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比热容教案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4比热容教案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学期

资源简介

比热容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不同物质吸热、放热的能力不同。
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实验。
培养分析数据、归纳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比热容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
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无关。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教学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若干)、温度计(若干)
天平、秒表
水、沙子(或石蜡)、食用油
数据记录表和笔
四、教学过程
【导入】(约5分钟)
提问学生:“夏天,赤脚走在沙滩上和海水里,哪个感觉更烫脚?”引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话题。
简要介绍比热容的概念,并告知学生本节课将通过实验探究比热容。
【新课讲解】(约10分钟)
比热容的概念:
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强调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温度的变化量无关。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给出比热容的计算公式:Q = cmΔt,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公式进行比热容的计算。
【实验探究】(约20分钟)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步骤:
准备工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领取所需器材。
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了解实验过程。
组装器材:
在铁架台上固定好酒精灯和石棉网。
将两个相同规格的烧杯分别放在石棉网上,并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和沙子(或石蜡、食用油)。
在烧杯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记录初始温度。
加热物质:
点燃酒精灯,同时开始加热两种物质。
每隔一定时间(如1分钟),记录两种物质的温度。
持续加热至两种物质的温度都有明显上升(如上升20℃)。
数据处理: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引导学生分析曲线图,比较两种物质的吸热能力。
得出结论:
通过分析数据,学生应能得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的结论。
进一步引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解释比热容大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学生活动】(约5分钟)
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教师总结并点评。
【巩固练习】(约5分钟)
选择题: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B.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
C.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D. 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温度的变化量有关
填空题:
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质量为2kg的水,温度升高10℃,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J。[c水 = 4.2 × 10^3 J/(kg·℃)]
计算题:
某太阳能热水器装有100kg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该热水器中水的温度从15℃升高到65℃,求这些水吸收的热量。[c水 = 4.2 × 10^3 J/(kg·℃)]
五、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和分析?是否能够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亮点与不足: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比热容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在实验器材和场地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导致某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改进实验装置或采用虚拟实验等方式来弥补这一不足。
教学改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和教学过程,使实验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提高实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应用。
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