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三) 透镜及其应用(江西专用)(共39张PPT)(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强化训练(三) 透镜及其应用(江西专用)(共39张PPT)(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课后强化练(三) 透镜及其应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一、填空题
1.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讹传,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的______作用将物体点燃,如图所示.用这类透镜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______眼.
会聚 
远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将物体点燃;远处物体通过人眼所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为远视眼;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配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2.点燃的蜡烛距凸透镜16 cm,在距透镜16 cm的另一侧光屏上出现了等大的清晰的烛焰像,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当把蜡烛移到距透镜20 cm的位置时,移动光屏,能接到____________(选填“倒立”“正立”“放大”或“缩小”)的清晰的烛焰像.
8 
倒立、缩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当u=16 cm时,物体成等大的像,所以2f=16 cm,即f=8 cm.若将蜡烛移到20 cm处,则物体在2f之外,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3.(2023·吉州模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小星在光屏上观察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成像原理和生活中的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相同.接着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
照相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在光屏上观察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凸透镜的位置不动,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根据光路可逆,光屏上能观察到清晰的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4.(2023·高安模拟)如图所示为无人机航拍时的情景,航拍时,物体通过照相机镜头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焦距一定的情况下,要想在镜头里出现更多景色,无人机需要飞得更________(选填“高”或“低”)一些.
缩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无人机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为了使镜头里能出现更多景色,需要将像拍摄小些,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因此需要无人机飞得高些来增大物距.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聪用凸透镜先看到了某物体正立、放大的像,则此像为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他想看到这个物体倒立、放大的像,应将此凸透镜与物体的距离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虚 
增大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通过透镜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像时,u<f,此像为虚像;当这个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像时,物距为2f>u>f,因此应将此凸透镜与物体的距离增大.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6.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近年来青少年近视眼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需要配戴________透镜制作的眼镜进行视力矫正,这种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凹 
发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近视眼是晶状体变厚,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二、选择题
7.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关于“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C.“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D.“水晶饼”对光有发散作用
C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水晶饼”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A、B、D错误,C正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8.已知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此时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25 cm>2f,f<12.5 cm;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30 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9.(2023·上饶一模)照相机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成像原理对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投影仪:被投影的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门上猫眼:被观察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当物体在乙区域内时,f<u<2f,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故B正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0.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 cm处,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放在凸透镜前24 cm处,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8 cm  B.10 cm C.12 cm  D.16 cm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 cm处,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此时f<16 cm<2f,则8 cm<f<16 cm;放在凸透镜前24 cm处,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则24 cm>2f,f<12 cm,所以焦距的范围为8 cm<f<12 cm,故B正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1.加强青少年近视防控,促进视力健康是社会关注的“光明工
程”.关于近视眼成像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D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径太长,使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形成的.要配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只有D说法正确.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2.(2023·吉安模拟)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光的三基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三、作图题
13.请你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答案:如图所示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过焦点F;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传播.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四、实验题
14.(2023·上饶模拟)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带刻度尺的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1)实验前,小明调节________、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烛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2)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______的光斑时停止移动光屏,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最小、最亮 
10.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2)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也就是最小、最亮的光斑的位置,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10.0 cm.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3)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放大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3)由题图可知,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实像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4)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如图丙所示位置,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在光屏上看不到烛焰的像,则人眼在图中________(选填“A”或“B”)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由题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物同侧,应该在B处观察.
B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5)小明将图乙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5 cm的凸透镜,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将烛焰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若不移动蜡烛,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度数适当的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睛的镜片,光屏上也会重新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右 
近视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5)将图乙中的透镜换成焦距f=5 cm的凸透镜,焦距变小,折射能力变大,像会提前会聚在光屏的前方,可以适当向右移动烛焰;此时像在光屏的前方,相当于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即近视镜,使光线发散,成的像向右移动.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核心素养提升】
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和同学晓宇的眼镜都放在桌面的书上,透过眼镜看到了不同的像,如图甲、乙所示,结合透镜相关知识,他思考以下问题.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1)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是小明的近视眼镜,该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
(1)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和同学晓宇的眼镜都放在桌面的书上,通过甲透镜,书上的字变大了,说明甲是凸透镜,通过乙透镜书上的字变小了,说明乙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矫正近视眼,所以乙是小明的近视眼镜.
乙 
发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2)小明在桌子上点燃蜡烛,手持图甲所示眼镜在蜡烛和白墙之间移动直到在墙上成清晰的像,位置如图丙所示,此时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这一成像规律可应用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2)由题图丙可知,物距小于像距,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应用是投影仪.
放大 
投影仪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3)实验中,有一只小虫落到了镜片上,则在白墙上蜡烛的像是__________(选填“完整的”或“不完整的”).
(3)实验中,有一只小虫落到了镜片上,烛焰的各点都会经凸透镜折射成像,像的大小不变,但是各点入射光线减少,折射光线减少一些,像变暗,仍然是完整的.
完整的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13
14
(4)小明将图中另一副眼镜放置在蜡烛和眼镜之间,不改变两副眼镜的位置,若还能在白墙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小明将图中另一副眼镜放置在蜡烛和眼镜之间,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不改变两副眼镜的位置,若还能在白墙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蜡烛远离透镜.
将蜡烛远离
透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