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在社会中成长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在社会中成长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初级中学教学设计
学段:八年级 学科 :道法 教师: 时间: 2023.12.20.
章节名称 1.2 在社会中成长 学时
课标要求 养成亲社会性为,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内容与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导语、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组成。第一课、第二课各设两框。 本框教学要引导学生看到经济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等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勇于、善于面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教师要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不断增进学生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一个人在人生各阶段由于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责任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亲人、师长、朋友、同学和社会组织的帮助,我们受到的雨露滋润要传承下去,这就是回馈社会。
学习重点 亲社会行为
学习难点 理解社会化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处于由儿童向青年过渡的生理发发育期和精神成长期,八年级学生体力充沛、精力旺盛,但在生活态度和思想发展上存在较大差异。学校教育应帮助学生正视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引导其“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框,学生产生了解、关心、融入、服服务、奉献社会的愿望和意识,能树立积极 的生活态度。 吃面人画一 合客容内 2.通过学习本框,学生提高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会的能力。 3.通过学习本框,学生理解社会化的含义,懂得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学生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预习。预习本课学习主题和相关内容。根据学习内容搜集亲社会行为的活动,在同学间做调查。
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查阅资料法、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学习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阅读教材第6页“运用你的经验”。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在社区组织教学学生学习书法和国画的活动。思考问题。 问题1:小东和伙伴们在活动中付出的是什么 收获的是什么 问题2:你是否有与小东类似的经历 问题3: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和收获吧。 教师引导学生在分享自己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参与社会生活的收获,体验自身的变化与成长。 1.阅读材料。学生阅读案例,并简单讲述案例中小东和伙伴们的付出与收获。 2.交流分享。学生分享自己是否有过类似的活动。。 本活动设计利用教材提供的八年级学生小东和伙伴们利用暑假在社区组织教小学生学习书法和国画的活动这一材料。在实践活动中,小东和他的伙伴们不但获得了小朋友的认可,而且提高了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本环节设计以同龄人的经历和收获为例,引导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类似经历,关注自身的付出与收获,为接下来“在社会课堂中成长”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 新课 环节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一: 阅读教材第7页“相关链接”,理解“社会化”的内涵,思考问题。问题1:你如何理解“社会化”的内涵 问题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个人是如何实现社会化的 将理论概念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化”的内涵与意义。 活动二: 阅读教材第7页“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 问题1:解读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并补充列举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用品。问题2:说说我们生活中必需的食物、学习用品、衣服都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个人依赖社会,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除了物质上的依赖外,还有精神上的依赖。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社会交往取得的,我们的文化素质是受社会影响形成的。 环节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活动一: 呈现素材:2015年,“共享单车”这一新兴事物出现在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它是一种绿色环保、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它能缓解交通拥堵,能辅助地铁、公交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它还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体现的是“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模式,是积极的创新探索。我们需要共享单车。但在社会生活里,在共享单车的使用过程当中出现了很多不文明的现象。有人为了能够独享单车,私自给单车装上自己的锁具,恶意损坏二维码,把共享单车当作肆意发泄情绪的工具,拆解单车;有人为了自己方便,随意停放共享单车,妨碍交通,影响市容,甚至将共享单车恶意丢弃到荒郊野外…… 问题1:你使用过共享单车吗 问题2:共享单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问题3:你关注到了哪些关于使用共享单车的不文明现象 问题4:你如何看待这些不文明现象呢 问题5:如果你发现了私锁共享单车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问题6:什么也不做,或向共享单车平台举报,这两种行为会带来怎样不同的影响 通过情境铺垫与思考追问,学生一步步地深人情境,在教师的引领下认同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反思自身的行为选择,激发参与社会实践的自觉意识。 活动二: 阅读教材第8页“探究与分享”,分享学生的劳动体验、研学旅行,思考问题。问题1:结合材料说-说你参加过哪些社会实践活动 问题2:你认为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探究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环节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一:1.阅读材料。学生阅读教材的正文和“相关链接”部分,在阅读的基础上提炼出什么是社会化以及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2.思考交流。如何将理论概念内化为学生的认识 3.点拨提升。本环节是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化”的含义,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要以学生的社会化经验为教学资源,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是个人成长的“营养基”,社会是个人健康成长的课堂。 活动二: 1.观察生活。教师首先借助教材提供的图文信息启发学生围绕不同主题来列举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用品,比如图书、电脑、食物、衣服、住房、交通工具等等。 2.交流分享。教师及时捕捉、归纳学生所提供的信息,提炼出学生回答中的关键内容;再进一步提问,说说日常所需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生活用品来自哪里,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环节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活动一: 1.聚焦问题。请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共享单车。通过一组问题,创设师生对话的平台。 2.思考追问。在学生交流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再提出新一轮的追问,把问题聚焦在学生的行为选择上。教师在追问的过程中,要有效引导,及时归纳,准确捕捉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比较中充分思索,最终确信、认同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激发践行亲社会行为的自觉意识。 3.小结提升。教师应启发学生就问题展开深入思考,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行动自觉,唤起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当热心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践行亲社会行为。 活动二: 1.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要做充足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广泛收集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素材,如学雷锋活动、植树活动、学农活动、游学活动、职业体验活动等。将收集上来的素材整理分类,如图片类、视频类、文字材料类……选择其中的典型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在课堂上进行呈现。 2.交流分享。学生回看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素材,然后说一说自己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环节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活动一: 本活动设计要落实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学理论中的社会化的定义以及社会化的内容,帮助学生认识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提供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作为自然人,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才能成长为社会人。最终要让学生从社会学角度认识个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的。 活动二: 对于社会个体而言,物质条件是生存前提,而精神滋养也是不可或缺的。那我们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滋养是由谁提供的呢 本活动设计以食物和图书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代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经验,对自己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生活用品的来源进行探究,并最终明确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我们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环节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活动一: 共享单车现在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学生作为城市交通的参与者,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本活动设计中,教师通过过背景材料的展开和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交通出行者的角度关注问题,并反观自身行为。在反思的过程中理解、认同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激发践行亲社会行为的信心和勇气。 活动二: 本活动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情境素材,要立足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教师要借助素材启发学生打开思路,要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教师在引导学生回顾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与收获的基础上,启发他们思考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
反思 教学目标完成,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堂达成度高
板书 设计
作业 设计 完成课时练相关习题。 2、整理课堂笔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