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物理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第二章光现象(山东专用)(共5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中考物理一轮知识点梳理复习第二章光现象(山东专用)(共58张PPT)

资源简介

(共58张PPT)
光现象的辨识及解释
1
光现象 定义 传播介质 举例
光的直 线传播 光在_________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同种均匀介质 一叶障目、立竿见影、小孔成像、日(月)食、透过树丛的光束、激光准直、射击瞄准(三点一线)、站队看齐
同种均匀
光现象 定义 传播介质 举例
光的 反射 光射向介质 表面时,被 _____回原介 质的现象 同种均匀介质 镜花水月、杯弓蛇影、倒影、平面镜成像、汽车后视镜、自行车尾灯
光的 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 _____入另一 种介质时,传 播方向发生 _____的现象 两种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 海市蜃楼、潭清疑水浅、筷子在水中“折断”、在岸上看水里的鱼、光的色散、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关联情境】该考点常结合自然现象进行考查。
反射
斜射
偏折
1. (2023·广西)在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
的是(   )
D
此考点是常考点,掌握三种光现象的区别是关键。
光的反射和折射
①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
2
规律 图示 三线共面 两线分居 两角关系 共同特点
光的反射定律 _____光线、 _____光线 和_____都在 同一平面内 _____光线 和_____光 线分居法 线两侧 两角相等:_____角 等于_______角 在反射
和折射
现象中,
光路
_____
光的折射规律 _____光线、 _____光线 和_____都 在同一平面 内 _____光线 和_____光 线分居法 线两侧 空气中角大:不管是 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 质,还是从其他介质 进入空气,总是空气 中的角大一些;折射 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_______
反射
入射
法线
反射
入射
反射
入射
入射
折射
法线
入射
折射
增大
可逆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折射规律画光路图是高频考点。
注意因果关系,先有入射,后有反射或折射,因此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遵循
四面八方
2.(2020·泰安)人在水面下看到岸边景物的正确光路是(   )
C
3.(2023·北京)一束单色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情境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BO是入射光,OA是反射光
B.AO是入射光,OC是折射光
C.∠AOM是入射角,∠BON是反射角
D.光若沿CO入射,将沿OA和OB射出
B
4.(2023·江苏连云港节选)一束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静的水面
上,则反射角为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
角为______°。
5.(2023·黑龙江龙东地区)电视机的遥控器是利用 _______来实现遥控
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同一个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了
_____反射。
60
140
红外线

【状元笔记】
画光路图时,注意人眼所在的位置。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成像原理 成像特点 应用
光的_____ (1)等大:像和物大小_______; (2)等距: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 (3)垂直: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 (4)对称:像与物关于镜面______; (5)虚像:所成的像是_____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穿衣镜、利用平面镜扩大视觉空间、牙医用来诊断病情的反光镜、潜望镜等
【关联情境】该考点常结合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进行考查。
反射
相等
相等
垂直
对称

6. (2023·江西)学校在教学楼大厅设有仪容镜,便于师
生自觉规范仪容仪表。某同学在仪容镜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
像”或“虚像”),与他在小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相比,像的大小_______(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 (2023·江苏苏州)“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
头”。蜻蜓立于荷叶尖上,距水面0.2 m,它在水中的像是_______(选填
“实像”或“虚像”),像距水面______m。
虚像
不变
虚像
0.2
【状元笔记】
平面镜成等大的像,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大小,与其他因素无关。
人能观察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全身像,需要镜子的高度至少为人身高的一半。
光的色散
4
红、橙、黄、绿、蓝、靛、紫
透过它的色光

它反射的色光
绿

反射
吸收
8.(2022·湖北黄冈)雨天的夜晚,我们在马路上,有时可以看到路灯周围
一圈圈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雨天空气中充满着细小的水珠,而这些小水
珠相当于 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三棱镜”),路灯的光透过小水珠
发生光的 _____现象,不同颜色的光在灯的周围“编织”成一圈圈美丽的
彩虹。
9.(2022·江苏苏州)太阳光经三棱镜分解出的黄光照射到红纸上,红纸
呈现___色。红光和绿光混合成的黄光照射到红纸上,红纸呈现___色。
三棱镜
色散


