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设计要素 设计内容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明白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知道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准确测量。 理解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液柱随温度的变化而上升或下降这一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学会正确读、写摄氏温度。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物体冷热程度的体验过程,认识到靠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不够准确。 细心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比较、归纳、总结正确识读温度的方法,发现温度计自“零”往下,数字越大,温度越低。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遵守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习惯。 乐于提出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尝试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尝试与同学合作交流,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 学 分 析 教学内容 《温度和温度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属于“物质世界”中能量表现形式之——热现象的教学内容。教材按“比较水的冷热——观察温度计——摄氏温度的读与写——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四个部分编写,教学内容的呈现注重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注重了各部分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前面的教学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重点 摄氏温度的正确读写、会测量液体的温度教学难点 零下温度的认读、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学情分析 学生在很多的生活情境中都曾得到过温度的认识,例如媒体的天气预报,家用电器空调、冰箱等等。孩子对温度的了解具有充分而且扎实的生活基础,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其知识水平能得到理论上的上升。所以本课时的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来搭建知识的结构是教学成功的有利条件。学法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练习法教学准备 每两人一支温度计,自制温度计模型一支,热水、温水、凉水各一杯、红外线测温仪、双金属测温计、电子温度计课件。教学媒体 黑板、粉笔、模型、多媒体及相应教学软件课型 新授理论课课时 1课时(人教版)第三章 物态变化《第一节 温度》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自 学 环 节 一、 自 学 视 频 一、学生自学本节内容 (自学方式不限:视频内容或自学阅读课本、上网查阅资料) 1、冰河世纪和火山爆发引导学生进入温度的学习。 2、温度概念、单位,以及负温度值的读法。 3、学生参与实验:将学生的眼睛蒙上,左右手分别触摸热水、凉水、然后双手触摸温水,让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知道人的感觉不可靠,要想准确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用温度计准确测量。 4、温度计工作原理: (1)演示实验:出示自制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2)温度计的结构: 提问:自制温度计是否用缺陷? 该怎样改良?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主要有四个缺陷: ①没有刻度 ②体积太大 ③液柱变化不明想 ④液体容易漏出 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改进后成了现在的实验室温度计。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体温计: (1)体温计的结构: (2)观察量程分度值: (3)了解正确的适用方法 4、了解几种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双金属温度计、电子温度计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学生通过自学,教师的视频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自学方式不限,调动学生自学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视频内容严谨有序,动画、视频文字相互结合,使知识点相互关联,重点强化,难点突破,使学生自学过程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做 作 业 环 节 二、 完 成 自 学 后 作 业 二、学生自我检测环节[单选题] 1、-20 ℃的正确读法是( ) A.零下20度 B.零下摄氏20度C.负摄氏20度 D.零下20摄氏度 2、在下图温度计中,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 A、22℃ , 22℃ ; B、24 ℃ ,22℃ ; C 、24℃ ,18℃ ; D、24 ℃ ,—18℃ 3、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 体中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4、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 ℃,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7.5 ℃和40 ℃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A.37.5 ℃和40 ℃ B.40 ℃和40 ℃C.39 ℃和40 ℃ D.39 ℃和39 ℃ 5、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正确的操作是( ) A B C D 6. 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下列四支温度计中,应选用( )A.-10℃~110℃ B.35℃~42℃ C.-20℃~50℃ D.0℃~50℃ [简答题] 7.( 1)、请问你在通过课本、视频、网络的学习,你还有那些知识还是不太明白,可以提出来,老师和同学一起帮你解决? (2)、你还希望了解跟本堂课相关的其他的什么知识? (3)、你通过学习还知道了哪些课本之外的相关的知识? 做练习,强化自学内容 学生通过自学视频,检验自学效果,同时将本届内容重难点在习题中凸显,可以通过练习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节课难点突破强化打好了基础。 简答题的设置是为了了解学生在自学中得困惑,便于在课堂中大家集体解决,为课堂的内容生成打下接触,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课堂 答疑、 难点 突破 环节 解决学生疑难、易错点 一、检查学生温度计的使用掌握情况: 1、学生演示实验:演示测量液体的温度过程,请同学们找出操作中的问题。 2、学生实验:练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①测量教室空气的温度(先估测、再测量) ②测量温水的温度(先估测、再测量) (如果不把温度计留在液体中读数会怎样,请同学们试试) 3、体温计: (1)体温计的结构: ●观察结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的结构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了解体温计的缩口的作用。 ●观察量程分度值: 提问:能不能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了解正确的适用方法 交流讨论:如果拿一个没甩过得示数为38℃温度计测量两个体温分别是37℃和39℃的人的体温,体温计的示数应该是多少? 4、展示三种温度计实物: 红外线测温仪、双金属温度计、电子温度计。 观察实物的结构,测量物体的温度。 5、解决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完成,共同解决。 6、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困惑的问题,主要通过交流讨论完成,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引导帮助解决。 观察思考 实验 观察 思考 交流讨论 观察、 测量 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 拓展课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视野。 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交流,去探究,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思维的训练中,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很顺利的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培养了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科学情致。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再次课堂检测环节 当堂检测 1、学生完成当堂检测《物理全品作业》若干题目 2、揭晓答案,学生再次交流讨论,互相帮助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学生解决不了的在提交全班解决,最后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 做测试题 培养学生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教 学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