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 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中职高教版(2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中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0课教案
教学课程 第10课 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理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过程与方法 学会通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方法去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情感与价值观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主动吸收和借鉴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和发展。
教学重点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教学难点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议题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教材、教辅书、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第一课时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导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和价值是什么?为什么要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学习本课,我们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理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导入新课: 一、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板书)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板书) 【情境创设】教师课件展示教材94页的阅读思考1。2014年9月,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 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 暨国际儒学联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 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呈现任务】你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 这些名言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特征?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课前搜集和整理的孔子名言,并交流名言里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加深感悟,初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师引导总结】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与独特价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链接】1阅读95页材料,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中华文化是各民育族文化的集大成。 【教师引导总结】这个链接介绍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各个方面所作的贡献,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性,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互鉴通融、交相辉映的特征。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包括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 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等。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相关链接】2集体阅读96页材料,感受蕴含在诗句中的民族情怀、明确诗句中展现的政治抱负、浩然正气、献身精神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领悟名言内涵,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弘扬革命文化(板书) 【情境创设】教师课件展示教材96页的阅读思考2。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我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呈现任务】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你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 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伟大建党精神? 【学生活动】思考、发言、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总结】 (1) 革命文化的内涵:革命文化诞生于血与火的革命岁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书写的红色篇章,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革命文化的主要表现: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生动体现。 (3)革命文化的重要价值:历史上,党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革命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关链接】3阅读96页材料,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该相关链接列举了不同历史时期优秀党员的精神品质,使学生深入领会革命精神、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强对于革命文化的理解,鼓励学生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 3.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板书) 【情境创设】教师课件展示教材97页的阅读思考3。 【呈现任务】从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初步了解;交流心得,加强理解。 【教师引导总结】学习他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工作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学习他们宣扬正能量,为群众服务的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推动创作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的文艺创新精神等。 (1) 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举措和意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 (3)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神韵、革命文化的刚健激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共同铸就了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这种自信,是我们民族披荆斩棘、生生不息、意气风发、高歌猛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相关链接】阅读58页材料,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 【启思导行】阅读98页材料,读原文,悟原理.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分组讨论我们能为提升文化自信做些什么,与同学交流分享,写下来. 第二课时 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1.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板书) 【情境创设】教师课件展示教材98页的阅读思考1。2014年4月,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指出:“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呈现任务】从上面这段话里,你能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哪些差异? 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学生活动】分享课前搜集的材料,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文化的魅力. 【教师引导总结】这段材料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差异的生动比喻,体现不同国家 均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且不同文化各美其美,让我们明白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思考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性. (1)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特征: 每一种文明都彰显着思想之美、生活之美、创造之美,都有其独特意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 (2) 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交流互鉴交融的历史,各国各民族面对多样的文明,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我国坚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我国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相关链接】1阅读99页材料,文明与文化.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辨析内涵,明确文明与文化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文明与文化. 【相关链接】2阅读99页材料,文化交流文明互鉴.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 视频播放案例,如丝绸之路如何带动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各个文明在此过程中受到哪些影响,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 2.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板书) 【情境创设】教师课件展示教材99页的阅读思考2。 【呈现任务】筷子在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交流分享 【教师引导总结】 (1)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互动中丰富发展我国文化 (2)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原则: ◆平等相待,尊重包容。应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兼收并蓄,辩证取舍。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做到取长补短、择善而从,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发展。 【相关链接】3阅读100页材料,读原文,找关键词,划重点.2022年北京冬奥会. 感悟奥林匹克运动精神,了解我国为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启思导行】阅读100页材料,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对各自所了解的异域文明的看法。 【教师引导总结】引导学生明白要尊重异域文明,平等对待和包容其他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文明观。 教师归纳(略) 《导与练》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繁荣发展中国特色 弘扬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自信与 文明交流互鉴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促进文化交流 文明互鉴 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