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长征胜利万岁》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小阅读1.下列选项对课文内容解读不正确的项是( )A.《长征胜利万岁》通过一些具体场面和细节记录这一重大历史时刻,融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来表达感受,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B.《别了,“不列颠尼亚”》作为事件通讯,视角独特,抓住几个重要时刻,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画面。C.《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直接论说道理;《庄子》则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D.《兼爱》中,墨子通过浅显的语言、严谨的逻辑和充满层次感的结构来论述“兼爱”对于治理天下的重要性。2.这几段文字展现了领导同志们什么样的特点?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彭德怀等同志先后走进会场,会场里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毛泽东同志首先讲话,他说:“同志们,辛苦了!”话音刚落,顿时响起了热烈的口号声。是的,今天在这里开干部会,同志们格外兴奋。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领导同志和大家一起,度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艰难岁月。你们——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不知疲倦地操劳着,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长征胜利万岁》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召开的会议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前国民党开过的政治协商会议以失败告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B.《长征胜利万岁》中左权参谋长率领军委警卫连、工兵连拔掉了陕北最反动的地主豪绅安在千佛山的一根钉子,进一步消除了当地老百姓对红军的误解。C.《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告诉我们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D.《别了,不列颠尼亚》最大的特点是做到客观真实与香港回归的欣喜自豪之情的有机融合。如新颖的题目,一语双关;巧妙的场景编织;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二、语言文字运用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沸腾(fèi) 惦念(jiàn) 衷肠(zhōng) 骤然(jú)B.障碍(ài) 清脆(cuì) 缴获(yǎo) 寒噤(jìn)C.歼灭(jiān) 疲惫(bèi) 豪绅(shēn) 单于(chán)D.骚扰(sāo) 屏障(píng) 帷幄(wǔ) 押解(jiè)5.【语病】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和魅力。B.长征沿线各地在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活动中,广大干部群众讲述长征故事,歌颂长征英雄,践行长征精神,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C.听完毛主席的讲话,大家异常兴奋,纷纷接二连三地表示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办。D.美国石油大亨和迪拜石油公司将在迪拜成立合资公司开采石油,双方已于本月初签署了备忘录并基本达成一致。6.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长歌当哭,痛悼折翼蓝天的金孔雀余旭。我们知道你化作了天空那片云彩,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会在那片蔚蓝的天空中伴我们自由飞翔。②鲁迅先生的杂文写得深刻而犀利,常常把敌人的反动论点驳得淋漓尽致。③新西兰南岛中部发生地震,距离震中较近的小镇凯伊库拉主要道路出现塌方、滑坡及道路裂缝等情况,场面令人惊心动魄。④“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文天祥就义已7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毁家纾难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万古、俎豆千秋!⑤听到IS再次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事件,我心里出离愤怒到了极点。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A.①③⑥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征的伟大首先体现在军事史上的独创性,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中称赞长征是 ① 的事件。她还认为:与长征比较起来,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则 ② ,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长征让世人惊叹和赞扬,其存在着什么样的意义?这一点可以从毛泽东的谈话中读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途中,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吹响了全民族觉醒和奋起的号角。对其精神内涵的解读,《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所言更形象。他说:“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习近平主席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这种理想信念让人超越自我,超越自然,因此敢于“爬雪山,过草地”。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 ③ 的。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项是( )A.别里科夫说:“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B.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C.周公馆内,鲁侍萍大哭着对周萍说:“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D.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长征胜利8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长征永远在路上。必须清醒认识到,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今天,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的长征路上,要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才能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只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才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我们就一定能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摘编自《在新长征路上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材料二:这是10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阵地。