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政治哲学部分易混点总结五1.社会领域和自然领域的规律都是客观的,客观性并没有强弱之分。2.气候治理规律与气候变化规律二者无法比较。3.自然环境影响人的意识,物质决定人的意识。4.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5.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有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6.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并不是在否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7.真正的哲学把握了时代的脉搏。8.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9.不是所有的旧唯物主义都否认世界的可知性,旧唯物主义最终在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10.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11.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变化而变化,但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1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1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不一定落后的社会意识。14.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15.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6.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17.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18.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19.社会历史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在曲折中前进,不是无规律可循。20.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根本动力。21.审批制度是上层建筑。22.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23.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2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是要对我国社会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25.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先于社会存在。26.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反之则阻碍。27.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8.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客观的。29.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范畴。3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31.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2.在阶级社会,阶段都在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3.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的因素。34.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5.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36.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37.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38.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要求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9.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40.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当不适应时,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4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修订交通安全法是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不是解决对抗性矛盾。4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国企混改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43.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4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候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45.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改革。46.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7.事物的属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根据自身需要赋予事物新的属性。48.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49.对社会的贡献是获得社会尊重的基础和前提。50.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51.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正确的导向作用。52.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53.人的需要的变化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和创造,但不起决定作用。54.社会实践是取得创意成功的源泉。55.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56.正确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57.价值判断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58.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体现价值判断。59.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正确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才能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60.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61.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观念创新并不能直接将事物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62.人们的思想观念属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不是完全同步的。63.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64.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还创造精神财富,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不只是物质财富。65.社会存在是人类产生各种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66.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的是贡献个人的力量,增进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67.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68.立足于社会需要,努力在不断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69.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70.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71.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实现人生价值与获取个人的正当利益不矛盾。72.事物价值的转化取决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和创造。73.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的转换提供了条件,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和创造,但不是根本途径。74.价值观念要与时俱进。75.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76.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