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难点】 碘的升华实验和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 【教具准备】 樟脑丸(或卫生球) 松树枝 碘 热水 冷水 带橡皮塞的试管 烧瓶 多媒体课件 新旧日光灯管 固体清香剂【教学过程】 2.1复习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师:从前面的学习知道,物质一般以哪3种状态存在 生:固态、液态、气态. 师:这3种状态之间可进行哪些物态变化呢 吸、放热情况如何呢 生:液态与气态之间有: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固态与液态之间有: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投影物质的三态变化图(略)] 2.2提出猜想(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师: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不经过液态直接相互转化呢 不妨可以猜想一下.[板书课题:升华和凝华] 生猜想:能。 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证实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生:用实验探究. 2.3实验探究(教师启发下确定探究内容) 师:实验探究的内容是什么呢 生:探究固态和气态能否不经过液态直接相互转化.(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方案) 师:请大家根据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交流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老师巡视指导.然后,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评估实验方案的可行性,通过适当的补充、修正和完善,最后确定实验方案: 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1、学生回顾物质的状态及其物态变化,提出问题: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为气态?学生猜想。 2、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验证猜想。 学生观察试管中碘的状态和颜色,思考要让固态的碘的状态发生变化,可采用什么办法。 3、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三、联系实际,寻找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1、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预设事例,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或冰雕)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固体清香剂消失;凝华现象:霜、灯泡壁变黑、北方冬天窗户结冰花、冰棒纸上白花花的“粉”、雾凇) 借助多媒体课件观看雾凇、霜的美丽画面。 2、教师展示新旧日光灯管,学生观察对比,分辨出新旧灯管,试着解释灯管壁变黑的原因。 3、展示固体清香剂、樟脑丸(或卫生球),学生说出用途及发生的物态变化。 尝试解释“人造雪景”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4、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 问题一:冰箱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采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少霜的形成? 问题二:霜的形成条件是气温0摄氏度以下,对农作物有害,如何防止? 问题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四、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 1、介绍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学生猜想干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观看多媒体课件:人工降雨。思考在云层中抛撒干冰为什么会促成降雨? 观看多媒体课件:在舞台上撒干冰制造白雾。思考在舞台上撒干冰为什么会出现白雾? 3、想想议议:如果要给食品降温,你想到了哪些方法?严寒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为什么总出现在室内的一面? 五、归纳小结 六、课外探究 阅读水的故事,填写水的三态变化。调查云、雾、雨、露、霜、雪、雹等的成因及它们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