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级数学上期末大串讲+练专题复习专题十 一元一次方程考点梳理专题训练知识点回顾一、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化为ax+b=0(a≠0)的形式,分母中不能含有未知数。4.求方程的解叫做解方程二、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依据)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或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如果a=b,那么a±c=b±c。2.等式两边都乘或者除以同一个数(或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如果a=b,那么ac=bc, =(c≠0)拓展:①对称性:如果a=b,那么b=a,即等式的左右互换位置,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②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等量代换)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注意:在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不能漏乘任何一项。去括号;注意:①去括号时要看清括号前面的符号,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②括号前面的系数要与括号里面的每一项相乘,不能漏乘任何一项。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移项要变号。合并同类项;注意: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字母的指数不变。(5)系数化为1注意:依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系数四、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难点)1.一般步骤:(1)审题;(2)设未知数;(3)列方程;(4)解方程;(5)验算;(6)作答。弄清题目中“几倍、多、少、差、几分之几”等关键词体现的等量关系。解方程模型应用的几种类型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就是:先找出等量关系,根据基本量设未知数。一般是问什么设什么,但是一些特殊的题目为了使方程简便有时会设一些中间量为未知数。解方程应用题的关键就是要“抓住基本量,找出相等关系”。找等量关系:①从题目中的关键语句入手寻找等量关系;②利用某些基本公式寻找等量关系;③从变化的关系中寻找不变的量,进而找到等量关系。主要的应用模型有以下几类:不管是什么问题,关键是要了解各个具体问题所具有的基本量,并了解各个问题所本身隐含的等量关系,结合具体的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一)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中有三个基本量:路程、时间、速度。等量关系为:①路程=速度×时间;②速度=路程/时间;③时间=路程/速度1.航行问题①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②逆水(风)速度=静水(无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由此可得到航行问题中一个重要等量关系:顺水(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逆水(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静水(无风)速度。2.相遇问题A走的路程+B走的路程=两地之间的距离3.追击问题同时不同地出发:A走的路程-B走的路程=被追赶的路程(A、B出发时相距的距离)4.环形问题(1)同向行驶,如果A速度较快,则A走的路程-B走的路程=n环/圈(n表示第n次相遇)(2)反向行驶,A走的路程+B走的路程=n环/圈(n表示第n次相遇)(二)工程问题1.工程问题的基本量有: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关系式为: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2.工程问题中,在工作总量不明的情况下一般常将全部工作量看作整体1,如果完成全部工作的时间为t,则工作效率为1/t。3.常见的相等关系有两种:①如果以工作量作相等关系,A工作量+B工作量 =总工作量。②如果以时间作相等关系,对于同一工作:A工作时间-B工作时间=时间差一般情况下,合作的工作效率=A工作效率+B工作效率(三)销售计费问题销售类问题主要体现为三大类:①销售利润问题、②存贷问题。这三类问题的基本量各不相同,在寻找相等关系时,一定要联系实际生活情景去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正确列出方程。(1)价格费用问题费用问题中的基本量:费用(总价)、单价、数量基本关系式有费用(总价)=单价×数量分段计费:总费用=第一阶段单价×数量+第二阶段单价×数量+……(2)销售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中有四个基本量:成本(进价)、销售价(收入)、利润、利润率。基本关系式有:利润=销售价(收入)-成本(进价);成本(进价)=销售价(收入)-利润;利润率=;利润=成本(进价)×利润率。在有折扣的销售问题中,实际销售价=标价×折扣率。打折问题中常以进价不变作相等关系。打折:n折即表示标价的n/10,如7折为70%(3)存贷问题(利息、利润问题)存贷问题中有本金、利息、利率、本息等基本量。其关系式有:①利息=本金×利率×期数;②本息和(本利)=本金+利息(四)数字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数字问题多是整数,要注意数位、数位上的数字、数值三者间的关系:任何数=∑(数位上的数字×位权) (54=5×10+4)如两位数ab= 10a + b;三位数abc= 100a + 10b + c(五)比例问题比例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合理安排工人生产,按比例选取工程材料,调剂人数或货物等。比例问题中主要考虑总量与部分量之间的关系,或是量与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调配问题也属于比例问题,其关键是要认识清楚部分量、总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调配问题中主要考虑“总量不变”。(六)设中间变量的问题一些应用题中,设直接未知数很难列出方程求解,而根据题中条件设间接未知数,却较容易列出方程,再通过中间未知数求出结果。