红外线不可见,不能错误地认为是红色光。
解光现象的辨识的模板
1.找关键字、词
①光的直线传播:影子、光束、日(月)食、小孔成像;
②光的反射:倒影、平面镜、反光、后视镜;
③光的折射:彩虹、透镜、眼镜、海市蜃楼、“折断”等。
1
2.从“介质”和“传播方向”判断
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__;属
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_;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___。
(均填序号)
①立竿见影   ②杯弓蛇影 ③水中“倒影”
④手在墙上形成“手影” ⑤潭清疑水浅 ⑥池水映明月
⑦一叶障目 ⑧站队看齐 ⑨小孔成像 ⑩筷子“折断”
日食 月食 海市蜃楼 雨后彩虹
城市中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
黑板反光 汽车后视镜 透过露珠看叶脉
①④⑦⑧⑨
⑤⑩
②③⑥
1.(2022·威海)如图所示,一辆玩具车放入水中,从侧面看车轮浸入
水中的部分变“扁”了,其原因是发生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C
2. (2023·烟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古诗词中蕴
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的情境能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释的是
(   )
A.起舞弄清影
B.潭清疑水浅
C.风吹草低见牛羊
D.楼台倒影入池塘
B
3.(2023·滨州改编)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4.(2023·潍坊)如图为某同学外出游玩时用手机拍到的
场景,场景中有瞪羚在岸边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下列
分析正确的是(   )
A.瞪羚的影子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瞪羚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瞪羚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瞪羚的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5. (2023·天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物理
知识。《墨经》中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如图所示),小
孔成像是由于光的 _________形成的;唐代诗句“潭清疑水浅”描绘了潭
水清澈,让人感觉水变浅了,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造成的。
直线传播
折射
解光现象作图方法的模板
考法① 光的反射作图
2
(2023·枣庄)自行车尾灯可有效避免夜间交通事故的发生,它由多组“直角反射器”组成,其中一组“直角反射器”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平面镜S1,请在图中画出经过S1、S2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
6. (2023·湖北随州) 王叔叔在理发店理发后想看看后脑勺的头发长短情况,他向服务员要来一面小镜子,如图他背朝墙上的大镜子手握小镜子(未画出)略微仰头,当小镜子处于额头斜上方时他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假设一条光线从后脑勺的A点射向大镜子上的M点,反射到小镜子上的N点又反射到人眼。请画出M到N之间的光线、小镜子上的法线以及小镜子的镜面(注意角度)。
7.(2023·湖北黄冈)“仙女飞天”魔术表演中,位于P点的观众看到云雾中曼舞的仙女A′,实质是挡板后的演员A在平面镜中的虚像,如图所示。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P点观众看到仙女的光路图。
考法② 平面镜成像作图
(2023·江苏连云港)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8.(2022·河南)如图是某戏曲演员在平面镜前化妆的情景。请在图中画出演员头饰中弧线AB段在平面镜中的像,并画出演员通过平面镜看见头饰上A点的光路图。
9.(2023·泰安)如图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平面镜,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请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考法③ 光的折射作图
(2023·湖北十堰)小明将装有硬币A的空杯放在弟弟面前,弟弟的眼睛在P点看不到硬币,如图甲。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满水,弟弟眼睛在P点看到了硬币在B点,如图乙。请你在图乙中画出弟弟看到硬币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r(保留作图痕迹)。
10.(2023·潍坊)为测量容器中水的深度,一同学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如图所示。从A处向水中看去,看到刻度尺上B点在水中所成的像位于C点,同时看到水中D点的像也位于C点。请据此:(1)用虚线画出水面位置;(2)完成看到D点的光路图。
考法④ 光的反射和折射综合作图
(2023·日照)一个底面镀银的球冠形玻璃球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其横截面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玻璃球冠上表面的M点通过球心O射到球冠的底面N点。虚线PN为底面AB的法线。画出该光线经底面AB反射后在球冠形玻璃球内外的光路图。
11.(2023·广西)如图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
12.(2022·潍坊)如图所示,水池边有一路灯S,路灯上方有一平面镜MN,S发出的光能经MN反射后射入水中,请画出:(1)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2)经MN反射后过A点的反射光线OA;(3)OA照射到水池底的光路图。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平面镜、量角器、可折转硬纸板、激光笔、不同颜色的笔。
(1)可折转硬纸板的作用: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________ 。
(2)硬纸板材质:要求硬纸板表面________,这样,光在硬纸板上发生________ 时,从硬纸板前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1
(3)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入射角、反射角大小。
(4)硬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硬纸板与镜面________,否则在硬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实验环境:为了使现象更明显,应在________的环境下进行。
3.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测量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 。
4.“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光路可逆的验证: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入射到镜面上,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重合。
【分析、评估与交流】
6.根据表格数据判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7.错误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
8.(1)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两线分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3)两角相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参考答案
1.(1)在同一平面内 (2)粗糙 漫反射
(4)垂直
2.较暗 3.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4.将硬纸板右半边向前或向后折转,观察右半边硬纸板上是否显示光线,若折转后右半边硬纸板上没有光线,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2023·湖北潜江)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M水平放置,附有量角器的白纸板由E、F两部分构成,始终竖直立在M上,可以绕ON翻折。
(1)如图甲,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AO射向镜面,量角器上显示入
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可得出∠r_____(选填“>”“<”或“=”)∠i。
(2)改变入射光的方向,再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光沿BO入射,经M反射后沿OA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
路是_______的。
(4)如图乙,把F向前或向后翻折,则在F上_______(选填“能”或“不
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___________。

