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框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复习回顾
判断
的概述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判断
的含义
判断的
基本特征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判断的表达
判断的类型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有真假之分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关系判断
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
性质判断
相互联系
王安石之子只有几岁的时候,有个客人送给他家一头獐和一头鹿,关在一起。客人问他:“哪只是獐,哪只是鹿?”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两种稀罕的动物,看了半天,答道:“獐旁边的那只是鹿,鹿旁边的那只是獐。”客人听了,十分惊奇。
思考:王安石之子运用了什么思维方法?
獐鹿之辨
 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5.2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知识目标
1.把握简单判断的含义和种类,学会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2.把握性质判断的含义、逻辑结构和种类,把握性质判断的六种基本判断形式。
3.把握关系判断的含义、逻辑结构和种类;理解事物间关系的多种多样,把握关系判断中的“关系的性质”;掌握正确运用关系判断的要求及其社会意义。
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理解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含义、结构、种类。通过分析判断的不同类型及其种类,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2.公共参与:在社会生活中,遵循简单判断的基本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弄清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对事物作现正确的判断,从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自主预习(P32-36)
1、运用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必要性、含义?
2、逻辑结构(何为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和种类?
3、正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应注意的问题)?
4、运用关系判断的必要性、含义?
5、逻辑结构(何为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和种类?
6、把握对象的性质和对象之间关系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情境一:
某翁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错在哪儿?
探究问题:此翁请客失败,他的判断出了什么问题 你能纠正他的错误吗
提示: 此翁请客失败,问题出在他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使用性质判断时误用了量项。所以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态,最终造成误解。此翁可以说“有的该来的没来”和“有的不该走的走了”。
该来的没来!
不该走的走了!
(所有)该来的没来!
(所有)不该走的走了!
补充完整
补充完整
(有的)该来的没来!
(有的)不该走的走了!
更正
更正
1、运用性质判断的必要性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有”(是)或者“无”(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
2、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的含义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注意】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所以称为直言判断
例如:
①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真的。
②凡是领导说的话都是对的。
③有的老师不是教授。
④任何事物都不是静止的。
除此以外这些判断都不包含其他判断,故都是直言判断。若再加上其他的理由条件,则就不是直言判断。
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
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
(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例如: 所有 马克思主义者 是 唯物主义者
性质判断主要由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构成。
①量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
②主项:表示断定对象。
③联项: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
④谓项:表示断定对象性质。
3、性质判断的结构
例如:”所有”、”一切”表示全部对象,“有些”“有的”表示部分对象,“这个”表示一个对象。
处于语句主语位置。
处于语句宾语位置。
4、性质判断的种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多个种类。
标准一:依据判断的质(性质),即以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
含义 举例
肯定判断 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否定判断 断定对象不具有某种性质 自私不是美德
注意:肯定判断的联项是“是”,对日常语言表达中,“是”常常被省略或替代。如“这篇文章很好”,“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否定判断的联项是“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如:“教室里无人”。
标准二:从判断的量(数量、范围),即以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
对象范围 叠项表示 举例
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 某类事物的全部 所有,一切,凡是等 可以省略 人都会死。
所有商品都是有价值的。
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 某类事物的部分 有些,少数,大部分等 不可以被省略 有的同学是我的邻居。
有的地方下雨了。
单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 某类事物的一个 通常用“这个”“那个” 一般不需要量项 这道题是错的。
李白是诗人。
标准三: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
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
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断定某一个别对象
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断定一类对象的全部都
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断定某类对象中至少有一个
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断定某一个别对象
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全称判断
特称判断