高频考点【考点1】一元一次方程有关概念【例1-1】方程(k﹣2)x|k|﹣1+3=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k=( )A.2 B.﹣2 C.±1 D.±2【例1-2】已知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则a的值为( ).A. B.1 C.3 D.针对练习11.已知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则的值是( )A. B. C.3 D.2.下列方程中,解为的是( )A. B. C. D.3.已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考点2】等式性质【例2-1】根据等式的性质,下列等式的变形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C.若,则 D.若,则【例2-2】由能得到等式吗?为什么?反之,由能得到等式吗?为什么?针对练习21、已知等式,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B.C.D.2、若且,则的值为( )A.5 B. C. D.3 .已知方程,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的形式为________.4.请帮帮小马虎:在将等式变形时,小马虎得出一个奇怪的结论,其过程如下:因为,所以(第一步),所以(第二步).请回答:(1)小马虎的第一步的依据是什么?(2)第二步得出错误的结论,其原因是什么?5、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检验:(1);(2).【考点3】解方程【例3-1】解方程:(1);(2).【例3-2】某同学在解关于的方程去分母时,方程右边的没有乘以6,因而求得方程的解为,求的值和方程正确的解.【例3-3】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解方程的题小明是这样做的: ① ② ③ ④ ⑤(1)老师说:小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都知道却没有掌握好,因此解题时有一步出现了错误,请你指出他错在第________步,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这一步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2)请你自己细心地解此方程.(3)请你根据平时学习经验,针对解一元一次方程还需要注意的事项,给其他同学提一条建议.针对练习31、从-3,-2,-1,1,2,3中选一个数作为k的值,使得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整数,则所有满足条件的k的值的积为( )A.-4 B.-12 C.18 D.362、小刚同学在做作业时,不小心将方程中的一个常数涂黑了,在询问老师后,老师告诉她方程的解是,请问这个被涂黑的常数是( )A.6 B.5 C.4 D.13、若关于x的方程与方程的解相同,则k的值为____________.4、观察如图所示的程序,若输出的结果为5,则输入的x值为_____.5 .解方程:【考点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例1.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太原市已建成的汾河健身智慧步道,从长风桥到胜利桥共8000米,步道上铺有保护膝盖的松软塑胶,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健身.周日,小明和小亮相约去该步道健身,如图,小明从步道的长风桥端(记为点)出发向胜利桥端(记为点)方向行走,速度为150米/分,同时小亮从距离点500米处的步道上一点出发向点行走,速度为100米/分,设他们行走的时间为分钟.请解答下列问题.数学思考:(1)在上述行走过程中,小明离开点的距离为________米,小亮离点的距离为________米(均用含的式子表示).问题解决:(2)求小明追上小亮时的值;(3)如图,步道上点处是一个出口,它到起点的距离为3500米.因有其他事情,小明到达点后立即按原速返回,到点停止行走;小亮到达点也停止了行走,求小明返回途中与小亮相距250米时的值.工程问题例2 .为了扎实落实脱贫攻坚中“两不愁,三保障”的住房保障工作,花桥街道进行住房改造工程,有甲乙两个工程队加入住房改造中来,如果由甲工程队单独做需要30天完成,如果由乙工程队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1)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几天?(2)甲工程队先单独做6天,因特殊事情离开,余下的乙工程队单独做,为了使人民能够更快住上于净漂亮的房屋,要求乙工程队提高一倍的工作效率来完成房屋改造工程,问乙工程队完成此项工程还需要几天?配套问题例3 .某工厂中秋节前要制作一批盒装月饼,每盒装4块大月饼和6块小月饼,制作1块大月饼要用面粉,1块小月饼要用面粉.(1)若制作若干盒月饼共用了面粉,请问制作大小两种月饼各用了多少面粉?(2)在(1)的条件下,已知制作一个精美月饼包装盒的成本为5元,面粉的进价为25元/千克,在不计其它成本的情况下,工厂想达到的利润率,则应如何制定每盒月饼的出厂价?销售利润问题例4 .双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各大商场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顾客,下面是甲乙两个商场各自推出的优惠办法:甲:1.若一次购物不超过元(不含),不予优惠.2.若一次购物满元(含),但不超过元(不含),所有商品享受9折优惠.3.若一次购物超过元(含),超过部分享受6折优惠,其余部分享受9折优惠;乙:1.若一次购物不超过元(不含),不予优惠.2.若一次购物满元(含),则所有商品率受8折优惠.问:(1)李老师想到甲商场买一件标价为元的衣服,她应该付多少钱?(2)当购买多少钱的商品时,在两个商场可以享受相同的优惠?方案选择问题甲、乙两家店出售同样品牌的茶壶和茶杯,售价也相同,茶壶每把28元,茶杯每只4元.以下是两家店的优惠方案:甲店:买一送一(买一把茶壶赠送茶杯一只);乙店:全场九折优惠.某茶社需茶壶5把,茶杯若干只(不少于5只).(1)设购买茶杯只;①在甲店购买需付________元;②在乙店购买需付________元;(2)若茶社需购买10只茶杯时,到哪家店购买较便宜?说明理由.(3)当茶社购买多少只茶杯时,在两家店所付的款一样多.球赛积分问题例6 .例七(1)班组织生活小常识竞赛,共设有20道选择题,各题分值相同,每题必答.下表记录了5位参赛者的得分情况,根据表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参赛者 答对题数 答错题数 得分①号 20 0 100②号 19 1 94③号 18 2 88④号 16 4 76⑤号 10 10 40(1)如果参赛者⑥号得分为64分,那么他答错了几道题?(2)如果参赛者⑦号说他的得分为60分,你认为可能吗?请说明理由.几何图形问题例7 .