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 与世界深度互动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 与世界深度互动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XX学校备课稿纸
2023 年 下学期 九 年级 道德与法治 科
课 题 3.2 与世界深度互动 主 备
课时 班 级
教 材 概 述 本册教材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学习和领会中央精神,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凸显公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观念,包含三个单元七课的内容。 本课时共设置两目。第一目是“中国的影响”,分别从文化、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等方面说明中国对世界的重要影响。第二目是“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主要说明交流互鉴对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重要性以及文明交流互鉴应坚持的原则和把握的重点。
教 学 目 标 (1)政治认同: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道德修养:理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3)法治观念: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能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对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意识和参与能力。 (4)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 (5)责任意识: 正确对待中国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知道我国发展对世界文化、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教学重点 中国对世界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中国为什么要主动与世界各国进行文明交流互鉴
教学难点 文明交流互鉴
主 备 教 案 二次备课
一、自学:自主质疑 课前任务 第三课 第二框:与世界深度互动 任务一:阅读教材P33-39的内容,结合社会生活的变化,思考问题。 1.中国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文明为什么需要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3.如何对待世界各国文明? 任务二:针对本框题内容,提出你的疑问。 自学提示:准备好双色笔,在书本上留下你的自学笔记。 二、议学:议题探究 思考:外国人为什么越来越喜欢学习汉语?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外国人有更强的意愿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魅力。P34 D1 在国际舞台上,你还感受到哪些中国文化的影响? 你知道哪些“中国名片”? 片:中国航天、中国高铁、中国桥梁、中国电商、中国中医药、中国核电…… 38.6%!这是世行最新报告公布的2013年到202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 思考: 中国在经济上的影响力体现在哪里? 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人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P35 D1 思考:中国的影响力体现在哪里? 提示:中国是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提示:中国是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 中国秉承“和而不同”的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使世界向着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的格局发展。 笔记 中国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②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人新的活力。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③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第二目: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 探究二 文明为什么需要兼收并蓄 思考:这些文明成果分别属于哪个国家? 文明包含着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九上教材P59 相关链接 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作为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便是文明。人类文明从来都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的,没有进步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文明的发展。 进行垃圾分类处理,能有效减少垃圾量、节约资源。近年来,我国借鉴德国、加拿大等过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经验,加大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力度。同时我国公众的垃圾分类处理意识也明显提高。 汽车来自西方,汽车文明也起源于欧美。欧洲的汽车文明,表现在人与车相互尊重、车对人绝对尊重。这些值得我们借鉴。 思考:上述两个案例启示我们文明为什么要兼收并蓄、交流互鉴? 提示: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发展,而且能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笔记 文明为什么需要兼收并蓄 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发展,而且能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2、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通过精神的交流与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探究三 如何对待世界各国文明 思考:我国积极借鉴德国垃圾分类的方法,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各国文明? 提示:我们对待文明的态度: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各国文明? 笔记 如何对待世界各国文明 我们对待文明的态度: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课堂小结】 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中国积极主动的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不仅有助于自身文明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通过精神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三、拓学:巩固提升 1.“构建人类命运同体”理念被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认为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作为这理念的倡导者,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领域踏实行动:G20杭州峰上中国首次全面阐释全球经济治理现;“一带 路”倡议,为全世界共享合作红利打开了前所未有的窗口……-中国付出的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和认可,中国倡导的理念及付出的行动( D ) A.体现了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以成为世界主导力量为目的 C.表明了中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 D.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2.平总书记曾说,“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这告诉我们(C)
①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②让文明交流互鉴,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③要吸收世界上一切文明成果,全部为我所用 ④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 成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这样做(A )
①有助于我国自身文明的发展 ②能够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 ③有利于与其他文明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问题 ④为我国人民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4.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反全球化”浪潮逆流涌动的形势下,习近平主席多次阐述了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现状的看法,提出了解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中国方案,指出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 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加持续,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 中国不仅是新型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大力践行者。中国提出并逐步落实的“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惠及沿线许多国家,中国解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方案和行动,展示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 中国解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方案和行动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高。除此外,中国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②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向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物美价廉、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用品;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向国外投资,帮助急需发展资金的国家把握发展机遇……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 ③中国是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力量,正以新的发展理念、务实的行动推动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④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 四、展学:拓展践行 请例举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事例? 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相继传播到世界各国,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②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汉语学院、中华武术学校的建立,传播了中国文明。 ③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学习西方的科技、思想文化等。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中西方科技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④近年来,中国和其它国家互办文化年(节)活动。如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活动等。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