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课件(共32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课件(共32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
形式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指可以形式化表达的理性思维,
有固定路线图,是常规思维。
非形式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
是常规思维与非常规思维结合的思维,
是固定与非固定路线图的结合。
第2单元
逻辑思维
第3单元:辩证思维
第4单元:创新思维
第十一课 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核心考点 2022年 2023年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北京卷7
科学思维的特点、意义 北京卷17;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浙江6月28;广东卷16;湖北卷13
逻辑思维规则 判断 海南卷20 山东卷12;新课标Ⅱ卷23;辽宁卷15;
浙江6月27;湖北卷21(2);湖南卷15;
归纳 海南卷22 江苏卷12
推理 山东卷18⑴;北京卷8;辽宁卷16;海南卷21 山东卷13;浙江1月28、29;浙江6月32;
湖北卷12;湖南卷15;江苏卷20(2);
北京卷7、18(3)
辩证思维方法 山东卷9;辽宁卷20(2) 湖南卷20(3);辽宁卷19(2);
创新思维能力 山东卷13 新课标Ⅱ卷40(2);江苏卷13山东卷17;
辽宁卷15;浙江1月34;广东卷20(3);
北京卷6;湖北卷14;
最新考情分析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发散思维的客观基础,含义,特点
发散思维的技法
发散思维优点缺点
聚合思维的客观基础,含义,特点
聚合思维的方法与功能
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含义
逆向思维的主要方法
如何正确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逆向思维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考点一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参看一轮提纲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1.为什么需要发散思维?(客观基础)
一、发散思维的方法
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和关系,不同的性质和关系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人们已经认识的事物性质和关系、功能和作用,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了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质和关系,寻求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功能和作用,需要运用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运用:
一题多解、一物多用……
2.发散思维的含义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3.发散思维的特征
发散思维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向新奇、独特之处想,是扩散、辐射。
4.发散思维的具体方法
主要是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
① 检核表法 ② 信息交合法 ③ 头脑风暴法
检核表法是一种强制思维发散的技法,主要从他用、借用、改变、扩大、缩小、代替、调整、颠倒、组合等9个方面进行思维发散。
一、发散思维的方法
方法 思考方向 举例
他用 现有事物有无其他用途,或者稍加改变后是否可作他用 如尼龙丝最初只用于军事,而尼龙袜就是将尼龙丝的用途进行了“迁移”。
借用 能否引入其他领域成功的办法解决某个问题? 如医生引入微爆破技术消除肾结石。
改变 改变现有事物的形状、颜色、意义、式样等,会产生什么结果 如将平面镜改为多种曲面镜,制成哈哈镜。
扩大 现有事物能否另外加些什么 伸一伸、扩一扩行吗 如在两块玻璃之间加扩大入某些材料,制成防震、防碎、防弹的新型玻璃。
缩小 现有事物能减少什么 变小、变轻、变短、浓缩将会如何 如微型计算机、压缩饼干、折叠伞等。
代替 现有事物能否用其他材料、工艺等来代替 如电子表代替机械表。
调整 调整顺序、速度、程序会怎么样 如飞机诞生之初螺旋桨装在头部,后来装到顶部,便成了直升机。
颠倒 正反互换会怎么样 倒转事物的因果关系会如何 如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电能也可以转化成化学能。
组合 把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组合起来怎么样 如带橡皮的铅笔、带微型电扇的太阳帽、印有火车时刻表的一次性纸杯等。
检核表法
4.发散思维的具体方法
① 检核表法 ② 信息交合法 ③ 头脑风暴法
一、发散思维的方法
含义:是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
作用:通过信息交合法,可以将事物可能具有的组合“一网打尽”,供人们筛选。
条件一:市场上已有的某些产品:
台灯、钢笔、书桌等。
条件二:受人们欢迎的某些产品功能:
驱蚊、提神、散热等。
4.发散思维的具体方法
① 检核表法 ② 信息交合法 ③ 头脑风暴法
一、发散思维的方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
以会议的形式开展,要求有人主持会议,会议有讨论的主题。
这种会议的原则是“延迟评判”“以量求质”。
在会议进入自由畅想阶段,不宜过早地评判他人以及自己的设想,以利于其他设想能够顺利地产生。
以尽可能多的数量来保证创新设想的质量。
5.发散思维的作用
6.更好地运用发散思维
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还需要其他思维因素的积极参与。
思维发散的效果,与人们知识和经验的多少、实践能力的高低等密切相关。
积极作用:发散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而且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
局限性:仅仅依靠几种思维发散技法,难以产生理想的结果。
一、发散思维的方法
1.为什么需要聚合思维?(客观基础)
二、聚合思维的方法与功能
不同事物之间,不论其差异有多大,总会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具有可通约性。为了揭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事物的整体发展,需要运用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运用:
阅读文章时提炼中心思想;做题时选择最佳答案;复习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
2.聚合思维的含义
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3.聚合思维的特点
聚合思维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
它把有关信息集中起来,从中寻找联系,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4.聚合思维的具体方法
在思维聚合的过程中,需要多次运用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
5.聚合思维的重要功能
聚合思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围绕这个轴心来进行。它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从而把看似互不相关的知识贯穿起来,聚焦所要解决的问题。
