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一节 力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学习目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知1-讲感悟新知知识点力的定义1感悟新知1. 定义: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1-讲感悟新知2. 理解(1)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两个物体:①施力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如图 1 中的人、起重机、磁体。②受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如图 1 中的购物车、砖、铁屑。知1-讲感悟新知(2) 施力物体,不一定是人:如图 1 中的起重机、磁体。(3)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一定接触:如磁体不接触铁屑也可对铁屑有吸引力。(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知1-讲感悟新知3. 力的符号: 用 F 表示力。知1-讲感悟新知知1-讲归纳法、比较法在概念学习中的各自作用(1) 归纳法:通过归纳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共性以形成概念。(2)比较法:通过对各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个别实例的不同点,知道概念包含实例的特殊之处,从而理解概念。知1-练感悟新知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施力物体必须是人B. 要想产生力的作用,只要有施力物体就可以了C. 要想产生力的作用,只要有受力物体就可以了D. 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例1知1-练感悟新知解析: 施力物体可以是任何物体,不一定是人;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个物体;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答案:D感悟新知抓核心,准确判断知1-练感悟新知知2-讲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感悟新知知2-讲1. 概括: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2-讲感悟新知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例的特点A物体在给B物体一个力的同时,A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通过理性分析,得出规律“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感悟新知知2-讲2. 理解(1) A 物体给 B 物体一个力的同时, B 物体也一定给 A 物体一个力。所以A、 B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2) A 物体给 B 物体的力和 B 物体给 A 物体的力,这两个力称为相互作用力。(3)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感悟新知知2-练如图 2 所示,跳水运动员用力向下压跳板后,高高跃起,这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的;跳水运动员对跳板压力的相互作用力是 _______。例2知2-练感悟新知答案:相互;跳板对跳水运动员的支持力解析 : 跳水运动员用力向下压跳板后,跳水运动员向上跳起,说明跳板也给跳水运动员一个向上的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跳水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的相互作用力是跳板对跳水运动员的力,即跳板对跳水运动员的支持力。感悟新知规律总结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关现象中,相互作用的运动的两物体总是表现为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一特征是判断相关现象是否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规律的重要依据。知2-练感悟新知知3-讲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31. 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感悟新知知3-讲(1)结论: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2)理解:一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变很微小我们肉眼看不出来,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知3-讲感悟新知转换法在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中的应用手握瓶子,瓶子的形变很小,无法用肉眼观察。通过转换法,把瓶子的形变通过细管内液面的上升来反映。感悟新知知3-讲2. 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感悟新知知3-讲(1)结论: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理解: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两种情况。3.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3-讲感悟新知知识拓展——运动状态与运动形式的对应关系知3-练感悟新知如图 3 所示,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例3知3-练感悟新知答案:C解析: 弹簧被拉伸、橡皮泥被挤压、网球被击打发生形变,都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橡皮做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体现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感悟新知正确分析力的作用效果知3-练运动状态的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 静→动动→静慢→快快→慢速度方向的改变 拐弯力作用效果相互作用改变物体的形状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