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专题二十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聚焦核心知识,掌握高频考点知识梳理考点回望(全国乙卷)2018-2023六年高考全国乙卷政治考点分布题号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 2021 年 2022 年 2023年12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 商品的基本属性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我国现代经济体系 汇率、通货膨胀 宏观调控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3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需求价格弹性 财政的作用 宏观调控、就业问题 税收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14 价格变动的影响 货币流通、货币政策 汇率、信用工具 财政政策 生产资料所有制、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1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企业融资、企业经营 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及科技的作用 发展开放型经济 财政作用 宏观调控价格变动影响16 基层民主、民主权利 民主管理 政府的基本职能 公民的政治参与 基层群众自治 民主管理17 政府职责 民族关系 人大 政府职责、乡村治理 民主集中制 依法行政18 国际关系、国际新秩序 我国的外交政策 时代主题 宗教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的外交政策19 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化创新的基本本途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的特征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的作用考点回望(全国乙卷)2018-2023六年高考全国乙卷政治考点分布20 文化传承、文化与经济 价值观、文化与实践的关系 文化的多样性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21 哲学与时代精神、理论创新 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观 认识论 辩证否定观 价值观22 矛盾分析法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发展观 认识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3 价值观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联系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现人生价值 意识的能动作用38 消费;供给;经济健康发展 税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等 消费在经济发展中作用 企业经营、比较优势、对外开放 消费、企业经营 就业、高质量发展3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领导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主权国家和国家利益、我国的外交政策 当代国际社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统一40 (1)社会基本矛盾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传统文化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等知识 认识论、文化自信及“健康中国”建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教育的作用、文化的影响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文化的作用(2)辩证否定观(3)批判性思维(3)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核心考点一 发展的概念1.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原理 发展的 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 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图示法理解方法论 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的保守思想核心考点一 发展的概念2.区分联系、运动、变化、发展联系 运动 变化 发展区别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变化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和根本性质的变化,即量变和质变 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联系 (1)联系构成运动,没有联系就没有运动、变化和发展。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2)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也离不开运动,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的 (3)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会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典型例题1】 有人曾预言:互联网即将消失,物联网即将诞生。然而我们以宏观的视角和历史的眼光去看,互联网不但没有衰弱,相反,互联网已经突破了网状结构,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从一张“巨网”变成了一个“大脑”,具备了不断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云计算)、感觉神经系统(物联网)、运动神经系统(无人驾驶、3D打印)等,形成了互联网进化过程中的又一次高潮。材料表明(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互联网“大脑”并不能取代人脑 ②人的认识总要受到立场、观点、知识水平的限制 ③新事物总是在原有的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 ④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核心考点一 发展的概念【典型例题2】 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踌躇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曾经受过的伤,终会化作照亮前路的光。这段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核心考点一 发展的概念核心考点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区别 从新事物自身看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从旧事物来看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从社会历史领域看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方法论 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 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途径原理/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核心考点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新旧事物的区别与联系新事物 旧事物区别 含义 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优越性 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无法包容新的内容前途 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违背历史发展趋势,代表没落阶级利益,最终被人民所推翻联系 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注意 (1)新事物是在旧事物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而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2)关于新事物的几种错误观点:后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力量强大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形式上新颖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核心考点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量变 质变区别 性质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特点 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呈现 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结果 事物还是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其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注意:量变与质变的本质区别在于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量变引起质变的两种情况:①事物数量的增减能引起质变;②事物总体数量不变,只要构成事物的成分结构和排序次序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核心考点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联系 (世界观)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4)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 (1)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3)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当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不变时,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发展观审题标志性词语】创新、更新、发展、新局面、前瞻性、推陈出新:分阶段、适度、结构调整、循序渐进、防微杜渐: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严峻挑战;等等核心考点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全面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途径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状态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发展的原因 发展是内因(内部矛盾)和外因(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发展的规律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发展的根本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典型例题3】 (2021·全国乙卷)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习近平在谈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时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上论述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②新事物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与挫折中发展进步的 ③困难越多、挫折越大,越有利于新事物的成长 ④新事物与旧事物的界限是由矛盾的同一性确定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核心考点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典型例题4】 (2022·湖南卷,改编)人类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坚定信心。任何艰难曲折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面对重重挑战,我们决不能丧失信心、犹疑退缩,而是要坚定信心、激流勇进。这表明( )①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发展的规律 ②面对挫折与考验,我们要懂得冷静思考、认命退缩 ③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 ④我们要树牢底线思维,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挑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核心考点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典型例题5】 (2019·全国Ⅰ卷)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核心考点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典型例题6】 (2021·浙江1月选考)长三角一体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长远发展战略,决不是一日之功,因此,要有历史耐心,要谋划长远。这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质变以数量增减为必要前提 ②质变以统一物解体为呈现状态 ③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 ④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发生质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核心考点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专题二十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聚焦核心知识,掌握高频考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