如图,这是由6块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已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其他问题例8 .某校开展了“爱我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并设立了一、二、三等奖,根据需要购买了50件奖品,其中二等奖的奖品件数比一等奖奖品的件数的3倍少2件,各种奖品的单价如表所示:一等奖奖品 二等奖奖品 三等奖奖品单价(元/件) 20 14 8数量(件) x(1)用含x的式子表示:二等奖奖品的数量是______件,三等奖奖品的数量是______件;(2)求购买这50件奖品所需的总费用(用含x的式子表示,结果化为最简形式);(3)若二等奖奖品购买了22件,则该校购买奖品共花费多少元?针对练习41.某社区做核酸检测,甲单独采完样需8小时,乙单独采完样需10小时.现在由甲先单独采样小时,然后由甲和乙合作共同完成采样.完成此次核酸检测采样的时间为( )A.7 B.6 C.5 D.42.幻方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谜题,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填上9个整数,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图中给出了幻方的部分数字,则x的倒数为 .3.两地相距,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出发,沿一条公路匀速相向而行,甲与乙的速度分别为和,甲从地出发,到达地立刻调头返回地,并在地停留等待乙车抵达,乙从地出发前往地,和甲车会合.(1)求两车第一次相遇的时间(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2)直接写出甲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相距.4.用A,B两种硬纸板做圆柱模型,每个圆柱需要1个长方形做侧面和2个圆做底面.两种硬纸板以如图两种方式裁剪(裁剪后边角料不再利用).A纸板:剪2个长方形做侧面和3个圆做底面;B纸板:剪1个长方形做侧面和4个圆做底面.问需要用A,B两种硬纸板各多少张恰好能做这种圆柱模型1000个?5.一家商店因换季将某种服装打折销售,如果每件服装按标价的5折出售,将亏本20元,如果按标价的8折出售,将盈利40元.(1)每件服装的标价是多少元?(2)该服装每件打几折销售能恰好保证利润率为?(利润率=利润成本)6.西安滨河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又来了,初一年级的红歌比赛要在10月14日举行,鸿图A班和鸿瑞B班共有94名学生,(其中鸿图A班人数多于鸿瑞B班人数,且鸿图A班人数不够90名)准备统一购买服装参加比赛,下面是某服装厂给出的服装价格表:购买服装的套数 1套—46套 47套—90套 91套及以上每套服装的价格 60元 50元 40元如果两个班分别单独购买服装,一共应付5120元.(1)若两班联合起来购买服装,则比各自购买服装共可以节省多少元?(2)鸿图A、鸿瑞B两个班各有多少名学生准备参加红歌比赛?(3)如果鸿图A班有10名学生被调去参加年级节目,不能参加红歌比赛,请你为这两个班设计一种最省钱的购买胶装的方案.7.某次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目,其中三位同学的得分如表;人名 答对题数 答错或不答题数 得分小明 20 0 100小丽 14 6 64小红 19 1 94问题:(1)由如表可知,每答对一道题得______分,答错或不答得______分;(2)若小军同学的得分为76分,请问小军答对了几道题?(3)有同学说他的得分为80分,请问合理吗?说说理由.8.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新学期,两摞规格相同的数学课本整齐地叠放在讲台上,左边一摞有3本,右边一摞有6本,请根据图中所给出的数据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知识运用】(1)求每本书的厚度和课桌的高度分别是多少cm?(2)当课本数为x(本)时,请写出同样叠放在桌面上的一摞数学课本高出地面的距离(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综合应用】(3)若桌面上有54本与题(1)中相同的数学课本,整齐叠放成摞,若有16名同学各从中取走1本,求余下的数学课本高出地面的距离.七年级数学上期末大串讲+练专题复习专题十 一元一次方程考点梳理专题训练知识点回顾一、一元一次方程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可以化为ax+b=0(a≠0)的形式,分母中不能含有未知数。4.求方程的解叫做解方程二、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依据)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或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如果a=b,那么a±c=b±c。2.等式两边都乘或者除以同一个数(或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如果a=b,那么ac=bc, =(c≠0)拓展:①对称性:如果a=b,那么b=a,即等式的左右互换位置,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②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等量代换)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注意:在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不能漏乘任何一项。去括号;注意:①去括号时要看清括号前面的符号,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②括号前面的系数要与括号里面的每一项相乘,不能漏乘任何一项。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移项要变号。合并同类项;注意: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字母的指数不变。(5)系数化为1注意:依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系数四、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难点)1.一般步骤:(1)审题;(2)设未知数;(3)列方程;(4)解方程;(5)验算;(6)作答。弄清题目中“几倍、多、少、差、几分之几”等关键词体现的等量关系。解方程模型应用的几种类型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就是:先找出等量关系,根据基本量设未知数。一般是问什么设什么,但是一些特殊的题目为了使方程简便有时会设一些中间量为未知数。解方程应用题的关键就是要“抓住基本量,找出相等关系”。