科学家在科学实验中从已知的各种资料、数据和信息中归纳出科学结论;
公安人员在破案时,分析各种现象、各类可疑人员,推测作案嫌疑人员。
企业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发展方案……
二、聚合思维的方法与功能
6.辩证地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二、聚合思维的方法与功能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客观基础: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认识对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
(1)辩证地认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2)辩证地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
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
在一定意义上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只有在两翼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下,事情才能办好,科学才能进步,真理才能发展。
首先,以题目的要求为出发点,搜索我们所接触过的很多人,如街坊邻里、亲戚朋友、家庭成员、老师同学等。这是思维发散的过程。
然后,对这些人进行比较,从中选定最值得尊敬的人。这是思维聚合的过程。
但是,问题至此还没有解决。只有综合考虑我们对这个人的印象、与他的各种联系,以及对他的看法等,才能归纳、概括出他的哪些品质或表现最值得尊敬。只有在思维经过“发散一聚合一发散一聚合”的几个循环后,文章才能做到构思比较全面、重点比较突出。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写一篇题为《我最尊敬的人》的记叙文,你会如何构思?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含义
特点
方法
检核表法
信息交合法
头脑风暴法
作用
含义
特点
方法:比较、分析、抽象、归纳、演绎、综合等
功能
客 观基 础
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知识小结
1. 为了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质和关系,寻求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功能与作用,人们常常需要运用发散思维。发散思维( )
①让注意力直接对准所思考的目标
②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③是从一个出发点向四面八方想
④能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2.某农场运用生物技术,把杂草生活垃圾变成有机肥料,施放到农田,用来生产粮食、蔬菜;粮食蔬菜的一部分用来养猪,猪粪与杂草混合,加工成牛饲料;再把牛粪与杂草混合制成高效农肥,经处理后回施到水田,成了养鱼的饵料。在这一良性生态循环中的农场里没有废料排放,避免了环境污染,土地能重复耕种,解决贫瘠问题。这说明良性生态循环农场的建立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
A.想象 B.发散思维 C.灵感 D.聚合思维
D
3.“决策听证制度”是当前进行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听证制度,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且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然后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这种听证制度,实际上体现了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它体现的思维方法是(  )
A.逆向思维的思维方法
B.辩证思维的思维方法
C.发散思维的思维方法
D.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相结合的方法
D
4.李强总理强调要推动领导干部多到一线去。高手在民间,各级干部要多去基层调研,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2023年4月,他在云南调研时,主持召开座谈会,与各方就沿边地区产业发展和对外合作情况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到基层调研是运用( )。
①类比推理,搜集信息找到必然联系
②科学思维方式,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③头脑风暴法,听取民意、集思广益
④联想思维,发挥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考点二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参看一轮提纲
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1.为什么需要逆向思维?(客观基础)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有意识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
2.逆向思维的含义
如果把原有的思路叫作正向思维,那么一切与原有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
按照常规的思路、遵照事物发展的自然过程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逆向思维的方法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变挫折、困境等“不利事”为“幸运事”;
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可以变废钢、废气为宝;
在国家发展中遇到了危机, 我们也可以变“危”为“机”,将危局转化为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契机。
2.逆向思维的方法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①原因:事物的存在总有一定的结构顺序,不同的结构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
②作用: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最初电烤炉(热源在下方、食物在上方——食物熟,但是油迹斑斑)
如今的烤箱(热源在上方,食物在下方——食物熟,避免油渍四溅)
人在外面,把动物关在笼子中(人开心,动物不开心)
人关在游览车里,把动物放出来(人开心、动物也开心)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已有的与事物结构顺序相关的认识作反向思考。比如,将已有认识中的左右、上下、前后、正反、内外、大小、对称与不对称、平面与立体、方形与圆形等作交换性思考。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①原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
②作用:对事物存在状态(动与静、冷与热、甜与苦、吸引与排斥、模糊与精细等)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进而产生新的认识。
过去人们上下楼梯是人动而楼梯不动,有人通过逆向思维设想,能否把人和楼梯的动静状态进行转换,楼梯动而人不动呢?于是就有了自动扶梯。
