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4.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 《奇妙的节日风俗》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4.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 《奇妙的节日风俗》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0《我们当地的风俗—奇妙的节日风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端午、春节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通过搜索当地有关的节日习俗,学习搜集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体会全国各地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传统民俗、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春节、端午、等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的习俗、传说故事等,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了解并且主动探究有关传统民俗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传统民俗、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
(一)创游园情境,品端午民俗
1.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极具丰富的文化,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孩子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么?
(意图:通过提问,学生了解我们国家有哪些重要的传统节日。)
2. 创设情境我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了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咱们沾化徒骇河公园准备了一场节日民俗游园会,咱们跟着园园同学去凑凑热闹吧!3.游园会(1)大家请看,屏幕上正在播放全国各地端午习俗新闻视频,大家人认真看,看完以后咱们一起“话端午”。学生简单交流小结。
(2)观看视频,搜集信息,比较南北端午习俗,小结端午习俗的由来与演变,以及想一想端午节寄托着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视频看完,谁来说一下自己的收获。生 1:我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了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一般认为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产生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因楚国被秦国灭亡后,自己无力挽救,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石投汨罗江自沉。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定为端午节。(你让我们走进了这段历史,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生 2:我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端午节有戴香包、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香包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万古流芳,粽子原来是投入汨罗江,为了让鱼不吃屈原,划龙舟是为了就屈原。我觉得这些习俗真的很奇妙。(板书:奇妙)生 3:我还发现南方和北方过端午的习俗有的不一样哦,我们北方一般不会赛龙舟,而是会“踏柳”,这一天北方文人宴吟赋诗的风俗。最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吃粽子,南方和北方还不一样呢,南方粽子多以咸味的肉粽为主,北方粽子则多以枣粽为主,枣粽有“高中”的寓意,学子们赶考前家人会准备枣粽,表着美好的祝愿。生 4:端午节为了寄托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以及人们乞求安康,无病无灾。屏幕继续展示各少数民族过端午的习俗,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当你了解了这么多地方过端午习俗的不同,你有着怎样的感受?大家真是善于学习的同学,从视频中就了解了端午节的这么多习俗。
总结:各地的节日习俗与当地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相同的节日各地也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板书:节日风俗)屏幕上播放韩国人、德国人过端午的视频。孩子们,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节日走向了世界,中华文化的魅力日益渗透到了全世界。同学们,端午节还是是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族节日,2009年 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挑战:同学们,在咱们沾化端午有什么特别的节日习俗呢?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谁来说一说。(相机出示:插艾草(辟邪)、打五丝(又叫五彩线,一般会在天亮前将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戴在儿童的手腕上,有祈福纳吉之意。你知道这五彩线什么时候摘下来吗?一般会在六月六这一天,剪下来扔到河里,期盼着孩子的病灾随河流去。)包粽子、吃粽子,小宝宝带五毒兜,煮艾草鸡蛋)通过你对家乡端午习俗的了解你有什么感受?3. 孩子们,我们继续跟随圆圆的脚步游览,大家看这是什么节日?春节。谁来说一下春节的节日习俗?(扫房子、贴对联、守岁、吃饺子、拜年)5.各地人民过春节有什么不同的习俗?(青海过年男子要把头剃光,海南有些地方初一那天要吃素,贵州春节会举行斗牛大赛、跳花灯、打腰鼓,重庆人的年夜饭还必须有汤圆呢,我们这里元宵节才吃汤圆。)
总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各地过节的方式各不相同,真是“奇妙的节日风俗”。
活动二:探寻独特的节日风俗
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共有的传统节日外,许多地方还有不少特有的节日,让我们跟随民俗节日游园会的小小解说员走近独特的节日风俗吧。
1.五湖四海话习俗
(1)我家住在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市,我们这里有“饮水节”,时间为五月初四、初五、初六三天,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聚集到泉边,喜饮泉水,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饮水节提高了我家乡的知名度,推动了我家乡的发展。
(2)我家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每到“三月三”歌节,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人们聚集在一起对歌,歌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三月三歌节,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2014年国家还将壮族的三月三定为壮族治区的法定传统公众假日,自治区内的全体公民放假 2天。
(3)我家住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我们这里过“藏历新年”,又叫洛萨节,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节日从藏历一月一日始到一月十五日结束,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进行传统赛马与表演活动,我们还会在这一天吃古突,和青稞酒。
(4)我家住在福建省的福州市,我们这里有“孝顺节”,在节日期间人们要煮“拗九粥”送亲朋好友,已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孝敬父母。听完小小解说员的介绍,请你选一个感兴趣的节日和大家深入交流。跟随圆圆的脚步欣赏内蒙古自治区的“那达慕大会”的视频片段。然后学生阅读课本中“阅读角”的内容。我家住在美丽的内蒙古自治区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这里有历史悠久、规模庞大的传统节日“那达慕”。“那达慕”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每当七八月间,草原辽阔、水草丰美、牛肥马壮,牧民们就会身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一起,举行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大会上,有众多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比赛项目,比如赛马、摔跤和射箭等,这些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除此之外,还有棋艺和歌舞活动以及物资交流等。大会期间,宁静的草原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飘动的彩旗、来往的人流、欢腾的牛羊驼马,构成草原上一幅美丽的图画。饭馆、茶摊、说书棚和蒙古包内外充满喜庆的笑声。
2. 听完各位民族节日游园会的小小解说员的介绍,你有何什么想说的?
总结:祖国各地的节日真是丰富多彩,风俗也是各有各的不同,真是“奇妙的节日习俗”。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家乡有什么独特的节日习俗吗?课前老师已让大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
现在大家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再汇报。
温馨提示:(1)选择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节日深入交流,整理汇报。(2)采用多样的形式进行展示汇报。(3)在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由汇报组提问,答对的同学当场发送小奖品。
A我们小组通过了解,咱们沾化有冬枣节,每年的国庆节前后,冬枣成熟时期,在我们的家乡沾化就会举办冬枣节,冬枣节 1999年沾化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把冬枣树定为县树,把每年的 10月 3日定为冬枣节。期间有节目表演,尝冬枣、游枣园、枣王评选等活动,冬枣节期间会有很多游人来到沾化,推动了我的家乡沾化的发展。同学们,现在冬枣已成为沾化的名片了哦。
B我们小组通过搜集了解到我们这里农历二月二是春耕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男子都会去理发,叫“剃龙头”借龙抬头之吉,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这一天人们还会炒黄豆、爆玉米花吃,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活动三:说美好祝愿
师:是啊,不同的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表达了人们多样的情感。你能说说我们这里的节日习俗寄托了家乡人们什么样的愿望和情感吗?
(1) 春节我们贴福字时,把“福”字倒过来,寓意福到了。(2)我们元宵节煮汤圆吃,
祝愿一家团圆和睦。(3)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月圆,寓意人团圆,又称“团圆节”。(4)重阳节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踏秋......有长久之意,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活动四:活动总结,传民俗生命
师:同学们,民俗文化游园活动已到了最后一站,这次游园会你说一说,你又什么收获吧!是啊,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中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时代在飞速发展,中国的民俗文化也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了世界,习总书记说: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师:孩子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广大,这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更是每一名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