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4 2023版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 学案含解析(共6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必修4 2023版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课件 学案含解析(共6份打包)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课时1 追求智慧的学问
课标要求
1.讲述身边的故事,理解哲学是对生活的理解、总结和反思。
2.思考日常生活中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素养目标
1. 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用真正哲学指导人生。
2.公共参与:学习哲学和运用哲学。
自主学习·探新知
议题探究·提素养
重点突破·固双基
随堂检测·重落实
自主学习·探新知
【新 知 预 习】
一、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________的关系。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与世界
2.哲学产生于实践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________。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_________。
哲学就在身边
3.哲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哲学与我们的_____、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____和_____密切相关,总是______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实践活动
追问和思考
生活
自然
社会
直接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和世界观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________。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________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
(1)方法论:用世界观来指导人们去________和________,就成了方法论。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①世界观_____方法论,方法论______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不是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根本观点 
自发形成
系统化
理论化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决定
体现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知识的分类:自然科学知识、____________、思维科学知识。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_____、____和_____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________和________的指导。
哲学不能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一定是科学的。
社会科学知识
自然
社会
思维
世界观
方法论
【辨 识 判 断】
1.哲学智慧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
3.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
4.世界观人人都有,人人都是哲学家。(  )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就是世界观。(  )
6.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
7.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之科学。(  )
8.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具体的方法。(  )
×

×
×
×
√ 
×
×
【体 系 建 构】
议题探究·提素养
议题一 哲学的智慧从哪里来?
挪威地处北欧,日照强烈,在这里的每一个家庭都习惯带着孩子出来感受天然的日光浴,哪怕是刚出生的婴儿。挪威国家规定,有小孩的员工,每天下午四点半必须下班回家,接孩子放学或是陪伴孩子,工作可以放到明天做,不能加班,也没有夜生活,四点半以后的家庭时光是最重要的。
探究1:挪威人的生活哲学是人们生来就有的吗?
探究2:挪威人的哲学与他们的生活有何密切联系?
                                    