2.逆向思维的方法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①原因:事物的功能,即有用还是无用,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作出的评价和取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人们的需要也会发生变化。
②作用: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无用——有用 (变废为宝)
消极作用——积极作用 (以毒攻毒)
功能反向转化 (用锅炒热菜——用锅炒冰淇淋)
2.逆向思维的方法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①原因:事物都处于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②作用: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1877年,爱迪生在改进电话时发现,传话器里的间膜随着说话的声音会引起相应的颤动。那么,爱迪生想,反过来,同样的颤动能不能转换为原来的声音呢?结果根据这一想法,爱迪生又完成了一项重大发明——留声机。
2.逆向思维的方法
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材料一:某公司的老板经常换位思考,站在被管理者的立场上去思考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材料二:看电影总是人静坐、电影画面滚动。有人逆向思维,让人动起来,画面静下来。将一幅幅连续变化的图画挂在地铁的墙壁上,乘客坐在列车里,向窗外望去,可以欣赏到引人入胜的动画电影。
材料三: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人们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利用,变废为宝。
材料四:人们可以从水温的变化推知水的体积的变化,也可以从水的体积变化推知水温的变化。温度计由此产生。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即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2.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合理有效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必须掌握正向思维的“正”。
3.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总结:逆向思维应注意的问题
相关链接:逆向思维不是什么事都“倒着来”“对着干”的逆反心理,不是别人讲“中心”而我唱“边缘”,不是他人主张“正统”而我故意扮成“另类”。那种在自然科学领域不讲事物的确定性和精确性,在社会生活领域拒斥理想和崇高的思潮,就其思维方法而言,都不是我们所倡导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
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含义
逆向思维的含义
逆向思维的方法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1.2020年11月15日,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领导人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会后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伴随着RCEP的执行,大量的外国产品与企业涌入我国,有的人惊慌失措,大喊:“狼来了!”有的人却说:“这是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抓住相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与狼共舞。”第二种说法是从哪个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  )
A.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B. 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C.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D. 对已有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C
2.甲从网上买了一箱水果,收到货后发现有半箱水果是坏的,商家却拒不退换货,实在没有办法,甲就到超市买了两箱特别好的水果,然后拍照给商家做评价“花了一箱水果的钱,却收到了两箱水果,感谢卖家买一赠一,水果个个饱满新鲜,真是太划算了”。几天过后,该店已经被投诉关闭了,评论里都是买家在说,为什么自己收到的水果品质很差以及催问商家何时发送赠送的那一箱水果。由此可见( )
①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的效果更好
②创新思维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③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互为前提、互相补充
④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3. 城市治理:“边角料”变“幸福园”: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通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宁波市某社区近500米长、10米至30米宽的铁路沿线地块,是无人认领的城市“边角料”,每年都需花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集中整治清理。去年初,社区邀请居民代表一连开了几次议事会,专题商讨治理问题,大到筹款、立项、规划,小到选绿植、铺管道,面对这个“家门口”的项目,居民似乎有提不完的意见、说不完的想法。如今,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这里已成为居民的“幸福园”。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建设的点睛之笔,是城市公园的良好补充。城市更新,既要关注"大块头",也要布局“小而美”。青岛李沧区提出将口袋公园建设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建设集绿化、美化、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理念,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将城区的屋前房后、废弃地、边角地等进行改造绿化,变成精致小巧的"口袋公园",让居民转角即遇见“美”。
结合材料,从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角度,说明城市建设中是如何将“边角料”变为“幸福园”的。
结合材料,从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角度,说明城市建设中是如何将“边角料”变为“幸福园”的。
①运用逆向思维,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将城市的“边角料”变成美丽风景;
②运用发散思维,召开居民议事会,开展头脑风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口袋公园蝶变为居民“幸福园”;
③运用辩证思维,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思考问题,既关注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又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把握口袋公园建设与社区建设的对立统一,让群众在“小而美”的口袋公园中体会到“微幸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