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课件(33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课件(33张ppt)-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在思维领域中的延伸和具体化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把握适度原则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核心考点 2022年 2023年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北京卷7
科学思维的特点、意义 北京卷17;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浙江6月28;广东卷16;湖北卷13
逻辑思维规则 判断 海南卷20 山东卷12;新课标Ⅱ卷23;辽宁卷15;
浙江6月27;湖北卷21(2);湖南卷15;
归纳 海南卷22 江苏卷12
推理 山东卷18⑴;北京卷8;辽宁卷16;海南卷21 山东卷13;浙江1月28、29;浙江6月32;
湖北卷12;湖南卷15;江苏卷20(2);
北京卷7、18(3)
辩证思维方法 山东卷9;辽宁卷20(2) 湖南卷20(3);辽宁卷19(2);
创新思维能力 山东卷13 新课标Ⅱ卷40(2);江苏卷13山东卷17;
辽宁卷15;浙江1月34;广东卷20(3);
北京卷6;湖北卷14;
最新考情分析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考点一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参看一轮提纲
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
含义
辩证关系 对立
统一
错误倾向
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
肯定方面维持着事物质的规定性,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根本性质,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因素和否定性因素,二者的对立与斗争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
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包含肯定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就会陷入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一、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1.辩证否定的特点
二、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它包含着肯定,同时又具有比肯定更为丰富的内容,更能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 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
2.如何坚持辩证否定观
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
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绝不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而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即使对合理因素的保留,也不是原封不动地将它照搬到新事物之中,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
——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
1.下列说法符合辩证否定思想的是( )
A.把刚写好的字又涂掉
B.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倒洗澡水时,连同盆中的婴儿一起倒掉
D.要成长为新时代青年,就必须和传统彻底决裂
B
2.和4G相比,作为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5G具备高数据速率、低迟延、低能耗、高容量等特性。因此从技术上看5G是4G的再演进,但从产业生态上来看则是一场划时代的变革。这表明(  )
①辩证的否定是先肯定后否定,先保留后克服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也是发展的环节 
③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否定和对新事物的肯定 
④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才能实现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C
3.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如果自己能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这给我们个人成长的启示是
①要善于实现自我否定,不断完善自己
②要明确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③要明确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④要善于利用“敌人”,给自己成长增加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4.(2024·广西南宁·校联考一模)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打破了自《神农本草经》以来沿袭1000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建立了三界十六部分类法,据其经济用途与体态、习性和内含物的不同,把药物分为16部,包括60类,使分类体系更为科学化,丰富了本草学知识。材料表明( )
①要坚持辩证否定,对旧事物既肯定又否定
②肯定比否定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是较高的环节
③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了本草学知识的发展
④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4.辩证否定的特点
5.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的要求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危害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
2.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3.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考点二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参看一轮提纲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1、感性具体
(1)含义:
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2)局限性:
感性具体虽然是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但它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
注意: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2、思维抽象
(1)含义:
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示例评析】
下列展现的是数学中通过思维抽象形成“交换”概念的过程。
第一级抽象
第二级抽象
第三级抽象
1+2=2+1
4+5=5+5
8×6=6×8
9×7=7×9
A+B=B+A
A×B=B×A
ARB=BRA
以自然数表示具体事物的量,具体事物之间的换位关系
以A、B表示任意自然数,抽象的数量之间加、乘的换位关系
抽象的符号间的换位关系
从个性中抽取概括出共性
分离 提纯 简略化 理想化
含义 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 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 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述. 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
特点 起始环节 关键环节 结果环节 特殊形式
(认识如何从感性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
(3)★思维抽象的环节:
2、思维抽象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知识拓展:
思维抽象是思维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理性思维中的一个环节,必然具有所有思维都具有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特征。同时,思维抽象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思维抽象的特征
思维过程上的抽离性(分离)
思维目标上的纯粹性(提纯)
思维表达上的简洁性(简略化)
理想化贯穿其中(理想化)
1.冬奥会前夕,某短道速滑运动员虽然训练很刻苦,但是他在多次测试中成绩均不理想。在教练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原因:转弯滑道重心掌握不好。在以后的训练和测试中,他重抓转弯滑道重心。经过努力,他的成绩终于有了起色。重抓转弯滑道重心,属于思维抽象环节中的( )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
A
分离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材料中“转弯滑道重心掌握不好”从其他因素中分离出来“重抓”,相对忽略其他对象。
提纯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若把“转弯滑道重心掌握不好”从以往教练因素,环境因素等影响因素中分离出来,单纯地研究其“转弯滑道重心掌握不好”本身,则属于提纯。
2.鲁迅在《故乡》一文中,把“豆腐西施”杨二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比喻为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这一思维抽象的环节是(  )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
B
B: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鲁迅在杨二嫂的多样性特征中,紧紧抓住杨二嫂的体型似圆规这一突出特征,直接用圆规借代杨二嫂,让人一提到圆规就想到杨二嫂的形象,符合思维抽象中提纯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
3.伽利略发现的自由落体定律,可以用一个公式简略地表示:S=1/2gt2。“S”表示物体在真空中的坠落距离,“t”表示坠落的时间,“g”表示重力加速度常数。上述材料描述的是科学的思维抽象中的______环节。( )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
伽利略发现的落体定律,可以用一个公式简略地表示:S=1/2 gt2。这描述的是科学思维抽象中的简略化。C符合题意。
C
4.伽利略发现的落体定律揭示的是真空中的自由落体的运动定律。通常所说的落体运动是在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规律,不能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上述定律的发现体现了科学的思维抽象中的环节。( )