                                    
提示:挪威人的生活哲学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生于挪威人的实践活动。
提示:挪威人的哲学源于他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与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挪威人的幸福哲学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议题二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天定胜人,人崇拜自然,人在自然界的面前是被动的,人与环境是恐惧和依赖关系
第二阶段 人定胜天,人试图主宰自然界,无限度地向自然界索取,出现生态问题
第三阶段 人和自然界是命运共同体,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2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2022年新年贺词。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探究1: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的三个阶段中产生了哪些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示:三个阶段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第一阶段 人是自然界的奴隶 被动地服从自然,崇拜自然
第二阶段 人是自然界的主宰 改造自然,无限度地向自然界索取
第三阶段 人和自然界是命运共同体 坚持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探究2:生态文明理念指引着人们打造绿水青山的健康家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生态文明理念指引着人们打造青山绿水的健康家园,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议题三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恩格斯
探究1:结合牛顿事例说明哲学在具体科学研究中发挥什么作用?
提示: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探究2:恩格斯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探究3:概括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提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提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重点突破·固双基
1.哲学的起源
起源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产生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本义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作用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训练1 罗大佑作词作曲的歌曲《童年》,以欢快的节奏,贴切的歌词,给人希望,让人充满无限的回味。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在下面《童年》的歌词中,能清晰地体现哲学这一界定的是(  )
①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②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③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④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②③都涉及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体现了哲学的起源,符合题意;①④只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排除。本题选D。
训练2 面对新冠肺炎病毒在世界范围的肆虐,人类生命财产健康安全遭受重大损失。人们不可避免地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能否提前发出准确的预警,把病毒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表明(   )
①哲学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思考,是哲学思想的根源
③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
④哲学思想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面对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人们生命财产健康安全遭受损失,从而引发思考,表明哲学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同时表明哲学思想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①④符合题意。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而不仅仅是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思考,②说法错误。哲学发展是为了适应人们的实践活动,而不是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③说法错误。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即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
(2)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因此,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提醒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但世界观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不能说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那么方法论也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也不能说哲学就是科学的方法论。
训练3 “空山无人夜色寒,鬼群乱啸西风酸。”中国人的鬼神观念自古有之。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认为“世界上确实存在着鬼神”,对“地狱”等生戒惧之心,因而行向善之举。这说明(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一致性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一致性,①③正确。应该是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②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训练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指出,5 000多年的中华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国际社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哲学智慧总能为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③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我们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适应时代要求的哲学能够推动国际社会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是正确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哲学思想,所以中国主张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国际社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说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同时也说明了适应时代要求的哲学能够推动国际社会的变革,故①④正确。只有正确的哲学智慧才能为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②错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只有正确的、科学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才是我们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③错误。
3.正确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提醒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它不是具体科学知识的简单相加,二者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哲学 具体科学
