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共55张PPT)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共55张PPT)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八章 压 强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学习目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连通器
液体压强的传递——帕斯卡定律
知识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知1-讲
感悟新知
1
1. 液体压强的特点
知1-讲
感悟新知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
体内部也有压强。
2.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1)液体受重力,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也都有压强。
知1-讲
感悟新知
知识迁移
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时,选择容易发生形变的海绵或沙子等物体,用转换法将压力的作用效果转换为物体的形变程度。
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时,需要通过物体的形变程度来反映液体压强的大小,所以要选择容易发生形变且不吸水的物体,例如橡皮膜、气球等。
知1-讲
感悟新知
归纳总结
形态特征决定压强特点:
(1)固体:没有流动性,所以只对被其挤压的物体产生压强,对接触但没有被挤压的物体不产生压强。
(2)液体: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对容器底部、容器侧壁、其内部接触的物体都产生压强。
(3) 气体:若气体也产生压强,猜想它的压强特点接近固体,还是液体?
感悟新知
知1-练
一个空的塑料药瓶,瓶口扎上橡皮膜,竖直浸入水中,第一次瓶口朝上,如图1 甲所示,第二次瓶口朝下,如图乙所示。第一次橡皮膜向______,第二次橡皮膜向______(前两空均填“内凹”或
“外凸”)。如果没有橡皮膜,水
______(填“会”或“不会”)产生
压强。
例 1
内凹
内凹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液体对橡皮膜产生的压力都是垂直于橡皮膜,且指向橡皮膜,所以甲、乙两次橡皮膜都是向内凹;橡皮膜只是通过形变反映了液体产生的压强,有没有橡皮膜,水都会产生压强。
知识点
探究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知2-讲
感悟新知
2
1. 猜想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知1-讲
感悟新知
思想方法
利用比较法发现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1)相同容器内都装有水,水的深度不同,薄膜凸起程度不同,猜想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深度有关。
(2)相同容器内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密度不同,薄膜凸起程度不同,猜想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
知2-讲
感悟新知
2. 设计实验:
(1)实验装置——U 形管压强计
①结构:如图2,金属盒和U 形管通过橡胶管连接;U 形管内装有带颜色的液体。
知2-讲
感悟新知
② 测量液体压强的原理: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作用发生凹陷→挤压内部空气→空气挤压有色液体→ U 形管两侧液面出现高度差。
知2-讲
感悟新知
(2)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①探究液体压强
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② 探究液体压强
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控制液体密度不变→用同种液体改变金属盒距离液面的高度
控制金属盒距离液面的高度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
知1-讲
感悟新知
实验点拨
1 . U形管压强计使用注意事项 :
(1)实验前要保证U形管两侧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可以把橡胶管拔出,重新安装。
(2) 实验前要检查U形管压强计的气密性,方法是用手轻按金属盒上的橡皮膜 ,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是否出现高度差。如果变化不明显,说明U形管压强计漏气,要查出原因加以调试;若高度差变化明显,说明装置不漏气。
知1-讲
感悟新知
2 . 物理量具体化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必须要把需要控制的物理量转化为可实际操作的物理量:
(1) “液体深度”→金属盒距离液面的高度。
(2) “液体密度”→改变容器内液体的种类或向水中加盐。
知2-讲
感悟新知
3. 实验过程及结论分析
(1)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知2-讲
感悟新知
实验序号 甲 乙 丙
液体密度(控制变量)/(g·cm-3) 1
液体深度(自变量)/cm 2.5 4 5.5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观察变量) 小 较大 大
液体压强大小(因变量) 小 较大 大
知2-讲
感悟新知
结论: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深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知2-讲
感悟新知
(2)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知2-讲
感悟新知
实验序号 甲 乙 丙
液体深度(自变量)/cm 5.5
液体密度(控制变量)/(g·cm-3) 0.8 1 1.2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观察变量) 小 较大 大
液体压强大小(因变量) 小 较大 大
知2-讲
感悟新知
结论: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知2-讲
感悟新知
(3)补充探究:探究液体压强与方向的关系
知2-讲
感悟新知
实验序号 甲 乙 丙
液体密度(控制变量)/(g·cm-3) 1
液体深度(控制变量)/cm 5.5
橡皮膜方向(自变量) 向下 向上 向侧面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观察变量) 相同
液体压强大小(因变量) 相同
知2-讲
感悟新知
结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总结: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各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随液体深度的增加,压强随之变大;不同的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知1-讲
感悟新知
归纳总结
实验结论的描述:
(1)忽略一个变量:观察变量反映了因变量的大小,所以在描述实验结论时,不用描述观察变量。
(2)体现三个变量:
①为了体现实验结论的严谨性,必须描述控制变量。
②为了体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必须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变化情况。
知1-讲
感悟新知
细节点拨
无关变量——方向: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时,方向是自变量,液体压强大小是因变量。
实验结论表明: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方向无关,方向是无关变量。
感悟新知
知2-练
[中考·钦州] 如图6 所示,水平地面上A、B 两圆柱
形容器中的液面相平,甲、乙、丙三处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和p丙(ρ水﹥ρ煤油),则p甲、p乙和p丙的大小关系为( )
A. p 甲=p 乙> p 丙
B. p 甲> p 乙> p 丙
C. p 甲﹤ p 乙﹤ p 丙
D. p 甲=p 乙﹤ p 丙
例2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可知,甲、乙两处的深度相同,由于ρ 水﹥ρ 煤油,所以p甲﹥ p乙;乙、丙两处,液体密度相同,由于h 乙﹥ h 丙,所以p 乙﹥ p 丙,综上所述p甲﹥ p乙﹥p 丙。
答案:B
感悟新知
知2-练
思路点拨
比较液体压强大小的解题模型:
知识点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知3-讲
感悟新知
3
1.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如图7,在容器的液体中,取一底面积为S、高为h 的液柱,液柱的上表面为液面的一部分。则:
知3-讲
感悟新知
(1)液柱的体积V=Sh。
(2)液柱的重力G=mg=ρVg=ρShg。
(3)液柱对其底面产生的压力F=G=ρShg。
(4)液柱对其底面产生的压强p= = =ρgh。
知3-讲
感悟新知
知识对比
公式p= 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一切压强的计算。
公式p=ρ gh可用于计算液体产生的压强,也可以用来计算质地均匀的柱状物对水平面的压强。
知3-讲
感悟新知
2. 液体压强公式:p=ρgh
(1)公式中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
字母 p ρ h
物理量 压强 液体密度 深度(液面到被研
究点的竖直距离)
单位 Pa kg·m-3 m
知3-讲
感悟新知
(2)公式理解:
① 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都应统一取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这样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
② 公式中“h”是液体的深度,而非液体的高度。深度是指液面到被研究点的竖直距离。


知3-讲
感悟新知
深度理解
深度h 的图解
不同位置(小黑点)的液体深度h:
知3-讲
感悟新知
易错提醒
利用公式p=ρgh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密度ρ的单位是kg/m3,深度h的单位是m,压强p的单位是Pa。
感悟新知
知3-练
如图9 所示容器中装有水,g 取10 N/kg,ρ水= 1.0×
103 kg/m3。求:
例 3
感悟新知
知3-练
(1)水对容器底部B 处的压强。
解:由图可知,B 处水的深度hB=35 cm=0.35 m, 水对容器底部B 处的压强pB=ρ 水ghB=1.0×103kg/m3×
10 N/kg×0.35 m=3.5×103 Pa。
感悟新知
知3-练
(2)水对容器顶部A 处的压强。
解:由图可知,A 处的深度hA=35 cm-18 cm =
17 cm=0.17 m,水对容器顶部A 处的压强pA=
ρ 水ghA=1.0×103 kg/m3×10 N/kg×0.17 m=
1.7×103 Pa。
知识点
连通器
知4-讲
感悟新知
4
1. 连通器的定义:如图10 甲所示,上端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知4-讲
感悟新知
温馨提示
U形管压强计不是连通器,若U形管压强计的橡皮膜漏气,则U形管压强计的左右两管就构成了连通器。
知4-讲
感悟新知
2. 连通器的特点
(1)推导:如图乙所示的是装有同一种液体的连通器,假设容器底部有一薄液片,静止液体内薄液片处
于静止状态。薄液片处于静止状态→薄液片
左右两边受到的液体压力相等,即F 左=F 右
→ p 左S=p 右S → p 左=p 右→ρ左gh 左=
ρ右gh 右 h 左=h 右。
同种液体
知4-讲
感悟新知
(2)结论: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知4-讲
感悟新知
3. 连通器的应用
生活中的 连通器
说明 壶嘴和壶身构成连通器 锅炉和水位计构成连通器 两水槽构成连通器
知4-讲
感悟新知
思想方法
理想模型法:
为了方便研究问题,我们在推导液体压强公式时,设想了一液柱;在推导连通器内各部分液面高度关系时,设想了一薄液片。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理想模型法。
▲▲▲▲▲
知4-讲
感悟新知
归纳总结
连通器原理解题模型:
感悟新知
知4-练
在装修房屋时,工人师傅常把一根灌有水(水中无
气泡)且足够长的透明塑料软管的两端(两端开口)靠在墙面的不同地方并做出标记,这样做利用了______的原理,目的是保证两点在______________ 。
例4
连通器
同一水平面上
感悟新知
知4-练
解析:由于塑料软管中装有水,软管两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符合连通器的结构特征;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静止时,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工人师傅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知识点
液体压强的传递——帕斯卡定律
知5-讲
感悟新知
5
1. 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2. 帕斯卡定律应用——液压机
如图11,两个活塞与同一容器的液体相接触。根据帕斯卡定律,施加于左边小活塞的压强被液体大小不变地传递给右边的大活塞,所以p1=p2,即=,
因为S1力要比小活塞受到的压力大。
知5-讲
感悟新知
知5-讲
感悟新知
深度理解
从原理到应用: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帕斯卡定律,都是物理规律,这些本来就存在,需要我们去发现。
水壶、液压机等,是物理规律的应用,这些本来没有,是人类利用知识发明、创造的。
为了把物理规律变成应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物理规律并有应用物理规律的意识;然后,能根据需要,通过尝试、对比、改进等,制作出符合应用要求的工具。
感悟新知
知5-练
如图12 为液压机原理图,液压机内装有同种液体,活塞A、B 的面积SA∶SB = 1∶4,当用50 N 的力作用在活塞A上时,活塞B 能举
起 ______N 的物体。(不计摩
擦和活塞所受的重力)
200
例 5
感悟新知
知5-练
解析:因为两边压强相等,所以=,即F′=F×=50 N×=200 N,活塞B能举起的物体所受的重力G=F′=200 N。
感悟新知
知5-练
思路点拨
帕斯卡定律应用解题模型: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压强
重力
产生
原因
特点
流动性
计算公式:p=ρgh
应用
连通器
船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