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在思维领域中的延伸和具体化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辩证思维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认识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核心考点 2022年 2023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北京卷7科学思维的特点、意义 北京卷17;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浙江6月28;广东卷16;湖北卷13逻辑思维规则 判断 海南卷20 山东卷12;新课标Ⅱ卷23;辽宁卷15;浙江6月27;湖北卷21(2);湖南卷15;归纳 海南卷22 江苏卷12推理 山东卷18⑴;北京卷8;辽宁卷16;海南卷21 山东卷13;浙江1月28、29;浙江6月32;湖北卷12;湖南卷15;江苏卷20(2);北京卷7、18(3)辩证思维方法 山东卷9;辽宁卷20(2) 湖南卷20(3);辽宁卷19(2);创新思维能力 山东卷13 新课标Ⅱ卷40(2);江苏卷13山东卷17;辽宁卷15;浙江1月34;广东卷20(3);北京卷6;湖北卷14;最新考情分析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考点一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参看一轮提纲(一)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一、质量互变规律1.质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3.量与质的区别2.量(二)量变与质变一、质量互变规律1.是什么?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2.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一、质量互变规律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神十五任务是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六次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神十五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从神十五航天员这一次太空驻留开始,完成基本构型建造的空间站将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作为空间站任务以来平均年龄最大的一个乘组,神十五航天员飞出了自己的圆梦之旅。费俊龙在完成神六任务的17年后再度飞天,张陆是等待12年后首次出征太空,而对我国首批航天员邓清明来说,更是“振翅”20多年,与任务一次次擦肩而过,此次终于如愿进入太空。神十五“圆梦”乘组的飞天轨迹,勾勒的是为梦想而坚持的奋斗足迹。邓清明坚守飞天初心,把永不停歇训练当作常态,对他来说,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不允许当任务来临的时候却没有准备好。费俊龙豪迈自信,他说,虽然年龄最大,但我们的飞行本领一直保持在青春状态。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谈谈你对“神十五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的理解。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谈谈你对“神十五任务既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一棒”的理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这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神十五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发展的关节点,意味着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圆满结束,也意味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这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考点二 把握适度原则参看一轮提纲2. 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①度的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②关节点的含义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在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③度与关节点的关系一、适度的含义1. 度与关节点(临界点)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要遵循适度原则二、掌握适度原则1.适度原则的必要性: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2.适度原则的含义 :3.适度原则的要求 :(1)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尺寸”,不犯极端化错误。(2)遵循适度原则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P84(3)当我们不需要事物的某种质的状态时,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小满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第八个节气,与大暑小暑、大雪小雪、大寒小寒等不同,二十四节气中并无大满这个节气,这与中国传统文化讲“中庸”之道,忌讳“太满”“大满”,认为“物盈则倾”“物极必反”的观点相一致。这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飞跃性发展②创造条件促使矛盾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③处理好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间断性的关系,把握适度原则④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D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关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安宁,也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稳定。调查发现,我国的家庭教育中,有70%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合格,其中30%是过分保护,30%是过分监督,还有10%的家长是严厉处罚。这些不合格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是青少年承受挫折的能力差,适应能力差,甚至走向家长教育期望的反面。 民法典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为处理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提供了准则。父母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在“依法带娃”的同时,也要对孩子的成长有更理性的期待,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用辩证思维方法,谈谈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成长有更理性的期待应如何正确运用适度原则。用辩证思维方法,谈谈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成长有更理性的期待应如何正确运用适度原则。①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②对孩子成长有更理性的期待,家长要坚持“依法带娃”,防止过分保护、过分监督和惩戒失当,推动子女的发展和成长到最佳状态;③家长也应积极创造条件,促成孩子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使其达到家长所期望的存在状态。当人们沉溺于“指尖社交”,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时,颈椎病就找上门了。据清华大学力学专家分析,在人们低头时,前屈极限(下巴碰到胸骨的状态)只能是45°,前屈幅度达到30°,就会影响到颈椎;长期处于极度前屈的异常稳定状态,则会对颈椎造成伤害。因此“低头族”患颈椎病的概率极大。有关研究显示,当前,青少年的幸福感与花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的时间密切相关。为此,研究人员建议,青少年想要更快乐,需限制“屏幕时间”,最好把玩智能手机、电脑游戏等的时间控制在每天两小时以内。 结合材料,从思维方式上说明应如何把握适度原则。①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由于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时,颈椎病就找上门,青少年玩智能手机、电脑游戏等要坚持适度原则。②遵循适度原则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青少年想要更快乐,需限制“屏幕时间”,最好控制在每天两小时以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