区别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作用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系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训练5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哲学思考非常必要。哲学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少具有澄清问题、勾画领域、提炼视角、分析评价等几方面的作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学的发展在深刻影响人类的同时,也对哲学领域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这些新观点不断推动着相关理论的变革与创新。上述材料表明(   )
①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对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说法错误,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对象。故选C。
训练6 知道自然界存在着生物链,这是科学,但由此知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并懂得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哲学智慧;知道月有阴晴圆缺,这是生活常识,而由此思考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并懂得全面看问题,这是哲学智慧。由此可见(   )
①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②哲学依托于具体的知识但又不同于具体知识 ③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④哲学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材料中从生活中的知识“自然界存在着生物链”“月有阴晴圆缺”中思考,追问世界,找寻哲学智慧,体现了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①符合题意。从科学和生活常识中总结出哲学智慧,但是哲学智慧又不等于这些具体知识,是它们的概括和总结,②符合题意。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③说法错误。哲学不等于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对其一般规律和本质的总结,哲学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随堂检测·重落实
1.时下不少城市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读书会”,每周固定时间,聘请一至两名文化名人做主持人,组织与会人员讨论哲学问题。“读书会”成员关注哲学问题的探讨,这是基于(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真正的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是时代的智慧,决定人类的前途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解析:关注哲学问题的探讨是因为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①正确。真正的哲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关注哲学问题是基于真正的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正确,③错误。哲学影响人的前途命运,但不能决定人类的前途命运,④错误。故本题选A。
2.下面两幅漫画告诉我们(   )
①哲学思想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
②孩子的追问中蕴含哲学智慧 
③人的哲学思想是与生俱来的
④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哲学思想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不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故①表述错误;“我是什么?”“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哲学命题,蕴含着哲学智慧,故②④符合题意;人的哲学思想是经过学习与思考后天培养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故③表述错误。
3.下列说法属于世界观的是(  )
A.闻鸡起舞        B.张三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太阳东升西落
答案:C
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A、B两项中的表述是人们的一种行为,并非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故不属于世界观,排除;D是一种客观现象,不属于世界观,故排除。故选C。
4.现阶段很多人开始逐步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住宅”等行列。这反映了(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A符合题意。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B观点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D与题意不符。
5.在20世纪之前,哲学是物理学家的必修课,多数物理学家也有相当优秀的哲学素养。一般来说,他们的物理学研究也伴随着哲学探索。关于哲学与物理学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少数与多数的关系 ④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A
解析: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故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A。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时1 追求智慧的学问
课标要求
1.讲述身边的故事,理解哲学是对生活的理解、总结和反思。
2.思考日常生活中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用真正哲学指导人生。
2.公共参与:学习哲学和运用哲学。
自主学习·探新知
【新 知 预 习】
一、哲学的起源
1.哲学的本义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________的关系。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产生于实践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________。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________。
哲学就在身边
3.哲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哲学与我们的________、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密切相关,总是______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和世界观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________。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________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观。
注意三个词:“整个世界”“总的看法”“根本观点”。春夏秋冬、太阳东升西落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不是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
(1)方法论:用世界观来指导人们去________和________,就成了方法论。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①世界观________方法论,方法论________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不是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知识的分类:自然科学知识、____________、思维科学知识。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指导。
哲学不能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一定是科学的。
【辨 识 判 断】
1.哲学智慧是从人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  )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
3.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
4.世界观人人都有,人人都是哲学家。(  )
5.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就是世界观。(  )
6.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
7.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之科学。(  )
8.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具体的方法。(  )
【体 系 建 构】
议题探究·提素养
议题一 哲学的智慧从哪里来?
挪威地处北欧,日照强烈,在这里的每一个家庭都习惯带着孩子出来感受天然的日光浴,哪怕是刚出生的婴儿。挪威国家规定,有小孩的员工,每天下午四点半必须下班回家,接孩子放学或是陪伴孩子,工作可以放到明天做,不能加班,也没有夜生活,四点半以后的家庭时光是最重要的。
探究1:挪威人的生活哲学是人们生来就有的吗?
答:                                    
                                    