A.分离 B.提纯 C.简略化 D.理想化
D: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揭示的是真空中的自由落体的运动定律,但通常的落体运动发生在大气层中,所以该定律的发现反映了理想化的思维抽象环节,D符合题意。
D
5.(2022秋·浙江嘉兴·高三嘉兴一中校考期中)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由此可见( )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的特征
②思维抽象具有抽离性、简洁性和理想化等特点
③提纯是抽象思维的起始环节
④多样性的统一是思维上升的关键环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4)思维抽象的局限性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
感性具体
思维抽象
思维具体
思维活动过程
2.思维抽象
对策(要求)
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思维具体。
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1、思维具体的含义和特征
(1)含义:
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特征(表现):
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例:一说到“水果”,我们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了苹果、桔子、香蕉、菠萝…… →思维具体。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的认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达到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
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不是最初的“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牛,而是一头“既知其表又知其里,且知道其表里关系”的牛。
以“庖丁解牛”为例,判断认识的发展阶段。
→ 感性具体
→ 思维抽象
→ 思维具体
2. ★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环节:
(1)起点: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2)桥梁: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
(3)终点:思维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通过各个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环节:选择起点 → 矛盾展现 → 再现事物多样性统一
(起点)
(桥梁)
(终点)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商品”作为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货币出现以后,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转化为资本。在进一步发展中,由资本而产生剩余价值。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促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的到来。// 《资本论》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规律的具体阐述。
【P90相关链接】
思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如何运用思维抽象上升为思维具体的?
商品
(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
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基本单位)
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
(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本质和规律)
货币——资本——剩余价值
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本质)
起点
桥梁
终点
马克思经过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性
思维抽象




3、★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之间的关系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二、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4、思维具体的作用:
理解肯定与否定、抽象与具体的对立统一,对于我们获得对事物全面而具体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感性具体是起点、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思维抽象是桥梁、对事物本质规定的认识(零散片面的,没达到本质和现象统一);
思维具体是终点、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①人们对水的认识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过程。
②第一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人们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将水反映到大脑中,从而形成感性具体的认识,然后通过大脑的分析,抽象出水的各种属性:无色、无味、液体,形成思维抽象。
③第二阶段,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过程。通过进一步分析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等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具有这些属性的原因,最后将水的本质定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从而形成思维具体的认识。
人们在对水的认识过程中,首先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将水反映到大脑,通过分析认识到水的各种属性——无色、无味、液体等,并且进一步分析水的无色、无味、液体等属性之间的关系以及水具有这些属性的原因,最后将水定义为无色、无味的液体。
根据认识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分析人们是怎样形成对水的内在本质的认识的。
体会
认识发展的历程
感性具体的含义与局限性
思维抽象的含义、局限性、重要环节
思维具体的含义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
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外表+整体
本质+零散片面
本质+整体认识
1.庖丁初学解牛时,只对牛的外部特征有直观认识,不知从何处下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逐步知道了牛的内部结构,进入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阶段。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庖丁弄清楚了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这时,呈现在他面前的牛,又成为一头完整的牛。在这里( )
①对牛外部特征的直观认识是“只见其表不知其里”的感性具体
②“庖丁解牛,目无全牛”阶段是“既知其表又知其里”的思维抽象
③清楚牛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之间的关系是“知道其表里关系”的思维抽象
④庖丁对牛的认识是由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2.(2023·吉林·统考模拟预测)2022年,中国航天全年完成64次发射任务,再创历史新高;空间站建造阶段6次飞行任务全部顺利完成,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圆满收官。中国空间科学必须抓住当前历史机遇,不仅补齐短板,更要率先突破,向空间科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做出先行标志性贡献。这表明( )
①人们可以根据航天现在发展状况必然地推知航天的未来
②对航天的认识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③要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航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
④要坚持事物发展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3.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与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凡益之道,与时僧行。”中华文脉之贯通,通在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更通在结合时代新发展新语境,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表现形式和生命活力。 今日之中国,“文博热”火爆,“文创风”劲吹,呈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生动景象。以创新方式探寻中华文化宝藏,《中国诗词大会》《唐宫夜宴》等电视节目广受青睐;幻化于《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向观众展现跨越千年的丹青意韵;演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栖居,“国风博主”们的写意生活备受海内外粉丝追捧……新时代的中国,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中华文明日益彰显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
结合材料,运用推动认识的发展的知识,请你谈谈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推动认识的发展的知识,请你谈谈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1)辩证的否定观要把握好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或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立足时代,批判地继承,并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表现形式和生命活力。
(2)认识发展要经过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相互依赖的两个阶段。从“中华优秀传统呈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生动景象”的感性具体到“以创新方式探寻中华文化宝藏”的思维抽象进而上升到“新时代的中国,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中华文明日益彰显旺盛而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影响力”的思维具体,从而实现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