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引言:亲子之间,好的对话可以给予有价值的指引,孩子的内驱力会得到激发;破坏性的对话,容易产生亲子冲突,甚至对孩子造成伤害。我们经常会发现,考试过后总有家长和孩子因为“成绩”导致矛盾升级。那么,我们家长可以采取怎样的方式与孩子谈学习成绩呢?我们不妨采用倾听、共情、正向重构等方法进行有效沟通,切实有效地托住孩子的情绪,提升孩子的学习力。所以,考试不只是对孩子,也是对父母的一场考验。倾听、共情、正向重构——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谈学习成绩经常听到家长们的反馈: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跟孩子说少了,根本不管用;说多了,直接和你犟嘴;有些孩子根本不给家长说话的机会,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让家长走进自己的“领地”。家长不禁要问:我们跟孩子的沟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如何对话,才能改善家庭的焦虑和内耗,助力他们成长呢?如果我们把出现问题的亲子沟通过程进行复盘,就会发现:我们家长对孩子要求太多,而信任、接纳不够。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24.2%的8年级家长期望孩子在“班里前三名”, 42.7%的家长期望孩子在“班里前十名”,95.8% 的家长期望孩子至少在“班里中等”。从调查数据来看,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缺乏理性认识,期望值大大超过了孩子能达到的水平,从而陷入焦虑的情绪阴霾。我们可以看看在跟孩子谈学习成绩时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当孩子考得好的时候,兴高采烈地回家告诉家长:“今天我数学考了98分”。第一种谈话方式:家长很高兴,说不错,我们去庆祝一下,去吃顿大餐,或者给买个玩具,买个手机,对玩手机也没意见了。这种方式虽积极主动回应了孩子的情绪,但仅仅这样,就丧失了一次让孩子自己总结成功经验,树立学习信心的机会。而且用物质奖励孩子,也会使他们把获得外部奖励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降低了学习的内驱力。第二种谈话方式:家长会问,你们班上95分以上有几个呢?孩子说这次有10个。那家长就会说,试卷太容易了吧,或者说要继续努力,不要骄傲啊。这种方式就是家长期望值太高所导致。“你不要骄傲”,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孩子,我不信任你”。孩子感受到的是家长不满意,自己得不到肯定。时间长了,他们倍感压力,对学习丧失信心。第三种谈话方式,家长会说,你那两分到哪里去了?孩子说我粗心,算错了,写错了。家长就会说,怎么又是粗心,怎么改不了这毛病啊。98分已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但过分看重名次,就会把孩子做横向比较,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际上这是一种打击孩子的消极关注,容易造成孩子情绪低落,认为自己努力考好也是没用的,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那么当孩子考的不好的时候,我们又会情绪化地采用否定式的语言,如指责、贬低、说教、打骂、命令警告、喋喋不休等,比如为什么平时不努力,平时就知道玩游戏,不该错的又错了等等。这种负面情绪的宣泄,对孩子传递的都是“我否定你”、“我不满意你”,“我不接纳你”,孩子在不断怀疑自己的同时,对父母产生反感与反抗,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我们知道批评指责没有用,于是安慰鼓励孩子,“考的不好不要紧的,下次努力,相信你可以考好的”。但由于讲的比较笼统,孩子也不知道下次该怎么努力。所以这句话实际上是一句正确的废话。那么家长到底应该怎么跟孩子来谈考试成绩呢?首先,孩子考的好的时候,我们要追问孩子是怎么考好的,让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特别的努力,总结成功的经验,从而来提升学习的信心。比方说有一次儿子高兴地跑过来跟我分享语文考试成绩。儿子:妈妈,这次我语文考了88分。妈妈:考了88分,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啊?(其实我已经比较过,这并不是很高的分数,但他看起来很高兴的样子)儿子:班级第四名啊!(我明白了,弱势学科进步了,所以他很高兴)妈妈:那是不错的。那么我想问问你啊,你是怎么考到第四名的?儿子:这段时间我学习认真了呀!(眉飞色舞起来)妈妈:怎么认真了呢?儿子:老师帮我换了座位了,我旁边的同学学习很认真。我的作业虽然错误还是不少,但是我有思考再做。考试前我还复习了导学稿和作业本。妈妈:嗯,你找到了榜样,作业认真,订正认真,复习认真,还有呢?儿子又说了几条,我数了数,一共说了六条。于是我就重复了这六条经验。妈妈:哦,是不是因为你做到了这六条,所以你才考到88分呢?儿子:(点点头)是的,如果我一直这么做,下次我的成绩是不是会达到90分?(说完,他信心满满地回教室去了。)对话中,孩子自我归因,自己提出新要求,学习变成主动的事情,学习也更有信心。那么当孩子考的不好的时候,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步,倾听,给情绪一个出口如果看到孩子在生气,有愤怒、伤心、委屈等负面情绪,一定要让孩子用说的方式表达情绪,给情绪一个出口。我们家长做好倾听与接纳,不与他争辩事实真相。我们可以用沉默、不评价表示接纳,如“嗯”“哦”“还有呢?”孩子的情绪得到释放,理智就会上线,反思后会成长。第二步,共情,稳稳地托住情绪我们要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接纳他们的情绪。比方说,“是的,我看到了你这段时间的努力,但是没有考好,你现在很难过,我很理解你的心情”。我们也可以重复孩子的话,表示我理解了,如“你现在出现了……这些不适应的情况,我非常理解你此时的心情”。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理解和接纳,稳定情绪,亲子之间才会有好的沟通。第三步,正向重构,提升信心当孩子陷入消极情绪,我们需要让孩子从正向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寻找例外或者发现小改变等正向鼓励的方法都可以起到好的效果。比方说我们觉得孩子总分、排名都不理想,可能普高都考不上,那就会很焦虑。那就找找“哪一门功课考的还不错”。如果数学考的不错,就可以问孩子“你的数学考的不错啊,你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就是一个正向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和他谈数学,让他去发现数学上做了什么特别的努力。那么这段话谈完之后,孩子往往会发现:“啊!我还没那么糟!”这样就可以把他的信心提起来了。我们也可以用刻度化提问,利用数值的评量(如:1-10)与孩子讨论,使他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当下的状态,并以此为起点,去努力接近未来状态。举个做作业的例子。家长:每天花那么长时间做作业,你自己满不满意啊?如果说非常满意是十分,很不满意是零分,你给自己打几分?孩子:五分家长:为什么是五分呢?孩子:虽然我做的慢,至少我都完成了呀!家长:那你觉得怎么样就可以达到六分了呢?孩子:可以稍微再做的快一点。家长:那为了达到这个六分,我们可以做点什么呢?(引导、相信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孩子:不知道啊!(有的时候真的暂时想不到,这个时候需要耐心和引导。)家长:没关系,你想想之前有没有很快就完成作业的时候啊,那几次你是怎么做到这么快就完成作业了呢?(家长启发引导)孩子:嗯,有几次我下课没有一直玩,还有几次我上课认真听了,作业就做的超快的,还有把简单的题目先做完了。(向孩子传递信任,引导孩子自己去总结他是有能力有方法的)家长:太棒了。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做的一小步是什么呢?(改变通常都是不容易的,从一小步的改变开始,才更容易坚持下去)孩子:明天下课不玩闹,在学校先把简单的作业抓紧完成。谈话的过程就是在向孩子传达这样的潜台词“孩子,你是可以靠你自己的能力学得好的,看你是有资源和力量的”,无形中激发了孩子的内驱力。要想改变孩子,先要改变自己;要想赋能孩子,先要赋能自己。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家长需要更加重视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做好孩子的成长顾问,给予孩子更多支持和肯定,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