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物体的浮与沉 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教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物体的浮与沉 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教学

资源简介

(共39张PPT)
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
第九章 浮 力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作业提升
学习目标
课时讲解
1
课时流程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沉条件的应用
知识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1-讲
感悟新知
1
1.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知1-讲
感悟新知
(1)如图1 甲所示,把一小玻璃瓶装满水后,塞上瓶塞,置于量筒内,量筒中的水面从40 mL 刻度线处上升到50 mL 刻度线处。
知1-讲
感悟新知
(2)把三个与(1)中相同的小玻璃瓶分别装入适量水
后,塞上瓶塞,用电子秤分别测得其质量。接着将三个小玻璃瓶分别浸没在装有适量水的A、B、C 三个相同的容器中,然后松
手,观察到A 中小
玻璃瓶上浮、B中
小玻璃瓶悬浮、C
中小玻璃瓶下沉,如图乙。实验记录如下表。
知1-讲
感悟新知
实验序号 A B C
小玻璃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 kg/m3×10 N/kg×10×10-6 m3=0.1 N
总质量m瓶 5 g 10 g 15 g
总重力G瓶 0.05 N 0.1 N 0.15 N
小玻璃瓶的浮沉状态 上浮 悬浮 下沉
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F 浮>G 瓶 F 浮=G 瓶 F 浮=G 瓶
知1-讲
感悟新知
归纳总结
合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
如图2,用手把物体按入水中,松手后,物体运动状态与物体所受力的合力的关系如下:
知1-讲
感悟新知
2.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条件
(1)当F 浮>G 物时,物体上浮。
(2)当F 浮=G 物时,物体悬浮。
(3)当F 浮知1-讲
感悟新知
3.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状态对应的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关系
知1-讲
感悟新知
4. 物体浮沉的末状态
(1)上浮的末状态:漂浮,此时F 浮=G 物。
(2)下沉的末状态:沉底,且受容器底部支持力,此时F 浮知1-讲
感悟新知
方法点拨
由已知关系推导其他关系的方法:
(1)根据公式,把已知关系中的物理量,用待推导关系中的物理量表示。
(2)结合已知条件,消去“等式”或“不等式”两边相同的物理量。
知1-讲
感悟新知
方法点拨
利用“寻根法”,确定漂
浮和沉底物体与所在液
体的密度的关系:
▲▲▲
感悟新知
知1-练
如图3 所示,将同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中,静止时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在乙液体中悬浮、在丙液体中下沉到底部。
例 1
感悟新知
知1-练
如果用ρ甲、ρ乙、ρ丙分别表示三种液体的密度,F甲、
F乙、F丙分别表示小球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ρ丙,F 甲=F 乙>F 丙
B.ρ甲<ρ乙<ρ丙,F 甲=F 乙>F 丙
C.ρ甲>ρ乙>ρ丙,F 甲>F 乙>F 丙
D.ρ甲<ρ乙<ρ丙,F 甲>F 乙>F 丙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小球在甲液体中漂浮,在乙液体中悬浮,在丙液体中下沉到底部, 故ρ球<ρ甲,F 甲=G球;ρ球=ρ乙,F乙=G球;ρ球>ρ丙, F丙ρ乙>ρ丙,小球在三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关系为F甲=F乙>F丙。
答案:A
感悟新知
知1-练
归纳总结
根据物体的静止状态比较密度关系及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状态 密度关系 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漂浮 ρ物<ρ液 F浮=G物
悬浮 ρ物=ρ液 F浮=G物
沉底 ρ物>ρ液 F浮知识点
浮沉条件的应用
知2-讲
感悟新知
2
1. 密度计
(1)用途: 测量液体密度。
(2) 构造:密度计是一根上部标有刻度、形状特殊的玻璃管,管下部的玻璃泡内封装入小铅丸。
知2-讲
感悟新知
(3)原理:
①密度计排开液体越多,液体密度越小。
②密度计排开液体越少,液体密度越大。
知2-讲
感悟新知
(4)刻度线分布特点:①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密度值越来越大;②刻度线上稀下密。
(5)使用方法:如图4 所示,将密度计放入
待测液体,当密度计静止时,读出与液面
齐平的刻度值,即是液体的密度。图中液
面对应1.4,说明该液体的密度是1.4×
103 kg/m3。
知1-讲
感悟新知
思想方法
转换法测量液体密度:
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都等于其所受重力,根据公式V排= ,把液体的密度大小转化为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从而把无形的密度转化为有形的体积,方便了密度的测量。