探究2:挪威人的哲学与他们的生活有何密切联系?
答:                                    
                                    
                                    
议题二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天定胜人,人崇拜自然,人在自然界的面前是被动的,人与环境是恐惧和依赖关系
第二阶段 人定胜天,人试图主宰自然界,无限度地向自然界索取,出现生态问题
第三阶段 人和自然界是命运共同体,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2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2022年新年贺词。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探究1: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的三个阶段中产生了哪些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                                    
                                    
探究2:生态文明理念指引着人们打造绿水青山的健康家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答:                                    
                                    
                                    
议题三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恩格斯
探究1:结合牛顿事例说明哲学在具体科学研究中发挥什么作用?
答:                                    
                                    
探究2:恩格斯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探究3:概括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                                    
                                    
                                    
重难突破·固双基
1.哲学的起源
起源 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产生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本义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作用 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训练1 罗大佑作词作曲的歌曲《童年》,以欢快的节奏,贴切的歌词,给人希望,让人充满无限的回味。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在下面《童年》的歌词中,能清晰地体现哲学这一界定的是(  )
①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②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③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④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训练2 面对新冠肺炎病毒在世界范围的肆虐,人类生命财产健康安全遭受重大损失。人们不可避免地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能否提前发出准确的预警,把病毒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表明(  )
①哲学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思考,是哲学思想的根源
③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
④哲学思想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即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根本方法。
(2)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因此,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
提醒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但世界观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不能说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那么方法论也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也不能说哲学就是科学的方法论。
训练3 “空山无人夜色寒,鬼群乱啸西风酸。”中国人的鬼神观念自古有之。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认为“世界上确实存在着鬼神”,对“地狱”等生戒惧之心,因而行向善之举。这说明(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一致性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训练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指出,5 000多年的中华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国际社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②哲学智慧总能为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③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我们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适应时代要求的哲学能够推动国际社会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正确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 具体科学
区别 研究对象 整个世界 某一具体领域
任务 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作用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提供具体方法指导
联系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提醒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它不是具体科学知识的简单相加,二者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训练5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哲学思考非常必要。哲学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少具有澄清问题、勾画领域、提炼视角、分析评价等几方面的作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学的发展在深刻影响人类的同时,也对哲学领域的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这些新观点不断推动着相关理论的变革与创新。上述材料表明(  )
①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对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训练6 知道自然界存在着生物链,这是科学,但由此知道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并懂得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哲学智慧;知道月有阴晴圆缺,这是生活常识,而由此思考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并懂得全面看问题,这是哲学智慧。由此可见(  )
①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②哲学依托于具体的知识但又不同于具体知识 ③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④哲学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堂检测·重落实
1.时下不少城市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读书会”,每周固定时间,聘请一至两名文化名人做主持人,组织与会人员讨论哲学问题。“读书会”成员关注哲学问题的探讨,这是基于(  )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②真正的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是时代的智慧,决定人类的前途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2.下面两幅漫画告诉我们(  )
①哲学思想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 ②孩子的追问中蕴含哲学智慧 ③人的哲学思想是与生俱来的
④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说法属于世界观的是(  )
A.闻鸡起舞       B.张三早上5点起床
C.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太阳东升西落
4.现阶段很多人开始逐步接受“绿色生活”理念,并加入“绿色餐饮”“绿色出行”“绿色住宅”等行列。这反映了(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
5.在20世纪之前,哲学是物理学家的必修课,多数物理学家也有相当优秀的哲学素养。一般来说,他们的物理学研究也伴随着哲学探索。关于哲学与物理学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③少数与多数的关系 ④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课时1 追求智慧的学问
【新知预习】
一、
1.人与世界
2.实践活动 追问和思考
3.生活 自然 社会 直接
二、
1.(1)根本观点 (2)自发形成 系统化 理论化
2.(1)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2)决定 体现
三、
1.社会科学知识 
2.(1)自然 社会 思维 (2)世界观 方法论
【辨识判断】
1.× 2.√ 3.× 4.× 5.× 6.√ 7.× 8.×
议题探究
议题一
探究1:提示:挪威人的生活哲学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产生于挪威人的实践活动。
探究2:提示:挪威人的哲学源于他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与他们的生活、与他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挪威人的幸福哲学又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议题二
探究1:提示:三个阶段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第一阶段 人是自然界的奴隶 被动地服从自然,崇拜自然
