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资源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一、地球仪和经纬网
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特殊经纬线
(1)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线。
(2)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与之大致重合。
(3)0°纬线:即赤道,最大的纬线圈,是纬度的起始线,南、北半球分界线。
(4)23.5°纬线:南、北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太阳直射地球最南和最北的界线。
(5)66.5°纬线:南、北极圈,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3.高、中、低纬度划分:高纬度地区:60°~90°,中纬度地区:30°~60°,低纬度地区0°~30°。
4.半球划分
(1)东、西半球划分:以20°W和160°E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为分界线,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
(2)南、北半球划分:以0°纬线(赤道)为分界线,以北地区为北半球(0°~90°N),以南地区为南半球(0°~90°S)。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周期: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约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约365天)。
2.地球运动方向:自转、公转方向均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方向从两极看呈北逆南顺,即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3.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一天中物影长短的变化等。
4.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一年中物影长短的变化等。
(1)四季变化:北半球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2)昼夜长短的变化: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与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相反。
(3)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为温带(北温带、南温带);极圈以内为寒带(北寒带、南寒带)。
(4)一年中物影长短变化:物体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影长越短,反之则越长;如夏至日时北回归线上的物影达一年中最短,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物影达一年中最长。
三、地图
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比例尺
(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计算时单位一致)。
(2)比较:图幅相同时,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
3.方向
(1)无指向标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判读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
(3)在经纬网图中,根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判读。
4.常用图例
5.主要地形类型
(1)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宽广平坦。
(2)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内部起伏较为和缓,边缘较陡。
(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有耸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山坡,地表崎岖。
(4)丘陵: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5)盆地:四周高, 中部低,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
6.地形部位
7.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爬山选择缓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观赏瀑布、攀岩、修建玻璃栈道选择陡崖。
(3)建水库选择“口袋形”洼地。
(4)修路选择坡度较缓、穿过等高线条数较少的线路。
(5)城镇建设选择等高线稀疏且靠近河流的平坦开阔地区。
(6)野外宿营适宜选择鞍部或等高线稀疏且离山谷较远的地方。
四、海陆分布
1.海陆占比:大致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3.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4.部分大洲的特点
(1)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大洲。
(2)非洲:有“热带大陆”“高原大陆”之称,是世界上黑色人种数量最多的大洲。
(3)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4)欧洲:平均海拔最低、发达国家数量最多的大洲。
5.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6.四大洋的特点
(1)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深度最深的大洋。
(2)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形状略呈“S”形。
(3)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
(4)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大洋。
五、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的证据:大西洋两岸大陆发现相似的古生物化石和地层;南美洲大陆东岸和非洲大陆西岸轮廓相吻合。
3.板块构造学说: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及许多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4.板块运动方式
(1)张裂拉伸:易形成裂谷或海洋。
(2)碰撞挤压:在陆地形成山脉或岛弧,在海洋形成海沟。
5.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6.板块运动的实例
(1)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2)地中海(变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3)日本多火山、地震: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4)落基山脉: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5)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6)红海(变大):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形成。
六、天气和气候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午后2时(14时)左右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陆地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 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3.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气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位置)。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内陆地区气温高于沿海地区;冬季相反(海陆位置)。
(3)山地、高原地区气温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气温低,大致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 0.6℃(地形)。
4.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
(3)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
5.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和人类活动。
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
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全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类型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全年温和湿润 冬冷夏热,干旱少雨
7.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地区
(1)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2)热带草原气候:非洲中部、南部,澳大利亚北部、东部、南部呈半环状分布,南美洲中部。
(3)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4)热带沙漠气候: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5)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亚洲东部和北美洲东南部。
(6)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
(7)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
(8)温带季风气候:亚洲东部沿海。
(9)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洲中部。
8.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雨热同期,主要分布在10°N~55°N的大陆东岸,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地区最为典型。
七、居民与聚落
1.人口增长特点:目前,世界人口增速下降,但人口总量仍在增加。
2.人口分布
(1)规律: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沿海平原地区。
(2)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等。
(3)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口问题
(1)人口数量多,地区分布不均。
(2)人口增长过快:产生就业困难、饥饿贫困、居住条件差、交通压力增大、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3)人口增长过慢:产生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老龄化加重等问题。
4.三大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5.世界的语言: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分别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
6.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7.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8.民居与自然环境:降水影响屋顶坡度,气温影响墙体厚度,地形、气候影响民居样式,地形、水文影响建筑选址等。
八、发展与合作
1.地域发展差异: 欧洲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国家差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体把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发展与合作: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