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 共6课时 学历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地球的面貌 共6课时 学历案2023-2024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地球的面貌 学历案
单元目标:
1.能够借助相关资料以及教具、学具等,描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领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能够说出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初步建立科学的宇宙观;能够说出中国太空探索取得的成就等,认识人类太空探索的意义和价值,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与情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观察、描述地球表层陆地、海洋的基本面貌,说出地形等自然环境要素的基本状况,以及自然环境要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的变化规律。
2.经纬网定位和东西半球的判断。
3.陆地表面的地表特征。
4.等高线的判读和运用。
5.地表形态的变化形式。
第1课时:地图三要素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
【学习目标】
①了解地图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判断方向;
②学会在各种有比例尺的地图上量算距离,判断比例尺的大小,并给不同类型的地图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③在使用地图的过程中,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逐步养成读图、析图、用图的习惯。
【评价任务】
①“任务一”指向目标①; ②“任务二”指向目标①、③。
【学习过程】
活动一:自主学习(指向目标①、②)
●启思●
要求:阅读书本P8-9完成填空。
1.地图三要素包括: 、 、 。 2.单位换算:1米= 厘米,1千米= 米= 厘米。 3.比例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 。比例尺主要有三种表示方式,分别是 式、 式、 式。 4.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遵循“ , ”的原则,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 确定方向。
活动二:比例尺(指向目标②)
●释疑●
比例尺的换算与判断大小
5.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直接距离为3厘米,图上比例尺1:6000 000,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 ) A.18千米 B.180千米 C.1800千米 D.18000千米
6.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1:500 000 B.0 50 100 150千米
C.1/500 000 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合作●
7.比例尺的特征
活动三:方向(指向目标①)
●展示●
8.请写出下列基本方向:
9.请阅读汇贤实验学校平面示意图,判断方向。
①学校正门的朝向是________________;在图中补充正确的指向标。
②北车棚在贤能楼的 方,而贤能楼在劳动教育园地的 方。
③从贤明楼到贤德楼的东弧廊的走向是自 向 。
④请你尝试描述班级跑操出队的基本路线。
●检测●
某景区有一幅导游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
【学后反思】请你说出如何阅读地图获取需要的地理信息。
第2课时:经纬网
【课标要求】
①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②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③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学习目标】
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学会描述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②了解地球仪的构成,掌握经线与纬线的基本特征。
③能够运用规律判读经度与纬度。
【评价任务】
“任务一”指向目标②、③; ②“任务二”指向目标②、③。
【学习过程】
活动一:纬度及其判读(指向目标②、③)
●启思●
●释疑●
3.请根据纬度变化的规律,并判断下列点的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低中高纬。
活动二:经度及其判读(指向目标②、③)
●启思●
4.经度的特点及判断
●释疑●
5.总结经度变化的规律,并判断下列点的经度位置。
●合作●
6.相对经线:在下图中填出①②③点的经度。
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①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 20°W和 160°E,分别在图1、图2中画出它们的位置。
②东西半球的判断公式:同号相比,大西小东
经度 与哪条经线比 大小 东西半球
150°E
21°W

180°
活动三:经纬网及其判读(指向目标③)
读经纬网地图,回答 8-12题。
8.甲点的坐标是( )
A.(30°S,30°E) B.(30°N,30°E)
C.(30°S,30°W) D.(30°N,30°W)
9.甲点位于( )
A. 南半球 西半球 B. 南半球 东半球
C. 北半球 西半球 D. 北半球 东半球
10.乙点位于甲点的( )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1.图中位于中纬度的是( )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12.图示阴影区域,实地面积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检测●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某地位于(100°W,20°N),它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甲地位于丙地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15.甲、乙、丙、丁四地中,位于东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局部经纬网示意图,回答 16-19 题。
16.图中 A、B、C、D 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17.图中 A 点位于 C 点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8.图示各条纬线中,最长的是( )
A.0° B.30°
C.60° D.90°
19.图中四个阴影区域的实际面积,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学后反思】
请你说出如何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所在的位置
第3课时:世界的海陆分布
【课标要求】
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学习目标】
