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升华和凝华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过程及能量转换关系。理解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转换的现象。了解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学会利用数据记录、图像绘制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科学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过程及能量转换关系。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难点:理解升华过程中的吸热现象和凝华过程中的放热现象。掌握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三、教学器材碘晶体、烧杯、热水温度计冷冻剂(如干冰)塑料薄膜、橡皮筋数据记录表和笔演示用的灯泡和灯丝四、教学过程【导入】(约5分钟)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固体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体的现象叫什么吗?反过来,气体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固体的现象又叫什么呢?”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樟脑丸消失、霜的形成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讲解】(约15分钟)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讲解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强调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现象,与温度、压强等因素有关。升华和凝华的特点:介绍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凝华过程中需要放热。通过实例(如碘晶体的升华和凝华)进一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及能量转换关系。升华和凝华的应用:讲解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冷冻剂、除臭剂、灯泡中的钨丝等。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实验探究】(约20分钟)实验一:观察碘晶体的升华步骤: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碘晶体。将烧杯放在热水中加热,观察并记录碘晶体的变化。当碘晶体完全升华后,停止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升华现象的结论。实验二:观察干冰的凝华步骤:取出少量干冰放入塑料薄膜中,用橡皮筋扎紧口部。观察并记录干冰的变化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当干冰完全凝华后,打开塑料薄膜,观察并记录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凝华现象的结论。注意事项:加热碘晶体时要控制加热速度,避免碘蒸气过多导致实验效果不佳。使用干冰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过多二氧化碳气体。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场地。【学生活动】(约5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及区别,以及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教师总结并点评。【巩固练习】(约5分钟)选择题: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 早春,冰雪消融 B. 盛夏,清晨露珠C. 深秋,树叶上的白霜 D. 严冬,室内窗玻璃上的冰花下列关于升华和凝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升华过程需要放热,凝华过程需要吸热B. 升华和凝华都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C. 升华和凝华都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直接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D. 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填空题:物质从________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叫做凝华。升华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凝华过程中需要________热。简答题:请简述实验探究中观察到的碘晶体升华和干冰凝华的现象及其特点。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原理。五、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物理过程?是否能够区分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及区别?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和分析?是否能够从实验中总结出升华和凝华的规律?教学亮点与不足: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升华和凝华现象,加深了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概念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然而,在实验器材和场地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导致某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改进实验装置或采用虚拟实验等方式来弥补这一不足。教学改进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和教学过程,使实验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提高实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应用。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