8时整,我们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埋伏得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我知道,现在两边山沟里,数百挺轻、重机枪都等着他们,只要一声令下,便可见到万马奔腾、千钧雷霆之势。这时,我习惯地转过头去,看看后边阵地。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在缴获的文件中,我们看到了蒋介石的密电,电报称:“……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命令你部骑兵前往堵截,相机包围,予以歼灭。”“红军长途行军”“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这话都不假,但却是我们“相机包围”了蒋介石的骑兵,并把他们给歼灭了。(摘编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共穿越十余省,走过了二万五千里,经历大小战斗六百余次。B.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极为艰难;娄山关、腊子口是险要之地,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战斗。C.在新的时代,推进党的建设,取得新时期的伟大斗争的新胜利,仍然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D.马家军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包围红军,结果却被红军反包围,这使国民党的中央军受到了重创。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发扬长征精神,建设当代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就能维护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B.面对风险挑战,要“逢山开道、遇水架桥”,这表现了党和人民轻松战胜困难的信念。C.“秋高气爽”写出了红军与马家军作战的环境特点,透露着愉悦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D.文章特意交代蒋介石的电报内容,旨在对国民党进行讽刺,正面表现红军长征的艰难。11.两则材料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不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同志用大气磅礴的诗句,讴歌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85年前,红军指战员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壮举,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筑起了巍峨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要自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意气风发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在长征最艰难时,许多人不知道部队明天要开拔到哪里、最终将落脚何处,但红军指战员最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跟党走就是跟着理想信念走,就是向着光明的前途走。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没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如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理想信念不能动摇、精神支柱不能缺少。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才能心有定力、行有动力,在新长征中续写新荣光。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初心的力量。“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主席曾引用徐解秀老人的话,道出了党同人民的鱼水深情,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正是因为党和人民军队坚守初心使命,人民群众才给我们以全力的支持拥护。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一心一意为了人民、矢志不渝造福人民,就能永远赢得人民支持拥护,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坚韧的力量。在原第13集团军军史馆里,有一件“半截皮带”的展品,说的是三过草地的一个班早已断粮断炊,不得不把身上的皮带拿来充饥。战士周广才忍不住攥紧剩下的最后半截皮带,含着泪说“同志们,我们把它留作纪念,带着它见毛主席吧!”衣衫褴褛、忍饥挨饿,敌人围追堵截,高山终年积雪,草地沼泽遍布……这些都考验着他们的意志,锻造着军人的血性与担当。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变化,战争的主体还是人,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永不过时。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要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革命意志,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从长征精神中汲取智慧的力量。遵义会议之后,我军重新回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战争指导原则上,重新回到“十六字诀”这一战法运用上,才有了牵着敌人鼻子走的战略主动,才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才有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后来,正是依靠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思想和战法,我们一路披荆斩棘,赢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新发展作战理论、作战思想和破敌之法,如此才能掌握制胜先机,打赢未来战争。“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这样的唤醒跨越时空,让我们至今仍能听到长征的呼唤,感受到理想的崇高、精神的伟力。新的征途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品质,就能迈过一道道沟坎,沿着革命先辈开辟的道路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节选自何东平《从长征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材料二:进入黄土高原以来,马鸿逵、马鸿宾的骑兵一直尾追我们。到了吴起镇,他们更是追而不舍。还有鲁大昌,我们在腊子口交过手的这个手下败将也匆赶来了,妄图报复。经过甘南急行数百里的红军部队,减员不少,给养困难,又初到天气寒冷的西北地区,极需休整。但是为了保卫边区人民的革命胜利果实,中央军委决定,给敌人一次沉重的打击。毛主席亲自指挥了这一仗。这是十月的一天早晨,秋高气爽,太阳还没有升到山顶,毛主席率领部队进入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我们一纵队四大队担负着迂回敌人左侧的任务,一路上只见兄弟部队也都进入各自的伏击地。八时整,我们埋伏在川道左侧的山沟里都有些急了,这时突然见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我与大队长王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突然“啪!”