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上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上 1.4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共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第一章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新课导入
物理学家费恩曼曾讲过一个笑话: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阻,警察走过去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80公里每小时,已超速。” 这位女士反驳道:“这不可能!我才开了10分钟左右,还不到一小时,怎么可能走了80公里呢?
新知讲解
故事中警察所说的是平均速度。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我们知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就能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那如何实际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呢?
新知讲解
科学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 物体从斜面上由静止滑下,速度怎样变化?
猜想与假设 越来越大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分析论证
交流评估
新知讲解
1、实验原理
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一、设计实验
2、实验器材
物体从斜面下滑:小车、斜面、金属挡板
测量长度:刻度尺
测量时间:停表
新知讲解
1、小车在木板上运动路程是多少?
小车通过的路程 = 车头(尾)到车头(尾)的距离
2、为方便准确地计时,斜面的倾斜程度应大些还是小些?
3、测量时怎样减小误差?
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
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倾斜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新知讲解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很小的坡度。
实验步骤如下。
1.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2. 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 根据测得的s1、t1 ,利用速度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 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二、进行实验
新知讲解
实验记录表格:(记录结果要有单位)
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次,并对比。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新知讲解
分组测量小车由静止下滑时,在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实验结论
通过测量,获得了物体在两端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新知讲解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3)求解出v1 、v2、v3,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四、交流讨论
(2)如何通过测量的值计算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3 ?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v2 < v1 < v3,因为小车在下滑的时候做加速运动
新知讲解
(4)实验中什么环节容易出现误差?
(5)下半程平均速度能不能从中点由静止测?
时间记录与小车开始下滑可能不同步会存在误差;小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可能会存在误差。
不能。理由 下半程平均速度是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 不是从中点由静止测。
拓展实验
  位置传感器B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A 与它的距离,再通过计算机运算,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可以直观地看出物体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课堂总结
测量平均速度
原理
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挡板
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交流讨论
1.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滚到C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6s
B.小球在前0.5 s内通过的路程为4.00cm
C.小球滚下的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1m/s
D.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作业布置
D
2.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 = 5 cm、sBC = 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m/s。
作业布置
加速
0.75
0.5
(3)下列各图中,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
作业布置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