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古阿拉伯帝国课件(共26张PPT)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古阿拉伯帝国课件(共26张PPT)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文明在高峰时代,是做视群伦地气派一一在许多方面,它都是人类文明发展到当时的最高点。当时也有其他先进而且多彩的文明,警如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也可以算上欧洲文明。这些文明在某些个别的层面或领域可能超前了伊斯兰教文明,可是,这些文明在本质上都是地方性的,充其量也只是地区性的文明。……但是,穆斯林文明超出了单种族、或是单一地区、或是单一文化的界限。中古盛期的伊斯兰教世界是国际化的、种族多元的、民族多样的、甚至可以洲际联结的。
——【英】伯纳德 路易斯《中东两千年》
人类文明第一次真正的大融合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设计说明
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阿拉伯人在文学、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通过王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联在一起。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都来自这部故事集。《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着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选必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在科学上,伊本 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人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伊本 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在15世纪最后30年内,该书就重印了15次。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印度顾特卜塔(12C)
广州怀圣寺光塔(7C)
马里廷巴克图的清真寺(14C)
导入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古阿拉伯帝国
一、宏观 阿拉伯帝国时代的世界
7世纪初
622年
632年
661年
750年
9世纪
1258年
穆罕默德创
伊斯兰教
统一
半岛
建立
政权
倭马亚王朝
建立
阿拔斯王朝
建立
开始
分崩离析
帝国
灭亡
孕育与发端
崛起与兴盛
衰落与灭亡
西欧:
日耳曼人摧毁后分裂的西欧、
拜占庭帝国
西非:桑海、加纳、马里
东非:桑给巴尔、蒙巴萨
南非:大津巴布韦
东欧:
基辅罗斯
东亚:
唐朝、宋朝
波斯诗人萨第曾写到一个与他交厚的波斯籍巴格达商人的愿望:这位商人劳碌半生之后,其事业已小有规模,还准备在有生之年,将波斯的硫磺运到中国卖高价,再把中国的瓷器运到希腊,把希腊的锦缎运到印度,将印度的钢运到阿勒颇(叙利亚),把阿勒颇的玻璃运到也门(阿拉伯南端),然后带着也门的条纹布回到波斯的老家。
——尹元超主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
1.巴格达商人的愿望能否实现? 请你设计实现路径。
2.结合学案史料,如何验证你“去往中国”的设计是否正确?(课后探究)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将波斯的硫磺运到中国卖高价,再把中国的瓷器运到希腊,把希腊的锦缎运到印度,将印度的钢运到阿勒颇(叙利亚),把阿勒颇的玻璃运到也门(阿拉伯南端),然后带着也门的条纹布回到波斯的老家。
东路:陆上:巴格达→撒马尔罕→碎叶→长安
海上:波斯湾→印度→马六甲→广州
西路:巴格达→大马士革→北非→撒哈拉商路→ 西非
东北:巴格达→高加索→里海西岸→俄罗斯→东欧
北路:巴格达→阿勒颇(叙利亚)→拜占庭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阿拉伯世界和周边交流方式有哪些?
方式:战争、和平交往(通商、互派使节等)
穆斯林缔造出一个宗教文明,它超出了单种族、或是单一地区、或是单一文化的界限。中古盛期的伊斯兰教世界是国际化的、种族多元的、民族多样的、甚至可以洲际联结的。
——【英】伯纳德 路易斯《中东两千年》
人类文明第一次真正的大融合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二、聚焦 阿拉伯帝国时代的文化繁荣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7世纪初
622年
632年
661年
750年
9世纪
1258年
穆罕默德创
伊斯兰教
统一
半岛
建立
政权
倭马亚王朝
建立
阿拔斯王朝
建立
开始
分崩离析
帝国
灭亡
830 年建立的智慧馆中数百名学者从事希腊文、叙利亚文、波斯文和梵文典籍的翻译工作,几乎把所有古代希腊和希腊化时期的科学著作都译成了阿拉伯文。
——吴 鹏,秦元旭《对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意义的再认识》
【智慧宫】是中古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在巴格达建立的全国性的综合学术机构。由翻译局、科学院和图书馆等机构组成,由此开启长达两百年的“翻译运动”。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材料一 到了阿拔斯时代,阿拉伯人的武功已经停顿下来,智慧的力量开始脱颖而出。阿拉伯人接触到了更丰富、更新颖的文化。伊斯兰帝国统治下的人民更加复杂,新的问题很多,事务更加纷繁。要处理政治、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问题,必须具备丰富的学问、知识,才能胜任。税赋的制订,国库的收支,需要精密的算数;面对社会的复杂和民族的矛盾,都需要正确的政策和缜密的法律去解决。 ——纳忠《阿拉伯通史》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需求:庞大帝国需要先进文化巩固统治。
根据材料思考,阿拔斯王朝开展大规模翻译运动的原因?