第二阶段 人是自然界的主宰 改造自然,无限度地向自然界索取
第三阶段 人和自然界是命运共同体 坚持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探究2:提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生态文明理念指引着人们打造青山绿水的健康家园,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议题三
探究1:提示: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探究2:提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探究3:提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重难突破
训练1 解析:②③都涉及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体现了哲学的起源,符合题意;①④只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排除。本题选D。
答案:D
训练2 解析:题干强调面对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人们生命财产健康安全遭受损失,从而引发思考,表明哲学思想的产生,离不开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同时表明哲学思想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①④符合题意。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而不仅仅是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思考,②说法错误。哲学发展是为了适应人们的实践活动,而不是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③说法错误。
答案:D
训练3 解析:材料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一致性,①③正确。应该是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②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答案:B
训练4 解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是正确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哲学思想,所以中国主张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国际社会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说明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同时也说明了适应时代要求的哲学能够推动国际社会的变革,故①④正确。只有正确的哲学智慧才能为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②错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只有正确的、科学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才是我们当今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③错误。
答案:B
训练5 解析:①说法错误,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说法错误,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对象。故选C。
答案:C
训练6 解析:材料中从生活中的知识“自然界存在着生物链”“月有阴晴圆缺”中思考,追问世界,找寻哲学智慧,体现了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①符合题意。从科学和生活常识中总结出哲学智慧,但是哲学智慧又不等于这些具体知识,是它们的概括和总结,②符合题意。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③说法错误。哲学不等于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对其一般规律和本质的总结,哲学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答案:A
随堂检测
1.解析:关注哲学问题的探讨是因为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①正确。真正的哲学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关注哲学问题是基于真正的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正确,③错误。哲学影响人的前途命运,但不能决定人类的前途命运,④错误。故本题选A。
答案:A
2.解析:哲学思想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而不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故①表述错误;“我是什么?”“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哲学命题,蕴含着哲学智慧,故②④符合题意;人的哲学思想是经过学习与思考后天培养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故③表述错误。
答案:D
3.解析: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A、B两项中的表述是人们的一种行为,并非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故不属于世界观,排除;D是一种客观现象,不属于世界观,故排除。故选C。
答案:C
4.解析:材料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A符合题意。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B观点错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C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艺术升华,D与题意不符。
答案:A
5.解析: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故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A。
答案:A(共38张PPT)
课时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标要求
1.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并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3.公共参与: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学习生活实践活动。
自主学习·探新知
议题探究·提素养
重点突破·固双基
随堂检测·重落实
自主学习·探新知
【新 知 预 习】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和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____和______的关系问题。
2.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_____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_____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思维
存在
意识
物质
本原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同一性
正确
不能说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生活和实践角度
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________的基本问题。
2.理论角度
(1)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________的问题。
(2)决定着各种哲学的________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不能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
无法回避
必须回答
基本性质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____和_____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
(1)根本观点:_____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_____意识。
物质
意识
物质
决定
(2)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________,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自然科学的________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____________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________。
物质形态
物质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
3.唯心主义
(1)根本观点:_____是本原的,物质______意识,意识______物质。
(2)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________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________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________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______和表现。
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及其关系
(1)两个对子:________和唯心主义、________和形而上学。
(2)两大阵营:________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不能笼统地说一切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一切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唯物主义中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自己的缺陷;唯心主义的某些观点也有可取之处。
意识
依赖于
决定
主观精神
客观事物
客观精神
外化
唯物主义
辩证法
唯物主义
【辨 识 判 断】
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本质上都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
4.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5.“理念”“绝对精神”等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反映。(  )
6.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观点各不相同,没有共同点。(  )
7.“理生万物”与“我思故我在”的分歧就在于物质与意识谁是 本原。(  )
×
×
×
×
×
×