找等量关系:①从题目中的关键语句入手寻找等量关系;②利用某些基本公式寻找等量关系;③从变化的关系中寻找不变的量,进而找到等量关系。主要的应用模型有以下几类:不管是什么问题,关键是要了解各个具体问题所具有的基本量,并了解各个问题所本身隐含的等量关系,结合具体的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一)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中有三个基本量:路程、时间、速度。等量关系为:①路程=速度×时间;②速度=路程/时间;③时间=路程/速度1.航行问题①顺水(风)速度=静水(无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②逆水(风)速度=静水(无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由此可得到航行问题中一个重要等量关系:顺水(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逆水(风)速度+水流速度(风速)=静水(无风)速度。2.相遇问题A走的路程+B走的路程=两地之间的距离3.追击问题同时不同地出发:A走的路程-B走的路程=被追赶的路程(A、B出发时相距的距离)4.环形问题(1)同向行驶,如果A速度较快,则A走的路程-B走的路程=n环/圈(n表示第n次相遇)(2)反向行驶,A走的路程+B走的路程=n环/圈(n表示第n次相遇)(二)工程问题1.工程问题的基本量有: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关系式为: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2.工程问题中,在工作总量不明的情况下一般常将全部工作量看作整体1,如果完成全部工作的时间为t,则工作效率为1/t。3.常见的相等关系有两种:①如果以工作量作相等关系,A工作量+B工作量 =总工作量。②如果以时间作相等关系,对于同一工作:A工作时间-B工作时间=时间差一般情况下,合作的工作效率=A工作效率+B工作效率(三)销售计费问题销售类问题主要体现为三大类:①销售利润问题、②存贷问题。这三类问题的基本量各不相同,在寻找相等关系时,一定要联系实际生活情景去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正确列出方程。(1)价格费用问题费用问题中的基本量:费用(总价)、单价、数量基本关系式有费用(总价)=单价×数量分段计费:总费用=第一阶段单价×数量+第二阶段单价×数量+……(2)销售利润问题利润问题中有四个基本量:成本(进价)、销售价(收入)、利润、利润率。基本关系式有:利润=销售价(收入)-成本(进价);成本(进价)=销售价(收入)-利润;利润率=;利润=成本(进价)×利润率。在有折扣的销售问题中,实际销售价=标价×折扣率。打折问题中常以进价不变作相等关系。打折:n折即表示标价的n/10,如7折为70%(3)存贷问题(利息、利润问题)存贷问题中有本金、利息、利率、本息等基本量。其关系式有:①利息=本金×利率×期数;②本息和(本利)=本金+利息(四)数字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中的数字问题多是整数,要注意数位、数位上的数字、数值三者间的关系:任何数=∑(数位上的数字×位权) (54=5×10+4)如两位数ab= 10a + b;三位数abc= 100a + 10b + c(五)比例问题比例问题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合理安排工人生产,按比例选取工程材料,调剂人数或货物等。比例问题中主要考虑总量与部分量之间的关系,或是量与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调配问题也属于比例问题,其关键是要认识清楚部分量、总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调配问题中主要考虑“总量不变”。(六)设中间变量的问题一些应用题中,设直接未知数很难列出方程求解,而根据题中条件设间接未知数,却较容易列出方程,再通过中间未知数求出结果。高频考点【考点1】一元一次方程有关概念【例1-1】方程(k﹣2)x|k|﹣1+3=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k=( )A.2 B.﹣2 C.±1 D.±2【分析】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得关于k的方程组,求解即可.【解答】解:∵方程(k﹣2)x|k|﹣1+3=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得:k=﹣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绝对值,解题关键是熟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b为常数,且a≠0).【例1-2】已知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则a的值为( ).A. B.1 C.3 D.【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方程的解,方程的解是能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定义代入原方程即可求出a的值.【详解】解:将代入可得:,解得:,故选:A.针对练习11.已知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则的值是( )A. B. C.3 D.【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将代入中求得的值即可,将代入中得到关于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详解】解:∵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得:,故选:A.2.下列方程中,解为的是( )A. B. C. D.【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方程的解的定义,是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熟知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题关键.把分别代入各选项,即可做出判断.【详解】解:A. 当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 当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 当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 当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故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3.已知: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m的值.