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三)(人民版)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问题式导入:1、鸦片战争期间,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时主要学习什么?(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2、洋务运动时期,在一些知识分子中出现维新派,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与洋务派明显的不同是什么?(学习西方政治制度)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要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结论:无论是学器物,还是学制度,都失败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虽然能推翻袁世凯独裁,但却无法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道路上又进行了新的探索,兴起了什么运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标要求:基本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感受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时代特征;学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化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发展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从课标要求看,新文化运动这一课要学习四块内容:背景、兴起、主要内容、影响。我们先来看第一块内容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请同学们思考:1912——1915年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出现了哪些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重大事件?又出现了哪些不合时宜的现象?经济、阶级: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政治:1912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在1914年12月,袁世凯率领百官,在孔庙演出一场“祭孔”丑剧。这个事件说明什么?政治: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破坏共和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陈旭麓曾说:“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由此看来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彻底批判封建思想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称《新青年》2、主要撰稿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3、指导思想: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指导思想。4、主要阵地:《新青年》5、活动基地: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始建于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称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大学堂。但旧时的北大实质上是一处官僚养成所,由于学生多为京官子弟,毕业后也是当官,因此教员称学生为“老爷”;学生称教员为“大人”。教员们不从事研究,只为养家糊口;学生们更无心学习。教员:“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请向左转!老爷们请向右转!老爷们请向后转!”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教员:“老爷们好!”众生:(齐声)“大人好!”教员:“老爷们辛苦了!”众生:(齐声)“升官发财!”为什么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 “北大者,为囊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材料二:他先后聘请了只有前清秀才学历的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只有中专学历的梁漱溟为北大教师,只有相当于大专学历的鲁迅为教师。材料三:(蔡)多次拜访(陈独秀),他去陈的住处拜访陈时,因陈习惯晚睡晚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的一只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小他一轮的陈独秀醒来…… 蔡元培请陈独秀来北大任文科学长。他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请刚从美国留学归来、提倡白话文的胡适、任北大教授。蔡元培还聘请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兼教授,聘任提倡新文学的刘半农任教。他又请第一个向中国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夏元栗任理科学长。这批新文化运动颁奖和学术界精华的到来,使北大成为当时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养造就了一批新文化的战士。同时,蔡元培也任用些学有专长而思想守旧的人,如刘师培、辜鸿铭等。原因:1、蔡元培的学术方针;2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3《新青年》迁到北大。牛刀小试1、蔡元培“兼容并包”教育方针的实质DA、鼓励学术研究,缓和政治派系矛盾B、听任各种思想的自由发展C、让具有各种思想的学者前来任教授D、倡导和传播资产阶级文化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2、(08广东文基)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B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的含义是什么?德先生——Democracy——民主——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民主理念赛先生——Science——科学——自然科学、科学精神2、西洋人“闹了哪些事”才到了光明世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等3、材料中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内容?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我们一起老看一下下面的材料,说说它们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一内容?材料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摘自鲁迅《狂人日记》材料二:“……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国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国招牌,也是挂不住的……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重点解析: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思考: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 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同点:维新派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原因:⑴经济基础不同(初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进一步发展) ⑵(代表阶层不同)维新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上层.激进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⑶历史背景不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文学革命方面有两位人物作出了重要贡献,哪两位?他们在这方面的功绩是什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蝴 蝶》牛刀小试(08海南)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A.取得了重大突破 B.被全社会所认同 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过度:1917年11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声炮响,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从理想转化为现实。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也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也即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谁?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有《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四、新文化运动影响1、性质(1)前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2)后期: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运动新闻资料一: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 ,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新闻资料二: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西省成为全国离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内离婚案多达2127件。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也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思考:两则新闻反映的婚姻观有何变化?与哪一思想运动有关?说明了什么?2、进步性(主导):(1)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了全面的攻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3)前期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4)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拯救国家的思想武器,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5)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物的关心。(6)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白话文的使用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但是新文化运动也有它的局限性,我们看下面两段材料: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材料二: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所谓好的就是绝对的好。 ----毛泽东3、局限性:(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2)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高考连接:(11分)阅读下列材料(08广东):【材料一】 1823年,第一个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凹显出来。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材料二】 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狠(同“很”)觉不便。(刘)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字并用,这原是极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材料三】 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因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对象第三身用“牠”,以“人”旁、“女”旁、“牛”旁想比衬,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对象是“牛”,岂非是含着点女性非“人”的意思吗? ———《本刊拒用“她”字启示》(《妇女共鸣》1935年)【材料四】 五四以后,“他”、“她” ( http: / / www.21cnjy.com )、“牠”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柳《拒用“她”字》(《读书生活》1935年)【材料五】 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陈寅恪《致沈廉士》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她”字最迟发明于哪一年?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这个字?(3分)1918年.(1分)刘半农。(1分)因为英文当中有“She”字,而中文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字。(1分)(2)民国时期,人们对“她”字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的观点是什么?(4分)一方认为“她”字的出现是对女性的侮辱;(2分)另一方认为“她”字只是使中国文字更严谨,并没有侮辱女性的意思。(2分)(3)“她”字从无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哪些方面的变化?你怎样理解陈寅恪的话?(4分)①“她”字的发明原本是为了解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英翻译的问题,说明近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一个字的存废,引起了社会的激烈辩论,说明近代以来妇女地位的提高。(4分)②中外文明的融合和发展。(2分)(2004年江苏30)袁世凯统治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1912-1916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答案:政治方面:限制袁世凯独裁,反对袁世凯复辟。影响:民主共和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经济方面:兴办实业。影响:“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要思潮之一;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文化方面:发起新文化运动。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