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
可逆
不能
同一平面内
【拓展设问】
(5)实验中,小虎发现从纸板前的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是因为
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
(6)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上述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
是 _________________。
(7)移动激光笔,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角_______(选填“增大”“不
变”或“减小”)。
(8)当图甲中入射光线AO绕O点顺时针转动时,反射光线将绕O点_______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垂直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减小
逆时针
(9)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 的
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如表所示的数据: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
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数 1 2 3
入射角 15° 30° 45°
反射角 75° 60° 45°
反射角测量错误,测的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________。
2.实验装置
2
3.实验器材:玻璃板、一张白纸、笔、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光屏。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便于确定________ 。
(2)优选茶色玻璃板而不是透明玻璃板的原因:茶色玻璃板比较暗,使茶色玻璃板后面的环境对实验的影响比较小,成像更清晰。
(3)选择 玻璃板的原因:防止产生重影,太厚的玻璃板两个表面都会成像,影响实验效果。
(4)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4.实验方法: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运用了________ 。
5.实验环境的要求:环境________时,像更清晰。
6.玻璃板放置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 。
8.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析、评估与交流】
9.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像与物的大小、距离、虚实关系。
10.实验改进:选择方格纸替代白纸或用带有刻度的光具座进行实验,便于直接判断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11.测得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可能的原因
(1)蜡烛B和蜡烛A的像没有完全重合;
(2)玻璃板太厚,刻度尺读数有误差。
1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根据物的移动,判断像的移动方向、距离、大小变化。
【实验结论】
13.(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2)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参考答案
1.光的反射
3.(1)像的位置 (3)薄
(4)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等效替代法 5.较暗
6.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否则水平桌面上的蜡烛无法与像重合
7.与物体同侧
8.用光屏在像的位置接收,接收不到像,说明像是虚像
2.(2023·临沂)敬老爱亲的小明跟奶奶拉呱时,发现奶奶一直认为“人离平面镜越近,人在镜中的像越大”。为了纠正奶奶的错误认知,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用支架把玻璃板架在白纸
上,并让玻璃板与纸面_______。
(2)将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玻璃板前后,点燃蜡烛____(选填
“A”或“B”),并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重合。
(3)为了纠正奶奶的错误认知,小明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时,需确保
_______(选填“左右”或“前后”)位置不同。
垂直
A
前后
(4)小明给奶奶变了个戏法:将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蜡烛B拿走,并在它的
位置处竖放一个光屏。让奶奶透过玻璃板看光屏,光屏上有“蜡烛B”;
不透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光屏上的“蜡烛B”却消失了。这个小戏法逗
得奶奶开怀大笑,同时小明也给奶奶解释了玻璃板成_____(选填“虚”或
“实”)像的道理。

【拓展设问】
(5)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 _____。
(6)实验中,如果把蜡烛A远离玻璃板,看到的像会_______(选填“远离”
或“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
小”)。
(7)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A的像。
(8)若选用较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实验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远离
不变

观察蜡烛A的
像时,会发现有重影
(9)在探究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时,小明在第一次实验中测出物距为
12.50cm,像距为12.50 cm。为了得到像距和物距关系的规律,你对他
接下来的操作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实验中若只将玻璃板水平向左平移,蜡烛所成像的位置_______(选填
“向左移”“向右移”或“不变”)。
(11)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
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选填“A1”“A2”或“A3”)。
改变物距,多做几组实验
不变
A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