【答案】【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熟记“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关键.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得到,且,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根据题意得:,且,解得:.即m的值是.【考点2】等式性质【例2-1】根据等式的性质,下列等式的变形正确的是( )A.若,则 B.若,则C.若,则 D.若,则答案:D解析:A、,,原变形错误,不符合题意;B、,,原变形错误,不符合题意;C、,,原变形错误,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例2-2】由能得到等式吗?为什么?反之,由能得到等式吗?为什么?答案:解:由不能得到.因为当时,,0不能为除数,不符合等式的性质2.由可以得到.因为是已知条件,等式的两边同时乘,等式仍成立,所以可得到等式针对练习21、已知等式,则下列等式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A.B.C.D.答案:D解析:由等式,可得:,,,当时,无意义,不能成立.故选:D.2、若且,则的值为( )A.5 B. C. D.答案:B解析:,,,.故选:B.3 .已知方程,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的形式为________.答案:解析:故答案为:4.请帮帮小马虎:在将等式变形时,小马虎得出一个奇怪的结论,其过程如下:因为,所以(第一步),所以(第二步).请回答:(1)小马虎的第一步的依据是什么?(2)第二步得出错误的结论,其原因是什么?答案:(1)等式的基本性质.(2)题中没有给出、也没有隐含这个条件,不能两边除以.5、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检验:(1);(2).答案:(1)方程两边同时减去4得,两边同时除以-2,得,当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故是方程的解.(2)方程两边同时减去得,两边同时除以3得,当时,左边,右边,左边=右边,故是方程的解.【考点3】解方程【例3-1】解方程:(1);(2).答案:(1)(2)解析:(1),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成1,得;(2)(2),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成1得:.【例3-2】某同学在解关于的方程去分母时,方程右边的没有乘以6,因而求得方程的解为,求的值和方程正确的解.【答案】,【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按照该同学的解方程过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的步骤解得,解得,再按照正确的解题过程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该同学的解方程过程如下: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该同学解得,∴,∴;正确解法如下: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例3-3】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解方程的题小明是这样做的: ① ② ③ ④ ⑤(1)老师说:小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都知道却没有掌握好,因此解题时有一步出现了错误,请你指出他错在第________步,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这一步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2)请你自己细心地解此方程.(3)请你根据平时学习经验,针对解一元一次方程还需要注意的事项,给其他同学提一条建议.【答案】(1)①;去分母时,1没有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2;等式的基本性质2(2)(3)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它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注意:移项要变号.(答案不唯一)【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注意去分母时,方程两端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同时要把分子(如果是一个多项式)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1)小明解方程的第①步中去分母时“”没有乘以;(2)解带分母的方程,要先去分母、再去括号、最后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从而得到方程的解.(3)提出注意的事项即可.【详解】(1)解:解:第①步错误,错误原因:去分母时,1没有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2,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2.(2)解: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得:系数化为1得:.(3)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它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注意:移项要变号.(答案不唯一)针对练习31、从-3,-2,-1,1,2,3中选一个数作为k的值,使得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整数,则所有满足条件的k的值的积为( )A.-4 B.-12 C.18 D.36答案:A解析:,,,,,方程的解为整数,,2所有满足条件的k的值的积-4,故选:A.2、小刚同学在做作业时,不小心将方程中的一个常数涂黑了,在询问老师后,老师告诉她方程的解是,请问这个被涂黑的常数是( )A.6 B.5 C.4 D.1答案:C解析:将代入得:,,解得:,故选:C.3、若关于x的方程与方程的解相同,则k的值为____________.答案:11解析:解可得:,将代入可得:,解得:,故答案为:11.4、观察如图所示的程序,若输出的结果为5,则输入的x值为_____.答案:3或解析:根据题意可得:当时,运算程序是,解得,符合题意;当时,运算程序是,解得:,不合题意舍去,只取,综上所述,或,故答案为:3或.5 .