单称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5、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
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主谓配合不当)
例如:所有的高中生都是团员。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断定过量)
例如:所有的人都认同。(缺谓项);通过学习进步很快。(缺主项)
(4)误用多重否定。
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
划分标准 种类
判断的质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判断的量 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
单称判断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
质量结合 六种基本判断形式: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提醒:
并非所有判断都需要量项
(1)全称判断、特称判断需要量项。
(2)单称判断不需要量项,而是由主项、联项和谓项三部分构成。
知识梳理: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对于性质判断,设主项为S,谓项为P,六种性质判断可以这样表达:
(1)全称肯定判断形式为“所有S是P",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AP,简写作A。
A的含义是“所有......都是……”。
(2)全称否定判断形式为“所有S不是P",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EP,简写作E。
E的含义是“所有……都不是……”。
(3)特称肯定判断形式为“有S是P",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IP,简写作I。
I的含义是“有......是......“。
(4)特称否定判断形式为“有S不是P" ,用人工语言可写为SOP,简写作O。
O的含义是“有……不是……”。
【知识拓展】性质判断的字母表达形式
知识拓展
A、E、I、O四种判断的对当关系(真假关系),可以用如下的“逻辑方阵”来表示。
(1)矛盾关系,指A与O、E与I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既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因而必有一真,也必有一假。
(2)从属关系,指A与I、E与O之间的关系,有四种情形。①当全称判断(A或E)为真,则相应的特称判断(I或O)必为真。②当全称判断为假,则相应的特称判断可真可假。③当特称判断为真,则相应的全称判断可真可假。④当特称判断为假,则相应的全称判断必为假。
(3)反对关系,指A与E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于是,若一个为真,则另一个必为假;若一个为假,则另一个可真可假。
(4)下反对关系,指I与O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于是,由一个为假,可以推出另一个为真;但从一个为真,不能确定另一个的真假。
练一练:判断下列性质判断的基本形式
①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他交往。
②一切事物都不是静止的。
③老子写的《道德经》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
④这个人不是中学生。
⑤在昨天的暴风雨中,一些树被大风刮倒了。
⑥4/5的任务都不是由他完成的。
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情境二:
一间房子里,有一位祖父,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一位叔叔,还有一个是侄子。
思考:这间房间里至少有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祖父
孙子
(一位)
(一位)
爸爸
叔叔
所以:最少有四人。就最小辈分的那个人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孙子、爸爸、叔叔、祖父。
1、关系判断的必要性
①对于客观事物而言,他们除了具有某些性质之外,还与其他事物存在多种关系。
②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2、关系判断的含义:
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示例:2大于1 (大于关系) 小刘和小张是同学(同学关系)
3、关系判断的结构:
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构成。
关系判断的逻辑结构图示
有的
被告
反控
某些
原告
量项
第一关系者项
关系项
量项
第二关系者项
① 关系者项: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做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
② 关系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做关系项;
③ 量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做量项。
练一练:以下哪些是性质判断?哪些是关系判断?
1、月亮绕着地球转,月亮与地球相距约三十八万千米。
2、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
3、所有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4、随地吐痰是很不好的习惯。
5、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
6、他比任何人都笨。
关系判断
关系判断
关系判断
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
①对称性关系
表现为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
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 和 传递性关系。
4、关系判断的种类
对称性关系 公式 举例
对称关系 反过来也对 甲与乙是同学
1小时=60分
反对称关系 反过来一定不对 甲比乙大三岁
地球大于月球
非对称关系 反过来可能对 也可能不对 甲认识雷锋
张三佩服李四
a
b
有某关系
a
b
可能
有某关系
a
b
x
有某关系
②传递性关系
表现形式: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
根据“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 和 传递性关系。
4、关系判断的种类
传递性关系 公式 举例
传递关系 长江比黄河长,而黄河比黑龙江长,因而,长江比黑龙江长。
反传递关系 甲是乙的儿子,乙是丙的儿子。
非传递关系 甲认识乙,乙认识丙
红队战胜了黄队,黄队又战胜了蓝队
a
b
有某关系
有某关系
c
也有某关系
a
b
有某关系
有某关系
c
x
a
b
有某关系
有某关系
c
可能
相关链接
对称关系(反过来也对)
含义 指当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B与A也具有这种关系
举例 ①甲和乙是同学;②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
常见词语 “朋友”、“同学”、“交叉”、“对立”等
反对称关系(反过来一定不对)
含义 指当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B与A必不具有这种关系
举例 ①甲比乙大3岁;(则就不可能乙比甲大)
常见词语 “大于”、“晚于”、“多于”、“高于”、“在……之上”等
非对称关系(反过来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含义 指当A与B具有某种关系时,B与A可能具有这种关系,也可能不具有这种关系
举例 ①甲认识乙。(当甲认识乙时,乙可能认识甲,也可能不认识。)
常见词语 “认识”、“尊重”、“重视”、“喜欢”、“信任”、“帮助”等
对称性关系
5、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练一练
下面判断各属于哪一种判断?