【体 系 建 构】
议题探究·提素养
议题一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漫画涉及的哲学问题是什么?应如何处理好漫画涉及的哲学问题?
提示:主观与客观;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应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先有存在后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
议题二 为什么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原来以为迷信是老年人的“专利”,但近几年,在各种占卜APP、网站注册的青年数量激增,越来越多的彷徨青少年加入互联网占卜的行列。一些年轻人热衷网络算命,不管是传统的八字、手相,还是新兴的塔罗牌、占星术,不少人尝试从“玄学”中寻找人生方向。“9.9元测运势”“19.9元测感情”“199元改运势”……95后的“大师”为80后“安排”人生,高达3 888.88元的“转运水墨画”实为网购的印刷品,价值才50元。长期患病、意志消沉的王女士听信所谓可以消灾祛病的迷信手段并越陷越深,高价买来的“驱邪符”并没能使身体好转,反而被骗了200多万元。
探究1:我们周围是否存在迷信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①我们周围存在迷信现象。②迷信现象的实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探究2:说一说迷信的危害性,并说明青少年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
提示: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夸大意识的作用,会使人不思进取、丧失斗志,甚至失去独立的人格,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广大青少年应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坚信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重点突破·固双基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的关系
提醒: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回答。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坚持了唯物主义;承认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就是坚持了辩证法。
训练1 “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这种观点(  )
①认为世界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认为思维无法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 ③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④肯定了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认为思维无法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作出了否定的回答,②③正确。①不符合题意。题干观点并未肯定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④不选。故本题选C。
训练2 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故①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关系中的第一个方面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展开的,故④错误。故选C。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优点 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看作世界的本原 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知识拓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归复于水。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伽森狄: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训练3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元素构成自然界——狄德罗 ②实事求是——毛泽东 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 ④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④→①→③ D.④→①→②
答案:D
解析:④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体现的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②体现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③体现的是唯心主义观点。故D顺序正确,A、B、C不选。
3.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异同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不同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共同点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评价 ①进步性: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对人们认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②局限性:把人的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是错误的 知识拓展: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经典观点
(1)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生活中的主观唯心主义: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2)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8”就是发、“4”就是死,喜鹊报喜、乌鸦报丧,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拜佛求神保佑自己学习进步等。
训练4 与漫画《挖个坑也能钓大鱼》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水是万物之源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气者,理之依也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漫画《挖个坑也能钓大鱼》没有尊重客观条件,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作用,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①③都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符合题意;②④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与漫画寓意不符。故选C。
随堂检测·重落实
1.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宣称:“宇宙不是偶然产生的,在仔细思量宇宙起源时,我们得以发现深奥的道理——造物者的智慧和上帝的无穷创造力。”这一观点属于(  )
①世界观,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回答 ②可知论,认为上帝可以创造宇宙,也可以认识宇宙 ③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④唯物主义,解释了宇宙的起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的这一观点把造物者的智慧和上帝的无穷创造力当成了世界的本原,属于世界观,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回答,是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故①③符合题意;这一观点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回答,而不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回答,不属于可知论,故②错误;这一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属于唯物主义,故④错误。
2.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下列选项与漫画“我是谁?我要跟它们去哪里?”寓意相近的是(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 D.思维决定存在
答案:C
解析:“我是谁?我要跟它们去哪里?”否认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一种不可知论观点的体现,故应选C。
3.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这是________的哲学观点。(  )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答案:D
解析: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蕴含着火是世界的本原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项正确。
4.有关专家经过认真分析后,预测到2050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油、气供应不足,需求不断扩大,进口将成为中国石油的主要供应渠道,天然气也需要大量进口。上述材料中有关专家的观点是(  )
A.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D
5.阅读下边漫画《期望》。从哲学派别上看,“期望蒿草能长成栋梁”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漫画讽刺的是一种认为蒿草能不能长成栋梁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观点,该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课时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标要求
1.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并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3.公共参与:用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学习生活实践活动。
自主学习·探新知
【新 知 预 习】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问题。
2.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_________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__________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不能说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可知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生活和实践角度
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________的基本问题。
2.理论角度
(1)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________的问题。
(2)决定着各种哲学的________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不能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_______和________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唯物主义
(1)根本观点:________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________意识。
(2)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________,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把自然科学的________直接混同于物质概念,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________________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________。
3.唯心主义
(1)根本观点:________是本原的,物质________意识,意识________物质。
(2)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________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________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________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________和表现。
4.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及其关系
(1)两个对子:________和唯心主义、________和形而上学。
(2)两大阵营:________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不能笼统地说一切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一切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唯物主义中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自己的缺陷;唯心主义的某些观点也有可取之处。
【辨 识 判 断】
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本质上都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
4.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5.“理念”“绝对精神”等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反映。(  )
6.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观点各不相同,没有共同点。(  )
7.“理生万物”与“我思故我在”的分歧就在于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  )
【体 系 建 构】
议题探究·提素养
议题一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探究:漫画涉及的哲学问题是什么?应如何处理好漫画涉及的哲学问题?
答:                                    
                                    
