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学习目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运动运动的描述知1-讲感悟新知知识点测量单位11. 国际单位制: 1960 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做国际单位制。感悟新知2. 长度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m) 。(2)常用单位知1-讲感悟新知(3)常用单位与基本单位关系(4)天文测量中使用的长度单位是“光年(l.y.)”,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1l.y. ≈ 9.461×1015m。知1-讲感悟新知3. 时间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2)常用单位(3)常用单位与基本单位关系知1-讲感悟新知知1-讲历史链接我国长度单位的演变(1)远古“身为度”:以自己身体的某部分作为长度单位,如“布指知寸”,以中指第一节为寸。(2)古代“排黍为尺”:古代用黍百粒排列起来,取其长度作为一尺的标准。(3)现代“国际单位”——米:1米是秒的时间内光在真空中通过的路程。感悟新知知1-讲秒的规定1967 年的国际计量大会规定,铯 133 原子振动9 192 631 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 s。知1-练感悟新知(1)8km=___________ μ m(2)45min= ______h例1知1-练感悟新知解析:(1) → 1km=103× 106 μ m=109 μ m,所以 8 km=8× 109μ m;(2) 45 min=45× h=0.75 h。答案:(1) 8× 109 (2) 0.75①数字不变②乘进率的倒数③单位变换感悟新知单位换算三步法①数字不变;②乘进率 (或进率的倒数);③单位变换。知1-练感悟新知知2-讲知识点用刻度尺测量长度21. 长度测量工具(1) 刻度尺: 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2) 卷尺: 测量较大长度时的测量工具。(3) 游标卡尺: 较精确测量时用的测量工具。感悟新知知2-讲2. 刻度尺的使用(1) 使用前要做到三看: 看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如图 1所示)。知2-讲感悟新知测量的实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实际是拿物体长度与刻度尺长度进行比较的过程。刻度尺与物体长度重合部分的长度,就是物体的长度。我们身上的尺子感悟新知知2-讲(2) 测量时要做到四会:①会选: 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②会放: 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③会读: 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会记: 测量结果记录形式是“数值 + 单位”。感悟新知知2-讲3. 估测长度: 精确度要求不高时,可以根据身边的“尺子”进行估测。感悟新知知2-练[ 中考·十堰 ] 图 3 中一小段铅笔的长度是 ________cm。例2知2-练感悟新知解题秘方:物体两端对应刻度值的差,就是待测的长度;注意视线正对刻度线、并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物体的末端刚好与刻度线对齐,估读数字为 0。知2-练感悟新知答案:2.50解析: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被测铅笔的起始端对应刻度尺的刻度值为 1.00cm,末端对应刻度尺的刻度值为3.50 cm,所以该段铅笔的长度为 3.50 cm-1.00cm=2.50cm。感悟新知特别提醒估读:进行长度测量时,为使测量结果较为精确,读数时往往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读值。如果被测物体末端正对刻度线,估读数字应为 0,0 不能忽略。知2-练感悟新知知3-讲知识点用表测量时间31. 测量工具古代计时工具(2) 现代生活中的计时工具: 钟、表。(3) 运动场和实验室的计时工具: 机械停表、电子停表。感悟新知知3-讲2. 使用停表测量时间停表构造: 如图 4。(2) 停表的使用方法 : 一按走,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3)停表的读数: 小圈对应的分钟数 + 大圈对应的秒钟数。知3-讲感悟新知我们身上的表用停表测自己1 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算出脉搏跳动1次所用的时间,用“脉搏跳动 1 次所用的时间” 作为表就可以进行时间估测。感悟新知知3-讲3. 估测时间: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根据身边的“表”进行估测。知3-练感悟新知[ 中考·十堰 ] 图 5 中停表的分度值是________ s,停表读数是 _________s。例3知3-练感悟新知答案:0.1; 338.5解题秘方:对于大盘一圈是 30s 的停表,根据分针的位置,判断秒针读数是大于 30 s,还是小于 30s。解析: 小盘中指针在 5min 和 6min 之间,略偏过 0.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 0.1s,大盘指针示数为 38.5s,因此停表读数为 5min38.5s=338.5s。感悟新知方法点拨对机械停表读数的要点:一是大表 盘的一周对应小表盘的一小格。二是读数为大小表盘示数之和。知3-练感悟新知知4-讲知识点测量误差41. 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称为测量误差。感悟新知知4-讲2.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测量工具;②测量方法;③测量者。知4-讲感悟新知减小误差的数据处理模型剔除错误数据求正确数据的平均值根据 “四舍五入”,结果保留位数与所给数据的位数一致感悟新知知4-讲3. 减少误差的方法感悟新知知4-练小明利用分度值为 1 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 2.35 cm、2.36 cm、2.7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 cm B.2.357cmC.2.35 cm D.2.46 cm例4由刻度尺的分度值知,测量结果只能估读到 “毫米”的下一位。知4-练感悟新知答案:A解题秘方:应以题中三次正确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解:物体的长度 L= ==2.35cm ≈ 2.36 cm。感悟新知知识对比错误产生的原因: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能避免,错误可以避免。知4-练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刻度尺的放置测量单位国际单位测量时间测量长度误差刻度尺的读数单位换算成因减小方法停表的使用停表的读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