解方程:答案:解析:原方程可化为:,去分母得:,去括号得:,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化系数为1得:.【考点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例1.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太原市已建成的汾河健身智慧步道,从长风桥到胜利桥共8000米,步道上铺有保护膝盖的松软塑胶,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健身.周日,小明和小亮相约去该步道健身,如图,小明从步道的长风桥端(记为点)出发向胜利桥端(记为点)方向行走,速度为150米/分,同时小亮从距离点500米处的步道上一点出发向点行走,速度为100米/分,设他们行走的时间为分钟.请解答下列问题.数学思考:(1)在上述行走过程中,小明离开点的距离为________米,小亮离点的距离为________米(均用含的式子表示).问题解决:(2)求小明追上小亮时的值;(3)如图,步道上点处是一个出口,它到起点的距离为3500米.因有其他事情,小明到达点后立即按原速返回,到点停止行走;小亮到达点也停止了行走,求小明返回途中与小亮相距250米时的值.【答案】(1),(2)10(3)25或27【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根据明从步道的长风桥端(记为点A)出发向胜利桥端(记为点B)方向行走,速度为150米/分,同时小亮从距离A点500米处的步道上一点C出发向点B行走,速度为100米/分列出代数式即可;(2)根据小明追上小亮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小明返回途中与小亮相距250米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解:∵小明的速度为150米/分,小亮从距离A点500米处的步道上一点C出发向点B行走,速度为100米/分,他们行走的时间为x分钟,∴小明离开A点的距离为米,小亮离A点的距离为米;故答案为:,;(2)解:根据题意得,,解得:,答:小明追上小亮时x的值为10;(3)解:根据题意得:或,解得:或,答:小明返回途中与小亮相距250米时,x的值为25或27.工程问题例2 .为了扎实落实脱贫攻坚中“两不愁,三保障”的住房保障工作,花桥街道进行住房改造工程,有甲乙两个工程队加入住房改造中来,如果由甲工程队单独做需要30天完成,如果由乙工程队单独做需要20天完成.(1)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几天?(2)甲工程队先单独做6天,因特殊事情离开,余下的乙工程队单独做,为了使人民能够更快住上于净漂亮的房屋,要求乙工程队提高一倍的工作效率来完成房屋改造工程,问乙工程队完成此项工程还需要几天?【答案】(1)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12天(2)乙工程队完成此项工程还需要8天【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有理数四则混合计算的实际应用,分析题意,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列式计算即可;(2)设乙工程队完成此项工程还需要x天,根据甲做的工作量乙做的工作量工作总量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解:天,答: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作,完成这项工程需要12天;(2)解:设乙工程队完成此项工程还需要x天,由题意得,,解得,答:乙工程队完成此项工程还需要8天配套问题例3 .某工厂中秋节前要制作一批盒装月饼,每盒装4块大月饼和6块小月饼,制作1块大月饼要用面粉,1块小月饼要用面粉.(1)若制作若干盒月饼共用了面粉,请问制作大小两种月饼各用了多少面粉?(2)在(1)的条件下,已知制作一个精美月饼包装盒的成本为5元,面粉的进价为25元/千克,在不计其它成本的情况下,工厂想达到的利润率,则应如何制定每盒月饼的出厂价?【答案】(1)制作大月饼用了面粉,制作小月饼用了面粉(2)每盒月饼的出厂价应定为26元【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设用面粉制作大月饼,则用面粉制作小月饼,根据“每盒装4块大月饼和6块小月饼,制作1块大月饼要用面粉,1块小月饼要用面粉”列方程求出x即可;(2)设每盒月饼的出厂价为元,根据工厂想达到的利润率列方程求解即可.【详解】(1)解:设用面粉制作大月饼,则用面粉制作小月饼,由题意得:,解得:,则,答:制作大月饼用了面粉,制作小月饼用了面粉;(2)设每盒月饼的出厂价为元,由(1)可知,共制作出月饼(盒),由题意得:,解得:,答:每盒月饼的出厂价应定为26元.销售利润问题例4 .双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各大商场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顾客,下面是甲乙两个商场各自推出的优惠办法:甲:1.若一次购物不超过元(不含),不予优惠.2.若一次购物满元(含),但不超过元(不含),所有商品享受9折优惠.3.若一次购物超过元(含),超过部分享受6折优惠,其余部分享受9折优惠;乙:1.若一次购物不超过元(不含),不予优惠.2.若一次购物满元(含),则所有商品率受8折优惠.问:(1)李老师想到甲商场买一件标价为元的衣服,她应该付多少钱?(2)当购买多少钱的商品时,在两个商场可以享受相同的优惠?【答案】(1)她应该付元钱;(2)当购买不超过元或元钱的商品时,在两个商场可以享受相同的优惠【分析】(1)本题考查列代数式分段计价问题,根据题意分段列式求解即可得到答案;(2)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销售活动问题,根据费用相等列方程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解:由题意可得,(元),答:她应该付元钱;(2)解:由题意可得,①当一次购物不超过元,两个商场都不做活动,在两个商场可以享受相同的优惠;②一次购物超过元,设购买元钱的商品时,在两个商场可以享受相同的优惠,由题意可得,,解得,综上所述,当购买不超过元或元钱的商品时,在两个商场可以享受相同的优惠.方案选择问题甲、乙两家店出售同样品牌的茶壶和茶杯,售价也相同,茶壶每把28元,茶杯每只4元.以下是两家店的优惠方案:甲店:买一送一(买一把茶壶赠送茶杯一只);乙店:全场九折优惠.某茶社需茶壶5把,茶杯若干只(不少于5只).(1)设购买茶杯只;①在甲店购买需付________元;②在乙店购买需付________元;(2)若茶社需购买10只茶杯时,到哪家店购买较便宜?说明理由.(3)当茶社购买多少只茶杯时,在两家店所付的款一样多.【答案】(1),(2)到甲店购买较便宜(3)15【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题意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知识.(1)根据两店的优惠方案列出式子并化简即可求解;(2)把分别代入(1)中代数式,再对代数式的值进行比较即可求解;(3)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详解】(1)解:设购买茶杯只,①在甲店购买需付元;②在乙店购买需付元.