议题二 为什么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原来以为迷信是老年人的“专利”,但近几年,在各种占卜APP、网站注册的青年数量激增,越来越多的彷徨青少年加入互联网占卜的行列。一些年轻人热衷网络算命,不管是传统的八字、手相,还是新兴的塔罗牌、占星术,不少人尝试从“玄学”中寻找人生方向。
“9.9元测运势”“19.9元测感情”“199元改运势”……95后的“大师”为80后“安排”人生,高达3 888.88元的“转运水墨画”实为网购的印刷品,价值才50元。长期患病、意志消沉的王女士听信所谓可以消灾祛病的迷信手段并越陷越深,高价买来的“驱邪符”并没能使身体好转,反而被骗了200多万元。
探究1:我们周围是否存在迷信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答:                                    
                                    
                                    
                                    
                                    
探究2:说一说迷信的危害性,并说明青少年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
答:                                    
                                    
                                    
                                    
                                    
重难突破·固双基
1.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的关系
提醒: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回答。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它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坚持了唯物主义;承认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就是坚持了辩证法。
训练1 “如果有某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即使可以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这种观点(  )
①认为世界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②认为思维无法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 ③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作出了否定的回答 ④肯定了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训练2 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②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优点 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把自然科学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结构看作世界的本原 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知识拓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万物皆从水中产生,最后又归复于水。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伽森狄: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训练3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①元素构成自然界——狄德罗 ②实事求是——毛泽东 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 ④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④→①→③ D.④→①→②
3.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异同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不同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共同点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评价 ①进步性: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历史发展,对人们认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②局限性:把人的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是错误的
知识拓展: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经典观点
(1)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
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生活中的主观唯心主义: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2)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8”就是发、“4”就是死,喜鹊报喜、乌鸦报丧,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拜佛求神保佑自己学习进步等。
训练4 与漫画《挖个坑也能钓大鱼》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①存在即是被感知 ②水是万物之源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气者,理之依也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随堂检测·重落实
1.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宣称:“宇宙不是偶然产生的,在仔细思量宇宙起源时,我们得以发现深奥的道理——造物者的智慧和上帝的无穷创造力。”这一观点属于(  )
①世界观,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回答 ②可知论,认为上帝可以创造宇宙,也可以认识宇宙 ③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④唯物主义,解释了宇宙的起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角度看,下列选项与漫画“我是谁?我要跟它们去哪里?”寓意相近的是(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决定思维
C.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
D.思维决定存在
3.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这是________的哲学观点。(  )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唯心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4.有关专家经过认真分析后,预测到2050年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油、气供应不足,需求不断扩大,进口将成为中国石油的主要供应渠道,天然气也需要大量进口。上述材料中有关专家的观点是(  )
A.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5.阅读下边漫画《期望》。从哲学派别上看,“期望蒿草能长成栋梁”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课时2 哲学的基本问题
【新知预习】
一、
1.思维 存在 意识 物质
2.(1)本原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2)同一性 正确
二、
1.无法回避 
2.(1)必须回答 (2)基本性质
三、
1.物质 意识
2.(1)物质 决定 (2)物质形态 物质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
3.(1)意识 依赖于 决定 (2)主观精神 客观事物 客观精神 外化 
4.(1)唯物主义 辩证法 (2)唯物主义
【辨识判断】
1.× 2.× 3.√ 4.× 5.×
6.提示:×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共同点是:都承认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提示:× “理生万物”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我思故我在”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二者都属于唯心主义,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二者没有分歧。
议题探究
议题一
探究:提示:主观与客观;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应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先有存在后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
议题二
探究1:提示:①我们周围存在迷信现象。②迷信现象的实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探究2:提示: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夸大意识的作用,会使人不思进取、丧失斗志,甚至失去独立的人格,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广大青少年应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坚信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重难突破
训练1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认为思维无法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作出了否定的回答,②③正确。①不符合题意。题干观点并未肯定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④不选。故本题选C。
答案:C
训练2 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故①错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思维和存在关系中的第一个方面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展开的,故④错误。故选C。
答案:C
训练3 解析:④体现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体现的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②体现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③体现的是唯心主义观点。故D顺序正确,A、B、C不选。
答案:D
训练4 解析:漫画《挖个坑也能钓大鱼》没有尊重客观条件,夸大了人的意识的作用,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①③都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符合题意;②④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与漫画寓意不符。故选C。
答案:C
随堂检测
1.解析: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的这一观点把造物者的智慧和上帝的无穷创造力当成了世界的本原,属于世界观,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回答,是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故①③符合题意;这一观点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回答,而不是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回答,不属于可知论,故②错误;这一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不属于唯物主义,故④错误。
答案:B
2.解析:“我是谁?我要跟它们去哪里?”否认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一种不可知论观点的体现,故应选C。
答案:C
3.解析:赫拉克利特的观点蕴含着火是世界的本原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项正确。
答案:D
4.答案:D
5.解析:漫画讽刺的是一种认为蒿草能不能长成栋梁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观点,该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答案:B(共33张PPT)
课时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课标要求
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3.公共参与:学习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主学习·探新知
议题探究·提素养
重点突破·固双基
随堂检测·重落实
自主学习·探新知
【新 知 预 习】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________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________发展的必然结果。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_____的立场探求_____________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就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的解放。
自由解放
社会科学
人民
人类自由解放
无产阶级和全人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________的基础上,坚持从_____出发认识周围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________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________的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_____,它的全部理论都_____实践,又经过实践的________。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________的科学、_____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______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
实践观
实际
辩证法
历史观
规律
来自
反复检验
改变世界
指导
科学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1)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____________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________历史性飞跃。
(2)精髓、灵魂
________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________、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________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坚持和发展。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_____飞跃。
革命和建设
第一次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改革开放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中华文化
中国精神
新的
【辨 识 判 断】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结果。(  )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相加。(  )
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就有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
4.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5.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
6.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8.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
×
×
× 