①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②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③记住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评价任务】
①“任务一”指向目标②、③;②“任务二”指向目标①、②。
【学习过程】
活动一(指向目标②、③)
●启思●
1.在下图对应位置填写七大洲、洲界线、四大洋的名称。
活动二(指向目标①、②)
●合作●
2.请阅读地图册P16,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各个大洲大洋的位置特点。
(1)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 、 、 。
(2)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有 、 、 。
(3)被赤道与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洲是 。
(4)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
(5)纬度最高的大洋是__________,跨经度最大的大洋是___________。
(6)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
●检测●
3.读图,确定大洲大洋的位置。
(1)请写出下列序号对应大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请写出大洋的名称
A B C D
(3)看图,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 、 、 、 。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 、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 。
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大洲判断正确的是( )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北美洲
5.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
A.南美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读图,完成6-8题。
6.右图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A——亚洲 B.B——印度洋 C.C——北极洲 D.D——大西洋
7.甲乙丙丁位于北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丁位于丙的( )方向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学后反思】请你说出世界地图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第4课时:海陆变迁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习目标】
①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了解大陆漂移假说,掌握海陆分布格局的形成过程;
③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评价任务】
①“任务一”指向目标①、②、③;②“任务二”指向目标①、②。
【学习过程】任务一:读图,回答以下问题。(指向目标①、②、③)
活动一:读图,回答以下问题。(指向目标①、②、③)
●启思●
1.共分为________大板块,A__________板块、B__________板块、C__________板块、D__________板块、
E__________板块、F__________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板块交界地壳比较_________。
3.板块在不断运动,上图中 “ → ← ”表示板块 ,使地表隆起,易形成 ;
“ ← → ”表示板块 ,使地表断裂,易形成 。
4.地壳活动频繁地区形成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
活动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指向目标①、②)
●检测●
5.请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讲一讲图中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是由哪些板块发生哪些运动而形成的?
6.请你推测图图中地中海和红海的面积是逐渐变大还是逐渐变小,理由是什么?
●检测●
读2016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跟踪图,回答7~9题。
7.2016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印度洋沿岸 D.北冰洋沿岸
8.这些地区易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海洋深处 B.位于大陆内部
C.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D.位于板块内部
9.地震发生后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有
A.海啸 B.台风 C.沙尘暴 D.大雾
2018年9月7日,斐济发生规模7.8级强地震。读图回答10~12题。
10.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A.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
11.斐济发生强地震主要是因为它位于
A.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 B.亚欧板块内部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12.当斐济发生特强地震时,最可能引发
A.沙尘暴 B.台风 C.火山 D.海啸
【学后反思】请你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第5课时:世界的地形
【课标要求】
①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②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学习目标】
①能说出陆地地形的基本概念,并利用图文信息计算某点的海拔和相对高度;
②归纳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在海拔和地面起伏两方面的特征;
③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并在世界地形图中识别主要地形区;
④运用示意图归纳海底地形的分布特征。
【评价任务】
①“任务一”指向目标①;②“任务二”指向目标②;③“任务三”指向目标③。
【学习过程】
活动一: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的基本概念。(指向目标①)
●启思●
1.阅读课本P33,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释疑●
2.计算某点的海拔和相对高度。
(1)看图计算甲山的海拔是_______米;
(2)乙山的海拔是_______米;
(3)甲山与乙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米。
活动二:归纳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指向目标②)
●展示●
