结支命题而成的复合命题。
2.判别依据:
“并非”以及所有的否定词
例如:
并非所有的教授都是科学家。
并非有的选修逻辑的学生是文科生。
如果它是三角形,则内角和等于180°,这个观点不对。
【注】负命题的支命题可以是简单命题,也可以是复合命题。
公式: p(读作“非p”称为"否定式”)
3.取值规则:否命题的逻辑性质可以用真值表来表示:
P p
T F
F T
【注意】知真求假,知假求真。
4.推理规则:
已知其中一支为真,另一支必为假;
已知其中一支为假,另一支必为真。
【注意】负命题及其等值推理
可以用来驳斥"有的交通事故没有原因”的是?
(有的交通事故没有原因)=所有的交通事故都是有原因的
【对当关系中的对角线的矛盾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