×
×
×

【体 系 建 构】
议题探究·提素养
议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多次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
材料二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多处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三个“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需求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把国情同世情结合起来,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又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
探究1:合作探究: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
提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探究2:图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古典名句共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什么观点?请阐释该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性。
提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③根据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探究3:材料三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特征?
提示: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既立足国情,又把握世界潮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和世情,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等体现与时俱进。
重点突破·固双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条件 表现
阶级基础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自然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社会科学前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取得的积极成果
训练1 马克思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利用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作批判的桥梁,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和超越。材料告诉我们(  )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阶级基础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
C.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C正确。A、B不符合题意,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D错误,排除。
2.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训练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样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在科学基础上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在题中未体现,且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②③正确。故选B。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3)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训练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我国新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的最高峰 
③为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④是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题意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是我国新时代精神上的精华,①④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且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是不断发展的,“最高峰”说法错误,②不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现代化事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但不提供具体的方法,③错误。
随堂检测·重落实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实现了认识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②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③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为解决当代中国问题提供指南 ④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错误。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③错误。
2.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答案:C
解析:该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题干说“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强调的是实践性,故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C。
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还具有(  )
①科学性和真理性 ②人民性和实践性 ③革命性和系统性 ④辩证性和理论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还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与人民性和实践性,故①②入选。系统性和理论性不是“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行”的原因,故③④不选。
4.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被人们戏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任何旧的哲学相比的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④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①②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5.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推进,它也会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   )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顶峰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①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顶峰,③错误。故选C项。课时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课标要求
理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3.公共参与:学习运用、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主学习·探新知
【新 知 预 习】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________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________发展的必然结果。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________的立场探求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
就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的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________的基础上,坚持从________出发认识周围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________的有机结合,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________的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________,它的全部理论都________实践,又经过实践的________。
(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________的科学、________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________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1)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________历史性飞跃。
(2)精髓、灵魂
________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________、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2.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________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坚持和发展。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________飞跃。
【辨 识 判 断】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结果。(  )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相加。(  )
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就有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
4.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5.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
6.包括毛泽东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8.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合。(  )
9.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体 系 建 构】
议题探究·提素养
议题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多次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
材料二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多处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三个“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形成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大众需求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把国情同世情结合起来,既立足国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既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又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学认识同价值目标结合起来,坚持在理论创新中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性的基本理念和哲学基础。
探究1:合作探究: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领导干部的看家本领?
答:                                    
                                    
                                    
                                    
                                    
                                    
探究2:图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古典名句共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什么观点?请阐释该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性。
答:                                    
                                    
                                    
                                    
                                    
                                    
探究3:材料三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基本特征?
答:                                    
                                    
                                    
                                    
                                    
重难突破·固双基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条件 表现
阶级基础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自然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
社会科学前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取得的积极成果
训练1 马克思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利用费尔巴哈的唯物论作批判的桥梁,完成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和超越。材料告诉我们(  )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阶级基础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基础
C.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训练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这样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在科学基础上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③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习近平同志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3)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训练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的“新目标”“新使命”,面临的“新矛盾”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我国新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的最高峰 ③为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④是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堂检测·重落实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实现了认识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②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③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为解决当代中国问题提供指南 ④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主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还具有(  )
①科学性和真理性 ②人民性和实践性 ③革命性和系统性 ④辩证性和理论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被人们戏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任何旧的哲学相比的不同之处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④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推进,它也会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体现了(  )
①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顶峰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课时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新知预习】
一、
1.自由解放 社会科学 
2.人民 人类自由解放 
3.无产阶级和全人类
二、
1.实践观 实际 辩证法 历史观
2.(1)规律 来自 反复检验 (2)改变世界 指导 科学
三、
1.(1)革命和建设 第一次 (2)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2.改革开放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3.中华文化 中国精神 新的
【辨识判断】
1.提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也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2.提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崭新哲学,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这是一种继承发展,而不是两者的机械(简单)相加。
3.提示:×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就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就有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
4.提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并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提示:√
6.提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但它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7.提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8.提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9.提示:√
议题探究
议题
探究1:提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探究2:提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③根据实践的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探究3:提示: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既立足国情,又把握世界潮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和世情,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指导,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特征。③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立足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洞察全球风云、把握世界潮流等体现与时俱进。
重难突破
训练1 解析:材料表明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C正确。A、B不符合题意,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D错误,排除。
答案:C
训练2 解析:①④在题中未体现,且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②③正确。故选B。
答案:B
训练3 解析:题意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是我国新时代精神上的精华,①④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且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是不断发展的,“最高峰”说法错误,②不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现代化事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但不提供具体的方法,③错误。
答案:B
随堂检测
1.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①错误。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③错误。
答案:C
2.解析:该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题干说“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强调的是实践性,故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C。
答案:C
3.解析: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还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与人民性和实践性,故①②入选。系统性和理论性不是“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行”的原因,故③④不选。
答案:A
4.解析: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①②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答案:B
5.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①④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②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但不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顶峰,③错误。故选C项。
答案: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