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课件(共23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课件(共23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
形式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指可以形式化表达的理性思维,
有固定路线图,是常规思维。
非形式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
是常规思维与非常规思维结合的思维,
是固定与非固定路线图的结合。
第2单元
逻辑思维
第3单元:辩证思维
第4单元:创新思维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在思维领域中的延伸和具体化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把握适度原则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核心考点 2022年 2023年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北京卷7
科学思维的特点、意义 北京卷17;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浙江6月28;广东卷16;湖北卷13
逻辑思维规则 判断 海南卷20 山东卷12;新课标Ⅱ卷23;辽宁卷15;
浙江6月27;湖北卷21(2);湖南卷15;
归纳 海南卷22 江苏卷12
推理 山东卷18⑴;北京卷8;辽宁卷16;海南卷21 山东卷13;浙江1月28、29;浙江6月32;
湖北卷12;湖南卷15;江苏卷20(2);
北京卷7、18(3)
辩证思维方法 山东卷9;辽宁卷20(2) 湖南卷20(3);辽宁卷19(2);
创新思维能力 山东卷13 新课标Ⅱ卷40(2);江苏卷13山东卷17;
辽宁卷15;浙江1月34;广东卷20(3);
北京卷6;湖北卷14;
最新考情分析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考点一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参看一轮提纲
1.形而上学思维
一、辩证思维的含义
形而上学思维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2.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的客观基础:
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着的。
—— 经历了一个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
3.辩证思维的发展历程
一、辩证思维的含义
古代人以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和矛盾运动(自发)。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自觉地、系统地研究辩证思维,但这时的研究大多带有唯心主义性质。(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思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学说。
在当代,随着社会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研究复杂大系统的系统科学的兴起与发展,辩证思维学说得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
区别 整体性 动态性
含义 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原因 任何认识对象都是由它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过程,就必须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
作用 ①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 ②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③辩证思维的整体是有层次之分的。辩证思维是把多层次、多视角的认识综合起来,整体性地思考问题。 ①事物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②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联系 ①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但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哲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辩证思维强调动态性,但不排斥相对的静态性。(哲学: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③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的。
二、辩证思维的特征
二、辩证思维的特征
辩证思维和诡辩论的根本区别
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诡辩,不是真正的辩证思维。
—— 是否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诡辩:故意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的要求,为错误论点作辩护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论证。常见的诡辩术有偷换概念、偷换论题、机械类比、轻率概括等。
例如:顾客对小吃店服务员说:“你们这儿是怎么搞的?啤酒里有苍蝇!”服务员回答:“啊,不要紧,我们这儿的苍蝇不会喝很多酒。”
1.在对沙尘暴的科学考察中,部分科学家认定,人为破坏是沙尘暴形成的首要原因。风力、气温、降水等是形成沙尘暴的基本因素,土壤表层沙化是主要原因。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人们为了暂时的经济利益而滥垦、滥牧、滥伐,严重破坏了土壤表层,造成了土壤表层沙化,给环境造成巨大危害。这一事实说明在思维方法方面应( )
A.坚持整体性的辩证思维
B.坚持动态性的辩证思维
C.坚持联系的观点
D.坚持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
A
2.2022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并参观项目成果展览,充分肯定C919大型客机研制任务取得的阶段性成就。他强调,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一以贯之、善始善终、久久为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材料蕴含辩证思维特征的选项是( )
A.坚持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过程的渐进性和飞跃性
B.坚持整体性思维和坚持动态性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C.坚持联想思维和超前思维,砥砺前行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D.复合判断和归纳推理方法助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困境
B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考点二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参看一轮提纲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 综合
区别 含义
常用方法
特征
优点缺点
联系
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功能分析、因果分析等多种方法,认识被研究的对象。
(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对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分析。
判断下列属于何种分析思维的方法?