1.无论什么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2.我班有些同学的考试成绩不理想。
3.我们甲班的体育实力远远超过乙班。
4.汉语中不少词语带有或褒或贬的感彩。
指出并修改下面判断中的逻辑错误。
1.外地人来上海,没有人不去参观东方明珠。
2.有的以权谋私的行为,是不正之风的表现。
3.对于我这样的聪明人,看事情向来很透彻。
4.难道能够否认我们的工作没有取得很大的成绩吗?
性质判断·全称肯定判断
性质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关系判断,反对称关系
性质判断·特称肯定判断
判断不符合实际,把“没有人不”改为“不少人”
不能用特称,应该去掉“有的”,改用全称
关系判断中前项与后项关系颠倒,可以改为:对于看事情,我这样的聪明人向来很透彻。
多次否定,把意思搞反了,可以去掉“没有”
知识梳理
1、性质判断(直言判断)(P32-P34)
(1)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
(2)组成: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
①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
②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
③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
④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
(3)种类:
①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②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
③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4)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无误。
2、关系判断(P34-P35)
(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组成: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
①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
②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
③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
(3)种类:
①对称性关系。
A.对称关系:甲与乙是同学,“同学”关系是对称关系,因为乙与甲也是同学。
B.反对称关系:甲比乙大3岁,“大3岁”关系就是反对称关系,因为乙肯定不比甲大3岁。
C.非对称关系:甲认识乙,“认识”关系就是非对称关系,因为乙有可能认识甲,也有可能不认识甲。
②传递性关系:
A.传递关系:甲的岁数比乙大,乙的岁数比丙大,“……岁数比……大”关系是传递关系,因为甲的岁数肯定比丙大。B.反传递关系: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是……的父亲”关系是反传递关系,因为甲肯定不是丙的父亲。C.非传递关系: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同学”关系是非传递关系,因为甲可能是丙的同学,也可能不是丙的同学。
3、弄清不同对象之间关系的意义(P36)
①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②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易混易错
1.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解析】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2.全称判断就是单称判断。(×)
【解析】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单称判断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全称肯定判断与全称否定判断之间是反对关系,而单称肯定判断和单称否定判断之间的矛盾关系。
3.性质判断比关系判断更重要。(×)
【解析】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进行性质判断,断定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外,还必然与其他事物有各种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关系判断,来认识事物间的关系。对认识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对于我们认清自己的地位和角色,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性质判断的含义及构成
性质判断的种类
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关系判断的含义及构成
关系的性质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的意义
课堂练习
1.“张明与王红是同学,王红和李丽是同学,所以,张明与李丽是同学”,这一关系判断是( )
A.对称关系 B.反对称关系
C.非对称关系 D.非传递关系
D
2.下列语句中,属于肯定判断的是( )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学不可以已 ④人之初,性本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3.“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这一判断( )
①是单称肯定判断 ②是特称肯定判断
③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 ④没有准确使用联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4.关系判断也是一种简单判断,它是断定对象之间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下列属于关系判断的是( )
①路遥和路远是朋友 ②小王和小李不是同乡
③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 ④苏轼是伟大的诗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5.通过调查得知,并非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如果上述调查的结论是真实的,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A.所有的个体商贩都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B.多数个体商贩都有偷税、逃税行为
C.偷税、逃税是个体商贩才会有的行为
D.有的个体商贩确实没有偷税、逃税行为
D
6.下列判断中表示性质判断的是(  )
①所有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②随地吐痰是很不好的习惯
③他比任何人都笨
④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第二单元框架
准确把握概念
判断的概述
明确内涵的方法
明确外延的方法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概念的概述
含义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正确运用判断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明确概念的方法
表达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推理的含义与种类
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三段论推理
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选言推理及其方法
假言推理及其方法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归纳推理的含义
归纳推理的方法
类比推理的含义
类比推理的方法
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