材料二 “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传教之初即承认犹太教徒、基督徒为‘有经典的人’。 这一原则既是一种宗教政策 ,又因在帝国疆域内信仰这些宗教的是一些特殊的族类群体而表现为一种民族政策。………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 ,许多犹太教徒、基督徒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并通晓多种语言。阿拉伯帝国的民族宽容政策使他们在阿拉伯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政治条件:历代哈里发重视文化的学习交流。
结合材料思考:阿巴斯王朝开展大规模翻译运动的条件有哪些?
5
材料三 帝国农作物种类繁多,产量也很高,叙利亚和大马士革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波斯湾东岸以及阿姆河流域,是当时帝国著名的四大谷仓;在手工业上,采矿、金属加工、纺织、制陶等部门都十分兴旺。如大马士革的锦缎、布哈拉的毛毯、叙利亚玻璃,都享誉很高……国内外贸易也相当繁荣,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陆上和海洋贸易。
——孟广林 《世界中世纪史》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经济条件:帝国经济为文化的交流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前6世纪
前4世纪末
公元前27年
思考:
结合阿拉伯的地图以及几大帝国地图,你认为阿拉伯文化的繁荣,还有什么有利的条件?
历史文化条件:帝国内诸多古文明遗留下文化财富。
根据表格:概括阿拉伯翻译运动的特点
领域 翻译家 成就
哲学 侯奈因 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物理学》《伦理学》;《圣经旧约》
文学 波斯人鲁茨 《卡里莱和迪木奈》(即《比得巴寓言》)
海什雅里 依据《海扎尔·艾弗萨纳》(波斯的一千个故事),吸收埃及、 伊拉克、印度和中国等国故事,整理出《一千零一夜》
历史 伊本·穆格发 《波斯列王记》
马苏第(阿拉伯的希罗多德) 《编年史》(30卷,流传下来的仅有两节《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
音乐 赛义德·伊本·米斯查哈 翻译了一批拜占庭和波斯歌曲
天文地理 穆罕默德·伊本·易卜拉欣 《信德欣德》(印度天文学家毛卡的《西德罕塔》)
撒比特·伊本·古赖 校订《天文大集》(侯奈因翻译)、《地理学》
数学 法萨利 将印度的数字及数字体系译成阿拉伯文
医学 拉齐斯 《医学集成》(集当时古希腊、印度和中东的全部医药知识)
材料四 翻译运动部分成就列表(据丁瑞忠《试论阿拉伯帝国的翻译运动》整理)
特点1:涉及领域多。
特点3:翻译作品涉及地域范围广。
特点4:作品有集成和创新。
特点2:作者来源广泛。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三、展望 阿拉伯帝国文化交流的影响
阿拉伯文化主要通过西班牙传入欧洲。阿拉伯统治西班牙数百年间,重视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使西班牙在公元9、10世纪成为欧洲工业、农业、商业和文化、科学、教育最发达地区。11世纪,西班牙人反抗阿拉伯人统治的斗争进入高潮,1085年卡斯提尔国王攻陷托莱多城(西班牙的城市),1130年雷蒙大主教在该地建立翻译学校,由此开展了持续150年的翻译活动,将大批阿拉伯人撰写的数学、天文学、医学等学科著作,以及译成阿拉伯文的希腊古典文献翻译成拉丁文。欧洲由此重新发现了大量希腊学术著作,进而掀起一个研究古典文化的热潮。
——李荣建《阿拉伯研究文集》 第29页
阿拉伯帝国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承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如何理解“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7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西欧人后来正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3)时间:古今文化传播的桥梁
阿拉伯人处欧亚交界,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中国的造纸术、古印度的数字先后介绍到西方,促进西欧文化的发展;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
(2)空间:东西文化沟通的桥梁
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加以融合和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成就。
(1)吸收并发展各国文化
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并未像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那样随着帝国的崩溃而退缩。 公元九至十一世纪, 阿拔斯王朝逐渐衰落, 濒于瓦解, 而此时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却步入繁荣期,形成多个文化中心, 撒马儿罕、伊斯法罕、大马士革、开罗、拉巴特、西西里 、科尔多瓦等都是与巴格达媲美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心。 涌现出拉齐、阿维森纳、白塔尼、比鲁尼、花拉子密、艾布瓦法、查尔比、爱西尔、穆台纳比大批穆斯林学者。
——王玉芝 《人类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的结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中古阿拉伯帝国文化的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