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探访古代文明》聚焦人类早期文明成就。教材从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的地理位置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及其出现的意义;再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在农业、建筑、文学等方面的文明成就为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早期文明的重大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最后通过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引导学生了解留存于世的其他重要早期文明成就,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坚定历史自信。【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重要发祥地,寻找它们的共同之处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2.了解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文明,探究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意义,感知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3.了解人类早期文明的成就及影响,懂得人类早期文明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文明,探究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意义;了解早期文明发祥地的灿烂文化及对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2.教学难点:认识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人类文明与中华文明为人类发展的独特贡献之间的关系。【信息资料】考古沙盘、考古挖掘报告展板、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翻开历史画册——寻文明1.谈话导入(播放一段视频资料)同学们,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许多文明成就,都可以追本溯源,世界上多个地区古代遗迹的发现,告诉我们世界各民族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让我们通过一段影视资料回望那个遥远的年代。2.课件出示课本图片生借助《大河流域分布示意图》寻找早期文明发源地。在示意图的指示下找出大河流域孕育的早期文明。3.交流反馈通过寻找,我们发现这些早期文明都不约而同的发源于——大河流域,这大河流域有什么样的优势呢?小结:原来,大河流域有这么多文明产生的有利条件啊,正如《全球通史》的作者所说(课件出示)【生边读,师边板书】【设计意图】阅读教材历史地图,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首先找出早期文明四点大发祥地,然后从水源、气候、地形等方面了解大河截流的共同特征,并从“农业、交通、商贸”等方面初步了解大河流域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自然、巧妙、适时地推出课题:早期文明发祥地。活动二、挖掘遗址——探文明1.情境激趣,体验“考古”在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中,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中华文明中,早在 7000 多年前,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和 6000 多年前的半坡人就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开启考古探秘之旅,同学们,你们想从哪些方面探究先民的生活呢?预设:生活用品,吃的东西,用的东西,住在哪些地方追问:那接下来,小组快速讨论一下,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已经确定还探究主题的小组,请 1 号同学到老师这里领取对应的沙盘和挖掘工具,拿到沙盘的同学先别着急动手,我们先看一看第一张考古任务卡,(课件出示活动建议)小组开始活动(约 3 分钟)【设计意图】把“小组学习”及“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通过半坡人及河姆渡人在食、用、住等方面的探究,拉近历史距离,真切感受远古代先民的智慧。2.交流反馈(1)提问:大家刚才讨论的都非常激烈,有什么考古发现和大家分享,你们组挖掘的是——是住这方面的,有没有跟他们一样研究的住这一方面的,同学们这两组都是研究先民“住”这一方面的,那他们的考古发现都有什么异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听?生携带考古挖掘报告上台展示交流追问:对比这样两种不同设计的民居,你们猜一猜,咱们先民建造房屋时,可能会考虑什么?预设:他们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建造小结:同学们,先民们当时不仅已经定居下来了,还用智慧为自己建造了安全舒适的房屋,真是很了不起,同学们,哪怕是到现在中国还有许多地方的民居以及东南亚一带的民居都还保留了这样的设计,这也是一种人类文明“相融共通”的体现,除了住之外,还有其他的考古发现吗?(2)提问:你们组发现的是——“用”这一方面的,还有没有关于用这一方面的资料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住这一方面的发现又有什么不同。生交流展示同学们除了刚刚同学分享的之外,请大家再看看这两件物品,从先民们在制造工具时用的材料上,你又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两组图片预设:我发现河姆渡出图的骨耜,动物骨头打磨,小口尖底瓶用陶土制成的,会熟练的运用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材料小结:利用大自然制造工具,服务自己的生活,先民们已经学会使用火烧制,利用火可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非常重要进步,(3)提问:刚刚有小组还挖到了陶猪和猪纹陶钵,来听听你们的分享。生上台交流展示追问:刚刚这组同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为什么这两件文物上都出现了猪,你听见了吗?预设 1:当时先民们可以蓄养动物了预设 2:对农业十分重视点拨:大家的推测都很有意思,如果文物会说话,这只 7000年前的小猪会说些什么呢?唉,听完这只小猪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播放视频)预设:他是野猪和家猪的进化过程。是一种驯化的过程小结:这两件文物的出图,证明了当时的河姆渡先民,已经实现了从渔猎到蓄养的转变,同学们这可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考古发现,那当时的先民们都吃些什么呢?哪一个组先说?板书(4)提问:让我们听一听在食物这方面的考古发现又会有什么异同呢?小组交流追问:正如刚刚两组同学所分享的那样,这样两种不同的粮食作物,都是先民根据什么的不同来种植的,预设:了根据当地的气候不同种植的追问: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先民们已经可以通过环境和气候来判断他们该种植哪些农作物?