▲▲▲
知2-讲
感悟新知
2. 盐水选种:我国农民常采用盐水浸泡法来选种。
知2-讲
感悟新知
3. 轮船
(1)原理:采用“空心法”,把密度比水大
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能它能排开更
多的水,使轮船漂浮在水面上,F 浮=G 船。
(2)排水量:轮船上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 轮船自身质量+满载时货物的质量。即m 排=m 船+m 货。
知1-讲
感悟新知
易错提醒
●不要认为排水量是轮船“排开水的重力”,或“排开水的体积”。
●轮船的排水量指轮船按设计要求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是一定的,不变的;轮船空载或载货不满时,排开水的质量不能叫轮船的“排水量”。
●轮船漂浮,则G总=F浮,m船+m货=m排。
知2-讲
感悟新知
4. 潜水艇
(1)工作原理: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G 潜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2)工作过程:潜水艇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F 浮不变。
知2-讲
感悟新知
① 潜水艇下潜:如图6 甲,向水舱中注水,潜水艇受到重力G 潜变大,当F 浮② 潜水艇上浮:如图乙,
水舱向外排水,潜水艇
受到重力G 潜变小,当
F 浮>G 潜时,潜水艇
上浮。
知1-讲
感悟新知
思维点拨
发散思维在轮船和潜水艇中的应用:
知2-讲
感悟新知
5. 热气球
(1)构造:如图7 所示,由吊篮、燃气装置、
气袋等组成。
(2)工作原理:通过改变内部气体的密度实现浮沉。
(3)工作过程(忽略体积变化):燃气装置内燃料燃烧→加热气袋内气体→气袋内气体热胀,部分气体从气袋内溢出→气袋内气体的密度变小→气袋内气体的密度比外部气体的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热气球便上升了。
知1-讲
感悟新知
思维点拨
发散思维在现代热气球发明过程中的应用:
感悟新知
知2-练
远望六号远洋测量船,排水量为25 000 t,满
载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N。远望六号测量船可在南、北纬60 度以内的任何海域航行,能完成对各类航天飞行器的海上跟踪测控任务。满载的测量船在密度不同的海域漂浮时,受到的浮力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在密度小的海域航行时,测量船排开海水的体积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g 取10 N/kg)
例2
2.5×108
相同
变大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测量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F 浮=G 排=m 排g=
25 000×103 kg×10 N/kg=2.5×108 N;满载的测量船在密度不同的海域漂浮时,受到的浮力都等于满载的测量船的总重力,故受到的浮力相同;根据
V 排=可知,所受浮力不变时,液体的密度越小,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感悟新知
知2-练
思路点拨
感悟新知
知2-练
如图8 所示,用塑料瓶制成的潜水艇模型悬浮于水
中,此时模型受到的浮力 _______(填“>”“<”或“=”)重力。当通过进、排气管向瓶中打气时,模型的总重力将 _______ (填
“变大”“不变”或“变
小”),模型将_______ (填
“上浮”或“下潜”)。

例 3
变小
上浮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潜水艇模型悬浮于水中,此时模型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当通过进、排气管向瓶中打气时,模型内水排出,模型所受重力变小,所受浮力没变,故模型所受重力小于浮力,模型将上浮。
感悟新知
知2-练
归纳总结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感悟新知
知2-练
情境题·科技应用2022 年5 月15 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如图9 所示)从科考基地上升到海拔9 032 m 的高空,创造了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
例4
感悟新知
知2-练
浮空艇里充的是密度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空气的气体;该浮空艇是软式飞艇,上升过程中需通过调整气囊中的气压来保持外形不变。上升过程中,该艇受到的浮力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小于
减小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析:浮空艇是利用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来工作的,根据物质的浮沉条件可知,浮空艇内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上升过程中,该艇排开空气体积不变,空气密度变小,根据F 浮=ρ气V 排g 可知,浮空艇受到的浮力减小。
感悟新知
知2-练
方法点拨
改变热气球受到浮力的方法:
物体的浮与沉
物体的浮与沉
条件
上浮:F浮>G物
悬浮:F浮=G物
下沉:F浮应用
密度计
盐水选种
轮船
潜水艇
热气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