1.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6.0g左右的盐分就可以。饮食上盐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身体健康,尤其是高血压的人更不应该摄入过多的盐分。
2.西瓜为夏季之水果,果肉味甜,能降温去暑;种子含油,可作消遣食品;果皮药用,有清热、利尿、降血压之效。
3.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原因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
4.由于大脑在睡眠状态下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脑细胞能量贮存。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提高脑力。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功能分析
因果分析
功能分析
具体方法 解决问题
科学研究 ①定性分析: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的分析 质:有没有、
是不是
②定量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 量:有多少
③功能分析: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 有什么作用
④因果分析: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发生或变化原因的分析 为什么
分析 综合
区别 含义
常用方法
特征
优点缺点
联系
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功能分析、因果分析等多种方法,认识被研究的对象。
(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对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分析。
分析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
①优点:精确。
②局限性:对整体缺乏概括,难免产生片面认识。
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2)哲学中的综合,通过辩证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整体性是综合方法的重要特征。
①优点:整体性。
②局限性:任何一次综合的结果都只是对认识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
一、分析与综合
1.牛顿用三棱镜把日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顺序排列着的彩色光带,这就是光的色散。把光波分解成频谱,分别研究各个成分的波长,这才明确了光的颜色的本质。在这里,牛顿运用的是(  )
A.分析的方法    B.综合的方法
C.演绎的方法 D.归纳的方法
A
2.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下列体现运用综合这一思维方法的是(  )
A.深入实践,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B.研究植物,分别研究其根、茎、叶、花、果各自的结构形式、功能等
C.对获取的大量材料进行鉴别和筛选
D.把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的表现统一起来考察,才能正确评价这个学生
D
分析 综合
区别 含义
常用方法
特征
优点缺点
联系
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功能分析、因果分析等多种方法,认识被研究的对象。
(2)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对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的分析。
分析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
①优点:精确。
②局限性:如果认识只局限在问题的“点”上,就难免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
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1)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2)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综合方法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整体性是综合方法的重要特征。
①优点:整体性。
②局限性:任何一次综合的结果都只是对认识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
1.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2.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
3.综合是分析的先导,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要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
一、分析与综合
1.一位高明的医生在诊断病人的病情时,总是从总体上着眼的,即当他把病人这一有机体的某个部分分解出来加以考察的时候,总是以该病人这一活的有机整体、有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为前提,否则就难以诊断病情。这说明(  )
A.分析是综合的基础
B.综合是分析的先导
C.分析为综合做准备
D.没有科学分析的综合是空洞抽象的
B
2.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也就是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在1990年时达到2.1的世代更替水平(实现人口稳定须达到的生育水平),随后开始逐渐下降。2000年至今,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5—1.6之间,属于严重少子化。生育水平之所以下降得这么快,一部分原因是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但根本原因还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妇女的劳动参与增加等。材料中对我国生育水平下降问题的看法(  )
①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
②运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③是单纯的分析,没有综合
④运用共变法寻求事物的因果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3.杭州师范大学王称舟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阐述了把诗词读“厚”与读“薄”的关系。读懂读透诗词字里行间的丰富内涵,充分感受诗词穿越时空的情感,充分体味作者生前的温度,这样就把诗词读“厚”了。在此基础上把诗词读“薄”,聚焦诗词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信息,形成对诗词的整体感悟。在整体认识中,把人、情、事等要素融会贯通,进一步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诗词时空情感的张力。从分析与综合的角度看,读“厚”与读“薄”的关系,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读“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以获得对认识对象完整的认识
B.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分别加以认识,这样就把诗词读“厚”了
C.读“薄”为读“厚”做准备,以读“厚”的结果又指导读者对诗词作新的解读
D.在读“厚”的基础上读“薄”,以读“薄”的结果指导读者进一步把握诗词
D
4.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家庭教育的专门法律。 近年来,从家庭虐童事件到校园霸凌,从未成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出到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这引起了社会对未成年人教育问题的高度关注。有关机构通过对大量案件的调查研究发现,家庭结构不完整、监护人无暇顾及家庭教育、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学校教育和社会监管不到位等都会导致未成年人教育问题。 在大量社会调查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国家制定了以家庭责任、国家支持和社会协同为主要篇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6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抚养权变更纠纷案,并针对监护人监护失职的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规定,发出了全国第一例《家庭教育令》,责令监护人多关注被监护人的生活状况等,如违反裁定,法院将视情节轻重,对其予以训诫、罚款、拘留。随后北京、山东、重庆等多地法院在本法的指导下,也发出了《家庭教育令》。
结合材料,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从出台到实施的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从出台到实施的过程。
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分析是综合的基础,为综合做准备。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研究机构通过对大量案例的调查,分析出未成年人教育问题频发的多方面原因。在大量调查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②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要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分析了抚养权变更纠纷案中监护人监护失职的情况,发出了指导监护人的《家庭教育令》。
5(2023·广东深圳·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民法典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合同内容出现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 陈某通过中介公司的推介与业主刘某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约定,刘某将登记在其个人名下一套商品房以市场价110万元出售给陈某,定金为5万元;如果一方不履行合同,应支付违约金15万元,合同签订后陈某向刘某支付了5万元定金并向中介公司支付了2.2万元服务费. 刘某回家后,将该事实告诉妻子宋某,宋某觉得该房屋售价和自己的预期差距巨大,且自己没有签字,认为合同无效。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判断该合同是否有效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为综合做准备;综合是分析的先导,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在相关法律规定的指导下,具体分析本案中陈某是否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是否违背法律规定等情形,在此基础上作出综合判断。陈某签订的合同有效。
6(2023·辽宁·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筚路蓝缕破茧成蝶】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建的南京长江大桥突然遭遇国外钢材断供。面对桥梁钢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周恩来指示要炼出我们自己的“争气钢”,并将自主研发桥梁钢的任务交给鞍钢。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鞍钢集结全厂力量开展技术攻关。技术人员根据钢材用途的特殊要求,研究并确定桥梁钢的强度、韧性等各项参数,以及碳、锰等元素不同占比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定含量的碳和锰能够提高钢材的强度和硬度,但当它们的含量超过一定比例时,会带来钢材塑性、韧性等性能不同程度的下降。技术人员经过不断对比、调整,确定钢材的屈服强度、化学成分及配比。与此同时,他们对生产环节也进行了技术改造,结合一线工人的实践,通过大量实验、反复测试,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取得了研发的成功。工人们日夜奋战,在短时间内生产出了“争气钢”,满足了南京长江大桥建设的需要,填补了我国建设大跨度桥梁钢种的空白。
结合材料一,说明技术人员在桥梁钢研发过程中是如何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思维方法的
①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又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为综合做准备。
②技术人员研发过程中,研究并确定桥梁钢的各项参数,再经过不断对比、调整,总结经验,解决了技术难题,取得了研发的成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