故答案为:,;(2)解:当时,元,元,,∴到甲店购买较便宜;(3)解:设购买茶杯只时,在两家店所付的款一样多.由题意得,解得,答:当茶社购买15只茶杯时,在两家店所付的款一样多.球赛积分问题例6 .例七(1)班组织生活小常识竞赛,共设有20道选择题,各题分值相同,每题必答.下表记录了5位参赛者的得分情况,根据表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参赛者 答对题数 答错题数 得分①号 20 0 100②号 19 1 94③号 18 2 88④号 16 4 76⑤号 10 10 40(1)如果参赛者⑥号得分为64分,那么他答错了几道题?(2)如果参赛者⑦号说他的得分为60分,你认为可能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参赛者得64分,他答错了6道题;(2)不可能;理由见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根据题意先求出答对一题的得分,答错一题的扣分,然后设参赛者⑥号答对了道题,答错了道题,根据“参赛者⑥号得分为64分,”列出方程,即可求解;(2)假设他得60分可能,设参赛者⑦号答对了道题,答错了道题,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1)解:由题意得,答对一题的得分是:,答错一题的扣分为:(分).设参赛者⑥号答对了道题,答错了道题,由题意,得,解得,,答:参赛者得64分,他答错了6道题;(2)解:假设他得60分可能,设参赛者⑦号答对了道题,答错了道题,由题意,得,解得,因为为正整数,所以参赛者⑦号说他得60分,是不可能的.几何图形问题例7 .如图,这是由6块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已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答案】143【分析】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设这6个正方形中最大的一个边长为x,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其余正方形的边长,根据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列方程,求出x的值,进而求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即可求出面积.【详解】解:设这6个正方形中最大的一个边长为x,∵图中最小正方形边长是1,∴其余的正方形边长分别为,,,,∴,∴,∴长方形的长为,宽为,∴面积为.故答案为:143.其他问题例8 .某校开展了“爱我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并设立了一、二、三等奖,根据需要购买了50件奖品,其中二等奖的奖品件数比一等奖奖品的件数的3倍少2件,各种奖品的单价如表所示:一等奖奖品 二等奖奖品 三等奖奖品单价(元/件) 20 14 8数量(件) x(1)用含x的式子表示:二等奖奖品的数量是______件,三等奖奖品的数量是______件;(2)求购买这50件奖品所需的总费用(用含x的式子表示,结果化为最简形式);(3)若二等奖奖品购买了22件,则该校购买奖品共花费多少元?【答案】(1),(2)元(3)该校购买奖品共花费元【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加减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列出对应的式子和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根据二等奖的奖品件数比一等奖奖品的件数的3倍少2件得到二等奖奖品的数量是件,再根据总奖品为50件,求出三等奖的数量即可;(2)根据(1)所求,结合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的单价列式求解即可;(3)根据题意可得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再代入(2)中结果中计算求解即可.【详解】(1)解:由题意得,二等奖奖品的数量是件,∴三等奖奖品的数量是件,故答案为:,;(2)解:元,∴购买这50件奖品所需的总费用为元;(3)解:由题意得,,解得,∴元,答:该校购买奖品共花费元.针对练习41.某社区做核酸检测,甲单独采完样需8小时,乙单独采完样需10小时.现在由甲先单独采样小时,然后由甲和乙合作共同完成采样.完成此次核酸检测采样的时间为( )A.7 B.6 C.5 D.4【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准确计算.【详解】解:设甲和乙合作的时间为x小时,根据题意得:,解得:,(小时),故选:B.2.幻方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谜题,在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填上9个整数,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图中给出了幻方的部分数字,则x的倒数为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倒数的定义,列代数式,等式的性质,设左上角的数为a,左下角的数为b,正中间的数为c,则,求得,设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等于w,则,求得,再根据倒数的定义即可得到问题的答案.【详解】解:设左上角的数为a,左下角的数为b,正中间的数为c,由第一行三个数的和等于第一列三个数的和得,解得,设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等于w,根据题意得,,解得:,x的倒数为故答案为:.3.两地相距,甲、乙两车分别从两地出发,沿一条公路匀速相向而行,甲与乙的速度分别为和,甲从地出发,到达地立刻调头返回地,并在地停留等待乙车抵达,乙从地出发前往地,和甲车会合.(1)求两车第一次相遇的时间(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2)直接写出甲车出发多长时间,两车相距.【答案】(1)两车经过5小时第一次相遇(2)甲车出发时或时或时或时或29时,两车相距【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应用.(1)设经过x小时两车第一次相遇,根据“甲车行驶路程加上乙车行驶路程”列方程求解;(2)设甲车出发t小时与乙车相距分第一次相遇前、后,第二次相遇前、后及甲车到达M地停留等待乙车抵达时五种情况,列方程求解.【详解】(1)解:设经过x小时两车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可得:,解得:,答:两车经过5小时第一次相遇;(2)解:设甲车出发t小时与乙车相距,①两车第一次相遇前,,解得:;②两车第一次相遇后且甲车还未到达N地,,解得:;③甲车到达N地返回M地至两车第二次相遇前,,解得:;④甲车到达N地返回M地至两车第二次相遇后,,解得:;⑤甲车到达N地等待乙车抵达时,,解得:,综上,甲车出发时或时或时或时或29时,两车相距.4.