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辅导系列《“以图说理”突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复习》(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辅导系列《“以图说理”突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复习》(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以图说理”突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实验复习

机械运动
考点一:特殊方法测长度
1.卡尺法
无法直接对齐测量对象
用三角板夹硬币来确定硬币直径
2.测多算少(累积法)
步骤:
(1)把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上 n 圈;
(2)量出 n 圈铜丝圈的长度L;
(3)细铜丝的直径:d=________。
3.化曲为直
地图上弯曲河流无法直接测量
用弯曲的细线与河流重叠,之后拉直测量长度
4.累积法
步骤:
(1)测出整本书的厚度,记为H;
(2)算出纸的的张数,记为N;
(3)一张纸的厚度:D=______。
累积法又叫测多算少法,通过积少成多的办法进行测量,再求平均得到最终结果。累积法可以减小误差。
5.滚轮法
滚轮法:通过滚过的圈数来代替跑道长度。
6.公式法
测圆的周长时,可先测出圆的直径,再利用公式求出周长。像这样先测出相关量,再利用公式求出被测量量的方法叫“公式法”,再如测长方体体积也用此法。
7.比例法
“比例法”:利用被测物和参照物及其阳光下的影子组成相似图形,通过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出被测物的高度。
考点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挡板。
路程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υ(m/s)
s1= t1= υ1=
s2= t2= υ2=
s3= t3= υ3=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
实验注意事项:
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过大会导致小车运动时间太短,难以测量,误差会变大。
上小下大全中间

声现象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乒乓球的作用:
放大实验效果
转换法
考点二:真空不能传声
如图所示,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盖上玻璃罩,能够听见声音。然后把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将逐渐_____。多次重复实验来确认结果一致。
减小
——实验推理法
考点三:音调实验

物态变化
考点一:晶体熔化
1.晶体熔化实验:
实验器材:秒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小试管、温度计、水、海波。实验步骤:
①把海波放入小试管中并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不接触小试管底部和管壁,测出温度,如图所示:
②把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③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超过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2-3次,并将数据填入表中。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39 42 45 48 48 48 51 84
2.晶体熔化图像
AB段物体处于固态
B点开始进入熔化
C点熔化完成
BC段物体处于固液共存态
CD段物体处于液态
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征:
①继续吸热;②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需要满足的条件:
①达到熔点;②不断吸热。
考点二: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
将一滴酒精摊平后蒸发加快
将一滴酒精加热后蒸发加快
对一滴酒精扇风后蒸发加快
①温度: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②空气流速: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周围空气流速大蒸发越快。
③表面积:其他条件相同时,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考点三:水沸腾实验
实验器材:秒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中间带小孔的硬纸板、水。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加入适量的冷水,盖上中心有孔的硬纸板,将温度计穿过纸孔并使玻璃泡完全浸入水中且不接触烧杯底和壁。
②用酒精灯加热烧杯。
③当水温至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3min为止将时间和温度记录在表格中。
④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关系的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沸腾特点:
①持续吸热;②温度不变。
沸腾条件:
①达到沸点;②持续吸热。
考点一:光的反射
1.反射实验五大常考考点汇总:
(1)纸板的作用:显示光路。
(2)纸板的位置:应该与平面镜垂直。
(3)翻折纸板的作用:探究三 线是否共面。
(4)多次实验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
(5)实验的环境:较暗的环境。

光现象
2.反射定律:
(1)(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
(3)(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光路可逆)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考点二:平面镜成像
1.使用玻璃板不使用平面镜: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2.使用棕色玻璃原因:使玻璃表面成像更加清楚。
3.用形状大小相同两根蜡烛目的:验证像与物大小相同。
4.玻璃板末与纸面垂直影响:像不在水平位置,不容易找准像的位置。
5.玻璃板太厚影响: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会成像,两个像重合难以观察。
6.在玻璃板后放光屏的作用:确定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7.在点燃蜡烛一侧观察平面镜成像。
8.点燃蜡烛与像未重合的原因:
①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②玻璃板太厚;③点燃的蜡烛已经烧短一部分。
9.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效果更好。

凸透镜成像
考点一:判断焦距的方法
1.最小最亮光斑:注意估读
2.u=υ=2f,倒立等大实像
3.除二法:物距、像距都除以二
考点二: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原因
原因:①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②物距等于或小于一倍焦距(u≤f);
③像距太长或光具座太短。

测量物质密度
考点一:测量固体密度
测量物体质量时,不能沾有液体,否则会使测得的质量偏 大 ;测量体积时,被测物体要浸没在液体中,若未完全浸没会使测量结果偏 小 。
考点二:测量液体密度
1..若先称出空烧杯的质量,再称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简内测体积,由于烧杯内液体倒不尽,使得所测体积偏 小 ,则得出的密度偏 大 。
2..若先用量筒测液体体积,再将液体倒入烧杯内测质量,会因为量筒中有液体残留而使所测质量偏 小 ,则得出的密度液体密度的测量偏 小 。
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