山谷里响起了清脆的枪声。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起杀了出来。敌人此时才知道进了我们的伏击圈,但已经晚了。我们一个迅猛突击,把走在前面的那个团打了个七零八落。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脚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谁知道,这就是我们长征中的最后一仗啊!这一仗,宣告了一年来蒋介石“追剿”计划的彻底破产。(节选自杨成武《长征胜利万岁》)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诗句“万水千山只等闲”,既写出了红军长征路程之遥,又表现了红军蔑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B.周广才宁冒饿死的危险也要留下“半截皮带”,是因为其身上有着无比坚韧的精神力量,而且想把它作为纪念。C.遵义会议后,红军抛弃了从前一直过于死板的战争指导原则,变得十分灵活,于是有了“四渡赤水”的经典战例。D.马鸿逵和马鸿宾的骑兵、鲁大昌的国民党军尾追红军而来,结果在吴起镇一带遭到了中央红军的沉重打击。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长征最艰难的时期,除了指战员,许多红军战士不知道最终会在陕北落脚,但他们有着跟党走的坚定信念。B.对于“什么是共产党”,徐解秀老人没有下定义,而是用具体行为进行生动解说,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C.材料一画线处“敌人围追堵截……遍布”形成排比,以雄浑的气势、铿锵的语调表现了红军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D.毛泽东指挥红军借伏击战以少胜多打败追敌,生动阐释了什么是制胜先机、争取主动的战争智慧。14.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有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大国工匠高凤林,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他都予以拒绝。B.广西扶贫干部黄文秀在汽车里程表显示出两万五千的数据时,在微信中写道:”我心中的长征,驻村一周年愉快。”C.我们要讲好长征故事,把伟大的长征精神,通过不同的形式,讲述给更多人听,让它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D.河南发生洪灾后,郑州优秀党员彭峰在抗洪中连续工作3天2夜,在跳入塌方处关闭供水阀门时,体力不支牺牲。15.两则材料都表达了对长征精神的赞颂,但表达方式不一样,请对此作简要分析。四、作文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34年到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完成了长征的壮举。在这次长征中,红军不辞辛劳,历尽千辛万苦,穿越了十余个省份。在行进的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敌军的围攻和肆意破坏,遭受了疾病、饥饿、极端严寒的折磨,但红军始终屹立不倒。他们总共进行了600余次战斗,跨越了近百条江河,攀越了40余座高山险峰,不惧任何困难和挑战,始终坚定着自己的使命。在学完《长征胜利万岁》一文后,高二(2)班举办“学习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写一篇演讲稿,展现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此处运用第二人称,亲切直接,表达了自己对领导同志们的感谢、心疼以及内心的激动之情。此处也展现了领导同志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不辞艰辛的形象。3.B4.C5.A6.B7.①独一无二;②相形见绌;③坚不可摧 8.A9.D 10.C 11.①材料一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发表观点,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作用。②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描述长征途中的一次战斗。12.C 13.B 14.A 15.①材料一采用了议论的方式,深入阐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以及可以从中汲取奋斗力量的意义。②材料二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方式,交代红军打败敌军的战斗过程,借此歌颂了红军智慧、勇敢、不怕牺牲、勇于夺取胜利的精神。16.例文: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美国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写道,长征是革命战争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红军不仅完成了长征,而且参与了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辈青年手中,我们应向先辈们学习,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弘扬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精神,磨炼战胜困难的品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展现了长征路上先烈英雄们对救国救民正义之战必胜的信心,这是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红色精神。如今身处新时代,不需要面对革命前辈们那样的危险境地,但我们仍然需要战胜困难的优良品质。有人怕苦怕累,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只要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巨婴”“啃老族”,也有人“躺平”懈怠。这些在告诫我们,需要向先辈们学习,练就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智慧。弘扬浴血奋战、忘我牺牲的精神,培养顽强拼搏的品格。长征途中时刻面临艰险,但是革命前辈们毫无畏惧,用鲜血和生命去战斗,赢得的胜利。四渡赤水战役中,红军在前有大河汹涌、后有追兵虎视,且双方兵力、武器装备极度悬殊的情况下,灵活发挥运动战的特长,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歼敌20个团,毙伤俘敌5千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一次胜利。这样的胜利来之不易,离不开英雄们的浴血奋战,我们也需要时刻铭记。进入新时代我们依然会面对众多挑战和风险,我辈青年理当肩负时代使命,砥砺“风雨浸衣骨更硬”的顽强意志,激发“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奋进勇气。弘扬坚定信念、披荆斩棘的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长征路上,革命前辈们打了380余次的恶仗,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爬过了“千山鸟飞绝”的雪山、越过了荒无人烟的草地……勇敢面对困难,奋战直至胜利,更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当前,我国各领域飞速发展甚至走在世界前列,关键就在于拥有一批又一批具有崇高理想信念的建设者、探索者。尽管我们尚未参与社会建设,但必须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行稳致远,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同学们,让我们铭记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践行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