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和环保两个角度理解噪声。
让学生了解噪声的强弱等级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控制噪声的三种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
噪声的定义及环保角度的理解。
噪声的强弱等级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噪声控制的实际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
从环保角度理解噪声的相对性。
噪声强弱等级的具体划分及其意义。
一、导入新课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噪声的主题。
方法:
播放一段1分钟的嘈杂环境音频(如交通繁忙的十字路口、建筑工地的施工声等)。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这段音频中的声音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噪声”。
询问学生对噪声的个人感受,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噪声时会有什么反应或感受?”
二、新课讲解
1. 噪声的定义
目的:使学生从物理和环保两个角度理解噪声的概念。
方法:
物理学角度:
讲解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
举例:汽车的刹车声、电钻声等。
环保角度:
强调噪声是相对于人的感受和需求而言的。
举例:音乐在演唱会上是乐音,但在需要安静的图书馆中则可能成为噪声。
互动讨论:
邀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他们认为的噪声。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同样的声音在不同场合下可能是乐音也可能是噪声。
2. 噪声的强弱等级
目的:使学生了解噪声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衡量,并认识到不同分贝等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方法:
引入分贝(dB)作为衡量声音强弱的单位。
展示分贝与声音强弱关系的图表。
通过实例说明不同分贝等级下的声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
30-40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50-60dB:影响睡眠和休息。
70dB以上:干扰谈话,造成心烦意乱。
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受损。
小组讨论:
分组让学生讨论校园或家庭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噪声问题。
估计这些噪声的分贝等级,并讨论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 噪声的控制
目的:使学生了解控制噪声的三种基本途径,并鼓励他们提出实际应用方案。
方法:
讲解控制噪声的三个基本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如改进机械设备结构、使用消声器等)。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隔音墙、隔音窗等)。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如戴防噪耳塞、头盔等)。
案例分析:
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实际应用案例,如车辆消声器、建筑隔音墙、工厂隔音设备等。
分析这些案例是如何在声源、传播过程或人耳处减弱噪声的。
实践活动:
布置任务,让学生设计一份针对家庭或教室的降噪方案。
鼓励学生使用创新思维,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实际可行的方案。
分享并讨论各组的方案,评选出最佳方案。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要点: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和环保两个角度来看。
噪声的强弱可以用分贝来衡量,不同分贝等级对人类生活有不同影响。
控制噪声有三种基本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强调噪声控制的必要性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的实际行动来减少噪声污染。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噪声污染”的短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实施家庭降噪方案,如更换隔音窗、使用消声器等,并记录实施效果。
五、教学反思
在完成本课教学后,教师应进行以下反思:
学生对噪声定义的理解程度如何?他们能否从物理和环保两个角度正确解释噪声?
学生对分贝概念的掌握情况如何?他们能否正确估计日常生活中常见噪声的分贝等级?
学生能否提出切实可行的噪声控制方案?他们的方案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