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知识点梳理 课件(共51张PPT)第一讲 物态变化(内蒙古专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知识点梳理 课件(共51张PPT)第一讲 物态变化(内蒙古专用)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第一讲·物态变化
考点一 温度
温 度 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_程度 单位 及其 规定 单位:___________ 符号:___________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______ ℃,沸水的温度定为_____℃,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____ ℃
1.温度和温度计
冷热
摄氏度

0
100
1
温 度 计 原理 利用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
使用 方法 ①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②看:看清温度计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③选: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注意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___________;
④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___________;
⑤读:待示数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___________相平;
⑥记:记录数值和单位
液体热胀冷缩
分度值
量程
量程
容器壁
稳定
不能
液面
(续表)
温度计 分类 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 ℃,1 ℃)
体温计(35—42 ℃,0.1 ℃)
寒暑表(-30—50 ℃,1 ℃)
(续表)
2.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
项目 常用温度计 体温计
测量范围 0—100 ℃ _____ —_____ ℃
分度值 1 ℃ ____ ℃
构造 玻璃泡与直管间粗细均匀 玻璃泡与直管间有_______
读数 不离开被测物体 能离开被测物体
使用方法 不能甩 使用前甩几下
35
42
0.1
缩口
考点二 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____态、____态和____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
物态 变化 常见的熔化现象:冰雪消融、蜡烛熔化
常见的凝固现象:河水结冰、液态的铁水变成固态的铸件



固体 形态 晶体 非晶体
特点 有熔点和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条件 熔化时温度达到_______点,继续_____热;凝固时温度降到______点,继续____热 熔化时不断_____热;
凝固时不断_____热
2.认识晶体与非晶体


凝固



固体 形态 晶体 非晶体
规律 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温度________;凝固过程中,不断____热,温度_________ 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
图象
(续表)
吸热
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
不断升高
不断降低
考点三 汽化和液化
1.汽化和液化
物态 变化 常见的汽化现象:水变成水蒸气
常见的液化现象:雾和露的形成、冰棍周围冒“白气”、冷易拉罐外的水珠、冷眼镜片上的水珠
【提示】“白雾”“白气”都是小水滴,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2.认识晶体与非晶体
项目 蒸发 沸腾
发生位置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______,继续______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 因素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吸热快慢
温度变化 降温制冷 温度不变
共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沸点
吸热
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液体温度
3.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装置 设计 ①测量工具:温度计、停表;
②烧杯加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仪器安装顺序:由下往上
实验 现象 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变____,最后消失, 水吸热温度_______ 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_____,最后在液 面破裂,放出大量的______,水吸热但温度______ 防止热量的散失、减少加热时间

升高

水蒸气
不变
沸腾 图象 ①由图象可知,水从加热开始到第____ min时开始沸腾;
②水的沸点是_____ ℃;
③当地的大气压_____标准大气压
实验 结论 水的沸腾是一种_______汽化现象,水沸腾过程中________,但___________ 评估 交流 ①水沸腾的条件:达到______,持续______; ②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_____;气压低,沸点_____ (续表)
5
99
低于
剧烈的
继续吸热
温度保持不变
沸点
吸热


a.___________: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b.压缩体积:压缩有助于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再压缩体积才能使它液化,使其体积缩______,便于储存和运输。例如:液化石油气。
4.液化的两种方式
降低温度

