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复习文化生活 核心知识点第七课:1、文化的功能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3、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4、民族精神是什么、重要性/作用/意义?第八课:1、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2、如何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3、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第九课:1、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2、如何建设文化强国?3、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第二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一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第三框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二框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第三框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二、文化的功能对社会:1.引领风尚 2.教育人民3.服务社会 4.推动发展对国家:5.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对个人:6.优秀文化影响人一、什么是文化7.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二、弘扬民族精神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文化的含义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一、主要内容和特点二、当代价值1.形成2.主要内容3.特点1.意义(当代价值)2.态度(要求)1.内容2.意义3.发展4.要求(是什么)(为什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8.1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二、文化具有多样性一、文化具有民族性1.地位:独特标识2.作用:民族的精神根基3.核心:价值观1.原因: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2.作用:内在要求和必然要求3.要求: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1.表现: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意义:丰富本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3.文化交流与交融的关系(交流是交融的前提)1.意义: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有推动作用2.要求: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维护文化多样性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错误观点2.要求8.3借鉴外来文化(1)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9.1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内涵2.重要转折3.革命文化4.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决定因素2.判断标准3.意义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2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9.3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新、实现文化繁荣)?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一领导,一思想,一方向,一目标,双为双百,三面向,三特点2.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体、目的、出发点)3.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4.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5.立足社会实践6.文化传承7.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一、建设文化强国二、坚定文化自信要求1.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现状、要求)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3.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要求)4.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求)5.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6.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方向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1、内涵2、意义3、要求A.精神火炬 ①民族精神B.精神支柱 ②爱国主义C.精神动力 ③民族文化D.民族精神的核心E.精神根基F.精神特征课堂练习剖析: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文化从内涵上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性质上讲则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主体都是人。文化≠文明一、关于文化的内涵和功能的思维误区易错剖析 | 走出误区文化≠文化载体剖析:文化载体是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是物质的;文化载体展现的是文化的内容。二、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维误区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剖析: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剖析:古为今用,强调的是处理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关系,是从纵向角度讲的;洋为中用,强调的是处理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是从横向角度讲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二、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维误区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的源泉剖析:文化发展的主体是人民,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区分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态度剖析:对待落后文化要改造或剔除,对待腐朽文化要坚决抵制,依法取缔。1.读漫画《失德》,图中旅游者的行为是没有文化的表现,这里的“文化”是指( ) 失德A.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B.人的一种文化素养,与“文明”“礼貌”相近C.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社会意识形态D.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B课堂练习2.文化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既包括文化的物质形态,也包括文化的价值形态,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其中,文化的价值形态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中国梦因有了文化力量的推动而变得高远磅礴,鼓舞着中华民族不懈努力、不断奋进。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的价值形态比物质形态更重要②只有优秀文化才会深刻影响社会发展③文化在实践的基础上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④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称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D课堂练习3.我国传统建筑如同一幅幅图画,无论是拍照、拍电影,都美不胜收。但是,有一部分人盲目崇洋,把祖宗留下的传统建筑大拆大毁,而以呆板、粗鲁、古怪、一点也不雅致的高楼大厦来代替。这一做法( )A.是正确的,因为这样做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B.是正确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发展新文化C.是错误的,因为对传统文化不允许批判D.是错误的,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D课堂练习4.中医学既立足于中华民族扎实的医疗实践又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中医学成为世界医学之林的重要学科。这表明推进中医学发展必须(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洋为中用②立足国情,扎根实践,锐意创新③尊重文化多样性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坚持古为今用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C课堂练习感谢聆听,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