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第八章第2课时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山东专用)(共3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第八章第2课时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山东专用)(共39张PPT)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1
第2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阻力对物体 运动的影响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
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
牛顿第一定 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 _________________时,总保持_________
_____状态或 _____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
律,也叫作_______定律
阻力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匀速直线
运动
静止
惯性
惯 性 概念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 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理解 ①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②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可以说物体“具有惯性”“由于惯性”
影响 因素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是否受力均无关。物体的_______越大,惯性就越大
利用 撞击锤柄下端使松动的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跳远前助跑;拍除衣服上的灰尘;洗衣机脱水;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防范 减速慢行;保持车距;系好安全带;汽车安全气囊;乘坐公交车时抓好扶手
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质量
质量
1.(2022·广西百色)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B.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C.牛顿第一定律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小轿车行车时司乘人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B
2.(2023·安徽)如图所示,汽车上配有安全带和头枕,司机和乘客都必
须系好安全带。当向前行驶的汽车分别出现突然加速、紧急刹车两种状
况时,对乘车人员起主要保护作用的分别是(   )
A.头枕、头枕
B.安全带、安全带
C.安全带、头枕
D.头枕、安全带
D
3.(2022·广西贺州)正在冰面上滑动的冰壶,如果冰壶所受的外力同
时消失,那么它将(   )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改变原来运动的方向
C.做加速运动
D.立即停下来
A
此考点是常考点!
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含义:
①确实不受任何外力(理想情况);
②所受力的合力为0。
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同一
相等
相反
同一条直线上
大小和方向
静止

速直线运动
不变
改变
4.(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小荣站在水平放置的体重计上测量
体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荣对体重计的压力就是小荣受到的重力
B.小荣对体重计的压力与她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地面对体重计的支持力与体重计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小荣受到的重力与体重计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5.(2023·湖南衡阳改编)如图所示,磁性黑板刷吸在竖直悬挂的黑板上,
黑板由铁质材料制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板刷受到的重力与黑板刷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B.用垂直于黑板的力压黑板刷时,黑板刷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黑板刷对黑板的吸引力与黑板对黑板刷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D.黑板刷受到的重力与黑板对黑板刷的吸引力是一对平衡力
A
6.(2023·江西)我国的“复兴号”动车组具有高速、平稳等运行特点。如
图所示,某乘客将一枚硬币立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动车窗台上,由于硬币具
有 _____,它能与动车一起继续向前运动,“纹丝不动”的硬币受到的重
力与窗台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 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
力”)。
惯性
平衡力
此考点是常考点!
平衡力的条件:
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
异体、等大、反向、共线。
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惯性的理解和应用的模板
1.惯性的理解

2.运用惯性解释现象
(2022·四川自贡)小强和爷爷周末乘车去游玩,下列有关惯性的说
法正确的是(   )
A.小强和爷爷都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B.汽车紧急刹车时,小强向前倾,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驾驶员踩刹车后,汽车仍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
1.(2023·广西)如图,在抛绣球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拿在手中的绣球具有惯性
B.抛离手后的绣球没有惯性
C.下落的绣球速度越来越小
D.离手的绣球速度保持不变
A
2. (2023·广东)如图所示,公交车上的乘客都拉好了
扶手,当车的运动状态突然发生改变时,乘客都向东倾,产生此现象的
原因可能是(   )
A.车由静止突然向东起动
B.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加速
C.车匀速前行时突然减速
D.匀速倒车时突然减速
C
3.(2021·江苏无锡)如图所示,当铁锤的锤头松动时,握住铁锤的木柄
迅速向下撞击坚硬的木凳,锤头会紧紧地套在木柄上。这是因为木柄撞击
木凳时(   )
A.锤头由静止变为运动,木柄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B.锤头由运动变为静止,木柄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C.木柄由静止变为运动,锤头由于惯性仍要保持静止状态
D.木柄由运动变为静止,锤头由于惯性仍要继续向下运动
D
4.(2020·济南莱芜)一辆公交车正沿着笔直的公路向前行驶,车的水平
仪表板上放着一杯水,如图所示。司机张师傅发现有人横穿公路,突然
一个急刹车。此时,杯中的水可能会(   )
A.仍然保持水面水平
B.从行驶方向的前方一侧溅出来
C.从行驶方向的后方一侧溅出来
D.溅出来但无法判断从哪侧溅出
B
5. (2023·烟台)2023年5月21日中国羽毛球队在苏迪曼
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的决赛上取得胜利,实现三连冠的同时第13
次捧起苏迪曼杯。比赛中,当运动员用球拍击打羽毛球后,羽毛球高速飞
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___,打出去的羽毛球继续前进是因为
羽毛球具有_______,羽毛球最终会落到地面上,是由于受到_______的作
用。
运动状态
惯性
重力
6.(2023·江苏苏州)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套有扎紧的气球,管中装
有适量水,处于竖直静止状态(图甲)。手握管子突然_______(选填“向
上”或“向下”)运动时,气球突然变大(图乙),此时手对管子竖直向上
的力 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管子总重,该现象的产生
是由于_____具有惯性。
向上
大于