考点四 升华和凝华
物态 变化 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片变小、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雾凇、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玻璃内侧)
三种物态转化归纳、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自 然 界 的 水 形态 物态 变化 具体过程
云 液化 凝华 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遇强冷凝华成小冰晶
雨 液化 凝华 熔化 含有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最后下落时,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
露 液化 在夜间,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花草上液化成小水珠
雾 液化 在夜间,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空中的尘埃上
霜 凝华 冬天的早晨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雪 凝固 凝华 云中的小水珠凝固成小冰晶,与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一起下落成雪
雹 凝固 云中的雨滴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遇冷凝固成小冰晶
课堂练习
1.温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常见温度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洗澡时合适的水温约70 ℃
B.中学生的正常体温约37 ℃
C.使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约37 ℃
D.面条煮熟即将出锅时的温度约40 ℃
B
2.(2022·北京)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
A
3.(2022·海南)在冰壶比赛中(如图所示),运动员用冰壶刷摩擦冰面,使冰面形成一层水膜,以减小冰壶与冰面间的摩擦。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熔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
A
4.(2022·河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5.(2022·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6.(2022·广东)小明发现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此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 )
A.熔化 B.升华 C.汽化 D.液化
B
7.(2020·鄂尔多斯)在炎热的夏季无风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如图甲、乙所示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
B
8.(2020·通辽)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C
9.(2020·广东模拟)同学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是_________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量程
分度值
体温计
9.(2020·广东模拟)同学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3)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明同学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情况,请指出操作中的两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乙、丙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 ℃,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 ℃。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
读数时视线未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37.3
-3
10.(2019·包头)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在烧瓶中加入200 g水,加热并从90 ℃开始记录温度,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记录次数 温度/℃
第一次 90
第二次 92
第三次 94
第四次 96
第五次 98
第六次 98
第七次 98
(1)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
(2)水沸腾时,瓶口不断冒出“白气”,该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__。
(3)完成实验后,移走酒精灯,当水停止沸腾时,用连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住烧瓶口,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如图乙所示,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起来,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持不变
液化
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
1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该实验应选用__________(选填“大冰块”或“碎冰块”)来进行实验,效果更好些。
碎冰块
1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2)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小华观察发现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试管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_形成的。
可行
不正确
液化
1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3)图丙是利用图乙实验装置绘制的冰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试管中物质在E点的内能__________在F点的内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于
熔化过程要吸热,内能增大
1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来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4)利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实验时,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得到图丁图象中的DE段,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是因为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
虽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
12.(2022·吉林)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海波受热__________,又可以使海波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海波是__________,第9 min时海波处于__________(填物质的状态)。
均匀
晶体
液态
13.(2022·毕节)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实验前调整器材时,图甲中应该先调节__________(选填“A”或“B”)的高度。
A
13.(2022·毕节)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2)图乙是两组同学分别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Ⅰ和Ⅱ,由图线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图象还可以知道,沸腾前Ⅰ、Ⅱ两条图线不重合
的原因是水的__________(选填“初始
温度”或“质量”)不同。
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初始温度
14.(2022·苏州)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器材有铁架台、烧瓶、温度计、停表、石棉网等。
(1)在安装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固定_____(选填“a”“b”或“c”)的位置。
(2)实验中,从水温升到90 ℃开始,每隔1 min
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2 min时温度计示
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__ ℃。
a
94
14.(2022·苏州)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器材有铁架台、烧瓶、温度计、停表、石棉网等。
(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 ℃。
(4)完成实验后熄灭酒精灯,将烧瓶从铁架台上取下。拿橡皮塞
塞紧瓶口,用冷水喷烧瓶底(如图丙所示),里面的水______沸腾。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水的温度/℃ 90 92 96 98 99 99 99
99
不能
课后训练
1. (2023·长沙)古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竹叶上出现露珠是 ( )
A.熔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汽化现象
B
2.(2023·成都)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深受同学们喜爱。下列实践活动中,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蒸发的是 ( )
A.给果树剪掉多余的枝叶
B.为移栽的瓜苗盖上地膜
C.给山坡上的小树苗浇水
D.将潮湿的稻谷摊开晾晒
D
3.(2023·苏州)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仅液化 B.仅汽化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D
4.(2023·北京)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 ℃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 ℃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 )
A.10 ℃ B.30 ℃ C.50 ℃ D.60 ℃
B
5.(2023·福建)如图所示,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附近的夜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霜”是水蒸气遇冷吸热后形成的
B.“月”和“渔火”都属于光源
C.以“寺”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
D.敲钟的力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
D
6. (2023·山西)西周晋侯鸟尊是中国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如图所示)。制作鸟尊等青铜器时,先用泥土制成“内范”,在其外部涂适当厚度的蜡,将蜡雕刻成所需形状,称之为“模”,然后在“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范”。通过加热使蜡液流出形成空腔(模具),在空腔中倒入青铜液,待青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和“内范”,就得到与“模”一样的青铜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将蜡加热到液态是熔化过程,会放出热量
B.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
C.青铜液冷却到固态是凝华过程,需吸收热量
D.青铜和蜡熔化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
7. (2023·长沙)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兴趣。他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支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 ℃,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______。
-5

8.(2023·吉林)医护人员为每个人进行核酸检测之前,都需要用以酒精为主要成分的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工作一段时间后,医护人员会感觉手很凉。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酒精非常容易蒸发,工作一段时间后,酒精蒸发会吸收手的热量,手的温度降低,导致医护人员会感觉手很凉。
9.(2023·苏州)图甲中,试管装有适量碎冰,用酒精灯对烧杯中足量的水进行加热,用温度计测量不同时刻冰的温度值,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1)甲图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 ℃;
(2)根据图乙可知冰属于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de阶段试管中水________(选填
“正在”或“没有”)沸腾。
-4
晶体
没有
10.(2023·山西)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兰和小伟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实验。
(1)图甲装置中给烧杯加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合理即可)。
(2)观察气泡可判断图甲中水处于___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状态。
减少热量散失,缩短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
沸腾时
10.(2023·山西)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小兰和小伟用相同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实验。
(3)小兰和小伟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乙中A、B所示。由图象可知,小兰和小伟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A____mB。
>
11.(2023·河北) 小明按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自下而上
甲 乙
11.(2023·河北) 小明按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当水温升高到93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同时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和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烧杯中水的沸点是______ ℃;
99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3 95 97 99 99 99 99
11.(2023·河北) 小明按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3)实验结束后,小明取下烧杯上的盖子,发现盖子上有水珠,请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简要写出水珠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图乙所示装置用烧杯中的水为试管中
的水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_(选填“能”或
“不能”)沸腾。
不能
甲 乙
盖子上的水珠,是水先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盖子而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盖子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