用A,B两种硬纸板做圆柱模型,每个圆柱需要1个长方形做侧面和2个圆做底面.两种硬纸板以如图两种方式裁剪(裁剪后边角料不再利用).A纸板:剪2个长方形做侧面和3个圆做底面;B纸板:剪1个长方形做侧面和4个圆做底面.问需要用A,B两种硬纸板各多少张恰好能做这种圆柱模型1000个?【答案】需要用400张A种硬纸板,200张B种硬纸板【详解】设需要x张A种硬纸板,y张B种硬纸板,根据题意,得,解得答:需要用400张A种硬纸板,200张B种硬纸板.5.一家商店因换季将某种服装打折销售,如果每件服装按标价的5折出售,将亏本20元,如果按标价的8折出售,将盈利40元.(1)每件服装的标价是多少元?(2)该服装每件打几折销售能恰好保证利润率为?(利润率=利润成本)【答案】(1)每件服装的标价是200元(2)打9折销售能恰好保证利润率为【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1)设每件服装的标价是x元,然后根据题意可得方程,进而求解即可;(2)设打m折销售能恰好保证利润率为,然后根据题意可得方程,进而求解即可.【详解】(1)解:设每件服装的标价是x元,根据题意得,解得,答:每件服装的标价是200元;(2)解:设打m折销售能恰好保证利润率为,根据题意得解得.答:打9折销售能恰好保证利润率为.6.西安滨河学校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又来了,初一年级的红歌比赛要在10月14日举行,鸿图A班和鸿瑞B班共有94名学生,(其中鸿图A班人数多于鸿瑞B班人数,且鸿图A班人数不够90名)准备统一购买服装参加比赛,下面是某服装厂给出的服装价格表:购买服装的套数 1套—46套 47套—90套 91套及以上每套服装的价格 60元 50元 40元如果两个班分别单独购买服装,一共应付5120元.(1)若两班联合起来购买服装,则比各自购买服装共可以节省多少元?(2)鸿图A、鸿瑞B两个班各有多少名学生准备参加红歌比赛?(3)如果鸿图A班有10名学生被调去参加年级节目,不能参加红歌比赛,请你为这两个班设计一种最省钱的购买胶装的方案.【答案】(1)元(2)鸿图A班和鸿瑞B班分别有52人、42人准备参加演出(3)最省钱的购买服装方案是两班联合购买91套服装(即比实际人数多购买7套)【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有理数四则混合计算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列出对应的算式和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计算出联合起来购买需付的钱数,然后即可得出节省的钱数.(2)根据题意判断出鸿图A班的学生大于48人,鸿瑞B班的学生小于46人,从而根据两所学校分别单独购买服装,一共应付5120元,可得出方程,解出即可;(3)根据实际人数84乘以单价得购买费用,再计算总人数乘以单价的购买费用,两者比较可得省钱的购买方案.【详解】(1)解:(元).答:两班联合起来购买服装,比各自购买服装共可以节省元.(2)解:∵鸿图A班的人数多于鸿瑞B班的人数,∴鸿图A班的学生人数大于48,鸿瑞B班的学生小于48,设鸿图A班有x人准备参加演出,则鸿瑞B班有人准备参加演出.由题意,得.解得,∴.答:鸿图A班和鸿瑞B班分别有52人、42人准备参加演出.(3)解:∵鸿图A班有10人不能参加比赛,∴鸿图A班有(人)参加比赛,∴两班参加演出的人数为.(人).若两班联合购买84套服装,则需要(元).但如果两班联合购买91套服装,只需(元).∵.∴最省钱的购买服装方案是两班联合购买91套服装(即比实际人数多购买7套).7.某次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目,其中三位同学的得分如表;人名 答对题数 答错或不答题数 得分小明 20 0 100小丽 14 6 64小红 19 1 94问题:(1)由如表可知,每答对一道题得______分,答错或不答得______分;(2)若小军同学的得分为76分,请问小军答对了几道题?(3)有同学说他的得分为80分,请问合理吗?说说理由.【答案】(1)5,(2)小军答对了16道题;(3)不合理,理由见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设每答对一道题得x分,设答错或不答得y分,分别根据小明和小红的得分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2)设小军答对了m道题,则答错或不答道题,根据小军同学的得分为76分,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3)设该同学答对了a道题,则答错或不答道题,根据有同学说他的得分为80分,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1)解:设每答对一道题得x分,由题意得:,解得:,∴每答对一道题得5分;设答错或不答得y分,由题意得:,解得:,∴答错或不答得分,故答案为:5,;(2)解:设小军答对了m道题,则答错或不答道题,由题意得:,解得:,答:小军答对了16道题;(3)解:不合理,理由如下:设该同学答对了a道题,则答错或不答道题,由题意得:,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有同学说他的得分为80分,是不合理的.8.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新学期,两摞规格相同的数学课本整齐地叠放在讲台上,左边一摞有3本,右边一摞有6本,请根据图中所给出的数据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知识运用】(1)求每本书的厚度和课桌的高度分别是多少cm?(2)当课本数为x(本)时,请写出同样叠放在桌面上的一摞数学课本高出地面的距离(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综合应用】(3)若桌面上有54本与题(1)中相同的数学课本,整齐叠放成摞,若有16名同学各从中取走1本,求余下的数学课本高出地面的距离.【分析】(1)让高摞书距离地面的距离减去低摞书距离地面的距离后除以3即为每本数的高度;让低摞书的高度减去3本书的高度即为课桌的高度;(2)高出地面的距离=课桌的高度+x本书的高度,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3)把x=54﹣16代入(2)得到的代数式求值即可.【解答】解:(1)书的厚度为:(88﹣86.5)÷(6﹣3)=0.5cm;课桌的高度为:86.5﹣3×0.5=85cm.故答案为:0.5;85;(2)∵x本书的高度为0.5x,课桌的高度为85,∴高出地面的距离为(85+0.5x)(cm).故答案为:(85+0.5x)cm;(3)当x=54﹣16=38时,85+0.5x=104cm.故余下的数学课本高出地面的距离是104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列代数式,得到课桌的高度及每本书的厚度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