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政治试题九师联盟一JIUSHILIANMENG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必修1;必修2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学生小威假期准备到河南博物馆旅游,在网上搜到这样一段文字:“天地玄黄,我从哪里来?站在布满鸟踪兽迹的莽原上,砌石成器,薪火承递,人猿揖别,血脉沧桑。骨笛唤醒的晨曦,沐浴着大河边最初的农庄。磨石绘陶并渔猎耕纺,野处穴居到筑城立邦。击壤、击壤,文明创自众人指掌。”—河南博物院旅游攻略之文明曙光这段旅游攻略,告诉我们A.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阶级斗争非常激烈B.经过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发展,人猿揖别使古猿变成人C.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已经出现了城市的维形D.原始农业的出现,体现了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2.《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说明①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具有历史必然性②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③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④共产党除了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个人的利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下列能证明上述结论的是【高一政治试题第1页(共6页)】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③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④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到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一胜利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为实现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④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23年中国经济持续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势头。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推动下,国内生产总值再次实现了较高的增长。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突破,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中国的外贸也继续保持着较高水平,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合作进一步加深。这一系列成就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②有力地夯实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底气和实力③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④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就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①凝练了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②形成一系列重大原创性理论观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③是回答时代之问的产物,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理论指导④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成果,是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典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三者彼此呼应、相互贯通,构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十个明确”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②“十四个坚持”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③“十个明确”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④“十三个方面成就”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2023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全国工商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通知》明确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领域以及民营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将再贷款优惠利率传导到民营小微企业。上述举措有利于【高一政治试题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