1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
2.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所受阻力大小的方法: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大小。
3.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每次实验时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自由滑下,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________相同。
(2)转换法的应用:通过________________ 来判断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3)科学推理法的应用:若物体不受阻力,运动的物体将一直做______________。
【分析、评估与交流】
4.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的受力分析:小车受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
5.小车到达水平面后能继续向前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________。
6.小车在水平面上最终停下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 。
7.小车从斜面下滑的过程中涉及的能量转化:__________________ 。
8.根据实验数据、现象分析,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9.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远;若物体不受阻力,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
3.(1)初速度 (2)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不同 (3)匀速直线运动
4.摩擦力、重力、支持力
5.惯性
6.受到阻力的作用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
1.(2023·湖北鄂州)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同学们分组进行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都使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
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
速度
(2)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实验时记录的内容见表。
接触面材料 小车受阻力情况 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s/cm
毛巾 大 23.2
棉布 较大 45.3
木板 小 97.5
同学们分析表中内容,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
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进一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不受阻力
作用时,运动的小车将 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除了用到实验推理的方法外,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_____
法。
做匀速直线运动
转换
【拓展设问】
(4)通过实验探究后,同学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5)三次实验通过改变 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
(6)实验中,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目的是用来反映小车
__。
A.受到阻力的大小 B.运动速度的大小
(7)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的功分别为W1、W2,做功
的功率分别是P1、P2,则W1_____W2,P1 _____P2。(均选填“>”“=”或
“<”)
改变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A


(8)小明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假设受到
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你认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____。
D
2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装置
2.主要实验器材的作用
(1)定滑轮的作用:减小摩擦,改变________________ 。
(2)选择小车而不选择木块的原因:减小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3)实验中可选择卡片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卡片受到的________较小,可忽略其对实验的影响。
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保持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改变两边所挂钩码的数量,研究________ 关系。
(2)保持两边钩码质量相同,扭动小车或纸片,研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________________ 。
(3)保持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两边钩码质量相等,用剪刀剪开卡片的目的是研究两力是否作用在______________上。
【分析、评估与交流】
4.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实验结论】
5.作用在________ 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并且在______________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参考答案
2.(1)力的方向 (2)摩擦 (3)重力
3.(1)力的大小 (2)在同一条直线上
(3)同一物体
5.同一物体 相等 相反 同一条直线
2.(2023·黑龙江绥化节选)如图甲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把小车放在比较光滑的水平桌面上,用手按住小车不动,在两托盘中
放入质量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小车静止;在两托盘中放入质量不相等的砝
码,放手后小车运动,这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 _________。用手按住小
车不动,把两个托盘放在小车的同一侧,放入质量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小
车运动,这说明相互平衡的两个力 _________。
(2)把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两托盘砝码质量相等,使小车静止,将
小车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观察到小车 _________,这说明相互平衡的
两个力作用在 _____________。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扭转回来
同一条直线上
【拓展设问】
(3)如果再将小车换成弹簧测力计,左右两盘各放入重5 N的砝码,则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N。
(4)小芳同学建议将实验器材进行改进,如图所示,M为一轻薄塑料片,
实验中所用的钩码均为100 g,不计绳重及摩擦(g取10 N/kg)。
5
①在图乙的装置中滑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
②小明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③当左右两端同时各挂1个钩码时,塑料片静止,其左端受到的拉力F1与
右端受到的拉力F2的方向_______;当左端再挂上一个钩码时,如图丙所
示,塑料片将做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此时塑料片受到
的合力为____N。
④在图乙实验的基础上,用剪刀将塑料片从中间剪断,断开的塑料片向两
边加速运动,说明不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_______(选填“能”或“不
能”)平衡。
改变力的方向
减小卡片重力对实验的影

相反
变速
1
不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