追问:对自然特点有所了解,请大家猜一猜,在河姆渡挖掘现场,人们一共挖掘出多少粮食,大家先来猜一猜看生猜测点拨:让我们一起揭晓答案,120 吨,我看到同学们在惊叹了,你们在惊叹什么?预设:大河流域土壤肥沃,先民因地制宜,肥料丰富点拨:他们已经掌握了种植规律,能够规模化的生产预设:当时他们丰衣足食了,存储那么多的粮食吃小结:我听到了你的观点,你觉得当时先民不仅能种植大量稻谷而且还能把他们储存起来。是啊,在这之前我们的先民都靠着采集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但是,这些稻谷的出土向我们证明了,当时河姆渡先民已经实现从采集到农耕(板书)【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教学环节,通过“沙盘活动”,在动手挖掘中让历史推断变得鲜活起来,既承接上一环节远古先民的生活智慧,又自然聚焦原始农业的重要性,为下一环节教学难点埋下伏笔,做好铺垫。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活动”完成“抽象的历史学习”是这个教学环节的鲜明特点。活动三、多元文化——赞文明1.走进早期文明博物馆过渡:刚刚我们一起探访了中国早期文明发祥地,那世界上另外几个早期文明发祥地之间又会有怎样的考古发现呢?现在我们就走进早期文明博物馆,展品就在你们的资料袋里,。(课件出示早期文明博物馆系列图片)生借助准备的资料,进行探究预设 1:古埃及人已经掌握了科学道理,预设 2:用的水桶和小口尖底瓶很相似,体现了文化相通。提问:相融共通的见证,这两幅印章谁有发现预设:人们驯养了牛,还用它耕地,联系前面的古代文明,看出他们农业的发达点拨:你有非常好的观点,和中国的农业文明有相似之处,你用这种联系的思维思考问题,非常棒,对于这幅印章还有补充吗?追问:把神牛刻在贵族用的印章上,你有什么推测,预设 1:当时人们对农业非常重视预设 2:这些动物也是驯化过程中的动物点评:你也联系了前面的知识,这头牛也是出于一种被人类的驯养过程,我们同学学习历史的能力非常棒,关于两河流域的印章,你有什么发现预设 1:利用肥沃的土地种植谷物预设 2:他们在困难中学会修堤坝点拨:对啊,这就是对自然资源的改造和利用,非常好。同学们,刚刚通过我们的考古发现啊,我们知道人类的几大早期文明,他们在农业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而且意义重大,纪录片中考古学家的论断也验证了我们的想法。一起来看(播放视频)2.探秘文字文明过渡:除了农业的发展之外,各大早期文明还都出现了文字,这些早期文字又有什么异同呢?预设 1:中国甲骨文刻在兽骨上,楔形文字刻在泥板上,古埃及刻在石头上,就地取材预设 2:他和我们生活中的图像很像,预设 3:有文字才能更好的交流。小结:发明文字的原因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交流和记录,正如这位同学所说,文字的产生,人类几千年文明的兴衰变迁才得以记录和传承,同学们,刚刚通过我们的考古和发现,我们了解了早期先民在农业和文字方面的成就,其实,他们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在数学、艺术、建筑等多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播放动画,感受不同文明给现代生活带来的影响。3.古今文明对对碰提问:同学们,除此之外,你还发现我们今天的生活,收到了哪些古代文明的影响?预设 1:我们现在用的汉字得益于几千年前的象形文字。预设 2:金字塔对建筑学有影响预设 3:古埃及神庙对现在建筑以及宗教有影响预设 4: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对现代法律有影响......【设计意图】借助“早期文明博物馆”,进行“自主学习”及“交流互动学习”,在分享交流中更加广泛地了解早期文明的灿烂文化和对世界的贡献、影响,形成并强化“世界文明共同创造”的意识,又将“探访古代文明”自然延伸到下一课题——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归纳总结:同学们,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身为中国人,我们由衷的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练习第一部分我会填1.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都可以_______。2.和是我国最主要的两条河流,被成为“_______”。3. _______流域和_______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4.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 在 狩猎生活中学会了_______。5.远古先民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到、 从到的伟大变革。6.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二部分我能判断1.早期的文明都大同小异,没有各自的特色。()2.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3.中华文明比其他三大古文明要更加高尚、优秀。()4.文明古国中并没有医学、数学的创造。()第三部分我会选1.早期文明都出现于()A.群山山脉 B.大河流域 C.高原地区2.请你在以下选项中选出不属于四大古文明的一项()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希腊文明 C.古印度文明第四部分辨析题有人说: “我们中国的文化是我们自己民族的特色,要保守一点,千万不要让外国人知道。”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请举例说明。《探访古代文明》教学反思我执教的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 6 课《探访古代文明》,在备课过程中我将本课定位在以任务为导向学生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为主,教师辅以相关资料补充这一教学思路,并尝试了以下方法:1.重视课前资料搜集,丰富教学内容。学生对古代文明了解比较少,让他们借助网络,进行资料搜集,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可以提前熟悉教学内容,这既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也有力支地支撑、扩充了教材内容。2.情境激趣,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考古”体验,引导学生亲手发掘、获取资料、猜测分析、整合信息、思考发现的体验过程中,感受人类早期从野蛮到农耕文明的蜕变历程和先民的智慧。学生在多样而细致的任务引领下,自觉的依靠小组,自发的交流资料,自主的开展探究学习,实现了课堂学习的良性循环。3.微型博物馆,古今文明对对碰课的前半部分我着重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自己想了解的文明古国,进行小组探访,将前面学习的知识、方法再一次进行巩固、延伸。学生更加轻松、自然的完成本阶段任务。不足之处:1.课前的资料搜集要有一个可参考的支架,便于学生有迹可循,否则没有目的的搜集,不利于课堂学习。2.探访古代文明不应该支局限在课堂,应该鼓励孩子们走出教室,当一回小小考古家,可以布置孩子利用假期走近博物馆,借文物的前世今生,来探访古代文明。改进措施:古代文明是一个深远而丰富的历史话题,我要严格按照课标的要求,把控好广度和深度、完成对学生的初步的历史观、文明观以及价值观的教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