3.阅读课本P34的图文信息,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示各种地形,并归纳海拔、起伏情况的特征。
类型 平原 高原
简笔画
特征 海拔:________米以下 起伏:______________ 海拔:________米以上 起伏:______________
类型 山地 丘陵 盆地
简笔画
特征 海拔:________米以上 起伏:坡度_____,沟谷_____ 海拔:________米以下 起伏:相对高度较_____ 四周海拔__________ 中部海拔__________
4.阅读下图,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辨别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哪种地形,并填写在横线上。(用板书写)
甲: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
丁:______________ 戊: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识记世界陆地地形之最。(指向目标③)
●合作●
5.阅读地图册P2-3,思考下列问题。
(1)地形图中深绿色表示_______地形,黄褐色表示________地形;
(2)地形图中陆地上颜色越深表示海拔越________。
6.参考书本P35,说一说、记一记的地形区哪些有世界之最的称号。
●检测●
阅读下图,思考下列问题。
7.小丁和小甲谁量算了真正的山地海拔( ) A.甲 B.丁
8.甲山的海拔是( )米 A.500米 B.1000米 C.1500米 D.2000米
9.甲山和丁山的相对高度是( )米 A.500米 B.1000米 C.1500米 D.2000米
【学后反思】归纳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
第6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标要求】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学习目标】
①根据演示,能说出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总结坡的陡缓与等高线疏密之间的关系;
②观察模型,将实际地形的不同部位与等高线图上的相应部位相对照,并归纳几种常见地形部位其等高线的分布特征;
③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基本地形,说出地形图上五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分布特点。
【评价任务】
①“任务一”指向目标①;②“任务二”指向目标②、③;③“任务三”指向目标②、③。
【学习过程】
活动一:学会看等高线地形图。(指向目标①)
●启思●
1.学习主要概念: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2.尝试读出等高线地形图的信息。 问题1: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差值是__________? 问题2:点A、B、C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A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问题3:甲、乙两坡更陡峭的是________坡,甲坡对应的等高线比较______, 乙坡对应的等高线比较________。(选填稀疏/密集) -小结与思考- 等高线的特点: (1) (2) (3) (4)
●释疑●
3.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等高距是 米,点A的海拔是 米。点B的海拔是 ,山顶C的海拔是 。 (2)现有老王和小王两位登山爱好者,老王年纪大想要选平缓的路线,而小王是极限运动爱好者,喜欢挑战,你认为他们分别应该选择和哪条线路?理由是什么? 老王选择 ,理由是 。 小王选择 ,理由是 。
活动二:认识山体的不同部位。(指向目标②、③)
●合作●
4.观察山体不同部位景观图(模型),并对应等高线地形图,说一说山峰、鞍部、陡崖、山脊、山谷五种山体部位其等高线的分布特征。 -小结与思考-
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等高距是_____米; (2)A山和B山相对高度是_______米; (3)甲乙两条线路,坡度大是_______ (4)判断地形C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_; F__________; (5)请判定图中河流的流向是自_________向________流。
活动三: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等高线特征的差异(指向目标②、③)
阅读书本P37(图2-45)、P38(图2-46、图2-47),思考下列问题。 6.由图2-47可知该区域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高_________低。 7.山地(山脉)、丘陵、平原、高原、盆地五种地形中,等高线最密集的是 ___________;等高线最稀疏的是__________;等高线数值呈现中间低四周 高的是__________。 -小结与思考-
●检测●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图2所示区域进行考察,读图请回答8-11题。
8.①、②、③、④地形中,适合学生进行攀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适合学生露营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小清河ab段相对高度及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200米 山谷 B.200 米 山脊
C.100 米 陡崖 D.100 米 山岭
11.为了防治洪涝政府拟在该地修建大坝,甲乙丙丁中适合选为坝址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图中甲、乙、丙、丁处容易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嵩山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的等高距为
A. 100米 B. 200米
C. 300米 D. 400米
13.山体部位A是
A. 山脊 B. 山谷
C. 陡崖 D. 鞍部
绿孔雀是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受矿产资源开发、梯田种植谷物、居民生活干扰、家畜定期到河谷觅食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绿孔雀的栖息生境被破坏,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读“云南石羊江绿孔雀的活动范围示意图”,完成14~16题。
14.绿孔雀的觅食地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①食物资源丰富 ②隐蔽条件好
③距离村庄近 ④距离梯田近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绿孔雀觅食地一般位于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
16.为防止绿孔雀的种群数量下降,促进绿孔雀种群的恢复发展,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开辟更多梯田 ②减少家畜饲养
③恢复生态环境 ④发展观光旅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学后反思】说出五种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