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之寒食 十五夜望月 迢迢牵牛星》第一课时公开课教学实录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等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抓住重点诗句,体会《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亲之情,并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泱泱华夏,有着悠久的文化,而传统节日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描写节日的诗文,你知道哪些呢?(指生说诗句、节日)2.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3课,学习其中两首关于节日的古诗——《寒食》和《十五夜望月》(出示两首古诗)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生互读:课前同学们通过预习单已经读过这两首诗了,下面同桌互相检查,听听他有没有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出示朗读要求)2.指读:谁来读?想读哪首就读哪一首。(指读3)3.男女生赛读。三、品读古诗,想象画面(一)学习古诗《寒食》1.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解诗题是读懂古诗文的第一步。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寒食节,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知道的寒食节吗?(指生介绍,师相机补充。)(2)韩翃是何许人也?(指说)2.解词连句知大意。 (1)让我们一起走进韩翃笔下的长安,看看那里别致的景象。出示整首诗,指读,这首诗就像是精美的画卷,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画面,说说你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指生说(2—3人)(2)走在暮春时节的长安,出示前两句,指名读第一二句。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生说2人)飞花不就是落花吗?作者为什么不说春城无处不落花呢?(板书:飞花)(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还有哪个字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春风的无处不在?(板书:御柳斜)这句话哪些字词还能让你体会到长安的春意盎然?“无处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到处都是飞舞的花絮,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谁能读出这种花飞柳摇、春意盎然的美?(指读3)这句话正体现着韩翃别致的写景手法,不愧为千古名句。(齐读)(3)日落天黑时,长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出示三四句,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指生说2人)这里有两个动词“传、散”用的很到位,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传赐来的蜡烛,带着画面感,再来说一说看到的情景。(重点关注“传”和“散”的理解)强调生字“侯”,“侯”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注意与“候”区分。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轻烟散入王侯贵戚家中。你能想象一下此时这些王侯贵族、重臣之家正点着蜡烛做什么吗?小组内说一说,用“我仿佛看到了……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指生说3人。而此时,民间的百姓又是如何度过寒食节的呢?(他们会禁烟火,只吃冷食。他们会穿着粗布麻衣,可能会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等。还可能会在家悼念介子推。......)④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亲贵族家里却灯火通明,你会有什么感受?小结:从这儿可以看出诗人对皇宫特权、宦官专宠有所不满!⑤谁能抒发出作者的情感?指读2人(4)最后,让我们一起带着这样的理解,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融入这样的感情,美美地读一遍吧!(齐读)过渡:寒食节里的韩翃满是对朝廷的讽刺和不满,王建站在圆月之下又会想些什么呢?(二)品读《十五夜望月》1.知诗人,解诗题。(这首诗就是其写作手法的代表)2.读出“望”之画面美(板书:画面美)(1)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望到了哪些景象呢?出示古诗前两句,指生读。生用笔圈画词语。“地”:中秋之夜的庭院地上是什么样的?指说(白)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是诗人望到的。“树、鸦”:正常的语序应该是“鸦栖树”,倒装为了押韵。出示乌鸦图,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这里真的是诗人看到的吗?(听到的)在这样万家团圆的欢乐夜晚,诗人却能在庭院中听到乌鸦入睡的声音,你体会到了什么?——突出了月夜的寂静、诗人的孤寂。露、桂花:在诗人眼中这夜的露很——冷,一个“冷”——是作者感受到的。(2)诗人望到的是怎样一种画面?(指说2人)(3)画面有声有色有味,清美静谧。指读,男女读。3.读出“望”之情感美(板书:情感美)(1)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还在望,桂花湿润,诗人仍在望。从这个“望”中你能读出诗人什么情感?出示后两句,指读。(指说)秋天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板书:秋思)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人,家里的人思念在外的亲人,这浓浓的愁思啊,到底会落到哪一家呢。“落”这个词语能否换成“在”? 出示三句对比读,指说。运用拟人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板书:表达美)开火车读一个问句,是在问别人,更是在问自己。再怎么落,难道还有诗人的愁思深吗?不同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直抒胸臆,诗人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自己的愁思表达得更深沉。谁能读出诗人的满腔愁绪。指读,小组读,齐读。4.诗人用最具生活气息的景、物,表达着最深沉的愁思,这也正是诗人王建的创作风格,先自己练读练读。齐读。四、读背古诗(一)出示两首古诗。古诗到这里就学完了,两首诗,两个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习俗,寄托着诗人不同的情感态度,却都在诉说着古老的中国古诗,传承着悠久的中华文化。下面请女生读第一首,男生读第二首,读出感情和节奏。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二)根据板书尝试背诵。这两首都很有画面感,你们可以结合图片,想象画面,也可以结合板书,想象内容,尝试来背一背。练背齐背(想背哪首背哪首)板书设计寒食 飞花 御柳斜 蜡烛 轻烟入 讽刺十五夜望月画面美:白 栖 湿 情感美:秋思表达美: 拟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